第15节

来源: 皇爷 2016-09-02 10:29:02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9265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皇爷 ] 在 2016-09-02 10:33:13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回答: 第14节皇爷2016-09-02 09:59:06

1938年12月,八路军主力开始第二波跃进,共军核心主力115师685团被撒到湖西地区,改编为苏鲁豫支队(旅级建制),支队长彭明治,政委吴法宪。梁兴初的三营与当地的革命武装——人民抗日义勇队二总队合编为苏鲁豫支队第四大队(相当于团的编制),由苏鲁豫支队副支队长(副旅级)梁兴初担任大队长。梁兴初,就是朝鲜战场被彭德怀称为万岁军的38军军长。大队政委,是以另一种形式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刻下臭名的王凤鸣。   

1939年5月14日,中共山东分局决定成立苏鲁豫区委,党委书记白子明,全区有党员约万名,地方武装约一万五千人。   

1939年8月,正当115师在山东开辟根据地,抗日形势一片大好之际, 苏鲁豫区委发生了“湖西肃托”事件。地委组织部长王须仁、苏鲁豫支四大队政委王凤鸣非法审讯、迫害、屠杀了大批革命同志。   

骇人听闻的湖西“肃托”案,其始作俑者,就是湖边地委的组织部长王须仁。   

王须仁,何许人?其身份至今未查清楚。由于来历不明,只好将他定性为“暗害分子”。据说他是叛徒特务,是真正的托派,但其入党和自首的经过谁也不知道。   

王须仁在义勇队当锄奸干事时出手歹毒,搞吊高下摔、十指插针等肉刑逼供,义勇二总队政委郭影秋(建国后曾任云南省长、北京市委书记)厌恶他,停了他的职,令其待用。然而,极善钻营的王须仁,又很快博得白子明的赏识与重用。   

如果说王须仁是条狗,那么王凤鸣则是一条恶狼。   

王凤鸣,原是685团的青年干事,年龄不大,资格不小,参加过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他一向自命不凡,个人野心恶性膨胀。   

白子明,师范学校毕业的地下党员,对自己的战友无情无义,丧失人性,丧失党性,成为“肃托”一案的积极支持者和主持者,应对这一冤案负主要领导责任。   

湖边地委设在山东省鱼台县谷亭镇。1992年我上大学时接触到湖西肃反历史,有一个同学正是谷亭镇人氏,他从来不谈这一事件。   

引发了王须仁肃托的导火索,是在地委干部学校接受培训的学生因为分配方案问题有了一些骚动。   

为了协助镇压所谓托派,区委将梁兴初、王天鸣的四大队调来为依托,结果四大队政委王天鸣和王须仁勾结而积极插手地方问题。   王天鸣积极肃反的原因有二:一是区党委和四大队之间有矛盾,八路军来了以后,不断收编地方武装,像割韭菜一样,地方发展一茬就割一茬,区党委有些怨气,军事部长张如多次和王凤鸣吵架;二是湖边地委妇女部长常俊亭不给王政委面子,居然谢绝过他的追求,王凤鸣为此一直耿耿于怀。   

外来主力军队扩编,减弱了地方武装的力量,这是小集团冲突,而求爱不成的恶意报复就无耻于人类了。   

军事部长张如被杀。   

年轻漂亮的常俊亭,英姿飒爽的女干部,被求爱不成的王凤鸣赤膊上阵、亲自动手、活活劈死:血肉横飞!   

肃反很快牵连主力军队,梁兴初被捕,疯癫的王天鸣竟然要向自己的上司彭明治下手。脱逃的彭明治紧急通报罗荣桓,杨得志也向罗荣桓通报。罗荣桓震惊无比,和山东分局书记郭洪涛、山东纵队指挥张经武等负责同志一起,在115师骑兵连的护送下,穿过津浦线,抢渡微山湖,日夜兼程,在茫茫的风雪中向单县急驰。   

郭影秋、梁兴初侥幸生还,大部分同志已经被残酷屠杀。   

暗害分子王须仁畏罪自杀。   

对于王天鸣,罗荣桓表现的过于慈悲。王天鸣不但经过长征的老红军,而且曾经是罗荣桓的警卫员。面对王天鸣的痛哭流涕,有些护短的罗荣桓感觉他是被王须仁当枪使了,所以在批评教育后把他调到686团任团长。   

罗荣桓也有是非不分的时候,当然也有人说罗荣桓的目的是稳住王天鸣,因为如果立即处决王天鸣,会让大批参与肃反的人们如惊弓之鸟。   1940年10月,罗荣桓和陈光在给集团军总部和中共中央的一个干部配备报告里说:“王天鸣由于肃托错误严重,拟撤销其职务,调回政治部,在部队内开展深入斗争。”   

该报告震惊中共中央,立即批复撤销白子明所有职务,降为候补党员,对于王天鸣是“应即撤销工作,开除党籍,送交军法处判处徒刑。”   

一直非常警觉的王天鸣拉拢了115师师部的一些人,在得知消息后,立即潜逃,投降日军当了汉奸。因为熟悉我军的行军特点,他的叛逃给我军制造了极大的损失。   

邓发谋害邱会作和罗荣桓护短王天鸣,一个极左,一个极右,都对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危害。   

反过来说,如果负责政治保卫的邓发对邱会作不理不问,万一邱会作泄密,几万红军就可能灭顶之灾。   

1952年,回国休整的38军再次入朝,前往中部战线担任守备任务。在当年的秋季攻势中,38军负责攻取铁三角附近的白马山。   

38军当时归王近山第三兵团指挥,志愿军司令部和兵团司令部给他们下达的命令:为配合支援部队换防前的作战,及粉碎敌人可能发起的局部进攻,与提高部队的作战经验,决定第三十八军向394.8、281.2两高地据守之敌进行战术性反击,并在反击争夺中杀伤敌人5000人以上,而后争取占领并巩固之。   

394.8、281.2两高地是韩军第九师据守的白马山主阵地。白马山位于铁原西北10公里的药山洞地区,由西北走向东南,长约3公里,由一群以394.8高地为主的山岭组成,主要高地是394.8高地和281.2高地,与第三十八军项里北山阵地相对峙。山顶树林茂密,山下有驿谷川。山的东面是一望无际的铁原平原,南面是经高台山和宝盖岭通往汉城的联合国军主要军事补给线,可直达联合国军的重要兵站基地铁原。由于该高地山势形同卧马,故得名“白马山”。对于联合国军来说,白马山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果丧失了这个高地,美第九军就只好撤到驿川谷以南的另一个高地上,而且将无法利用这片地区的交通网。相反,中朝军队的进攻和侦察活动却能更进一步地向联合国军防御纵深渗透和发展。   

从军事地理看,38军占领白马山是大便宜,但联合国军却不能承受丢失白马山的巨大威胁。这种军事态势,决定了联合国军的决死反击。   

从志愿军总部和兵团部给予38军的命令看,38军进攻白马山的目的并不坚决:“为配合支援部队换防前的作战,及粉碎敌人可能发起的局部进攻,与提高部队的作战经验。”   

按照志愿军轮训的计划,38军即将撤出既定阵地,由新的部队接防。   

38军在第二次战役中,获得了“万岁军”的称号,是非常能打的部队,如果不给于当面之敌于重创,万一换防之际敌人进攻,不熟悉敌情、地情的接防部队就可能吃大亏,这就是“为配合支援部队换防前的作战,及粉碎敌人可能发起的局部进攻。”   

38军在国内休整时期,已经全部换装苏式武器,二次入朝鲜却没有获得打仗的机会,如果撤防,就太遗憾了,所以,有必要发起一场战斗试验一下新武器,“提高部队的作战经验”。   

为什么志愿军总部和兵团部对白马山有所关注呢?   

因为在这之前,比较能打的42军已经在此遇到损失。   

联合国军对于白马山的重要性非常看重,在1951年秋季攻势中从42军手中夺取了白马山。   

韩军早就看中了白马山,志愿军没有提防。   

意外丢失阵地的42军曾采用敌前潜伏的方式发起反击,谁知刚一反击得手冲上山头,就被对方的猛烈炮火所覆盖,几个小山头4个小时内竟落了13000发炮弹。42军第126师主力团376团为此付出了423人的伤亡代价,歼灭敌人仅30余人,打了个得不偿失的失利仗。42军继续组织过多次反击,虽然也多次得手,杀伤过大量敌人,但都没有能够巩固阵地。

所有跟帖: 

第16节 -皇爷- 给 皇爷 发送悄悄话 (9951 bytes) () 09/02/2016 postreply 10:36:52

第17节 -皇爷- 给 皇爷 发送悄悄话 (9859 bytes) () 09/02/2016 postreply 10:47:0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