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YMCK1025 2020-09-19 17:31:00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574 bytes)
回答: 凡人往事(10)YMCK10252020-09-19 17:09:28

@鄭大akoei
生命中还有多少相遇,透着暖暖的笑意,在渐行渐远的时光里,填补着生命的空白。

在洁净的角落里,临水照花,心里有暖,脚下的路也不会孤寂。光阴也许会更改,却改不了那些美好的初衷。

人生的路上,有多少遇见,虽未曾相见,却一直感念在心底,仿佛相识很久,虽然你有你的风景,

我有我的天空,但我们依然会因为某一共识,而相知,相惜...... 早上好!


不同的民族与国家,共同的人性与处世观:

    法国作家司汤达在他的“一八三零年纪事”中谈道:“你也可以赚钱,立功名,但是你也必须剥削穷苦的人民,还要献媚省长市长,恭维一般有权力的人物。要去伺候这般人的喜怒,他们要你怎样你就得怎样,这种卑贱的行为就是我们的时代所谓的生活的艺术。。。。。。问题在于我们想要升官发财,就只有采取这样的艺术。”(参见《红与黑》第150页) 

 百年以后,在社会主义苏联,又有人道出了同样的生活艺术:“一个人想要干出点名堂,就需要有好的人事关系,就需要贿赂,还得讨好上级。这点很重要!工作本身并不那么重要。对上级什么时候也不能讲实话,要紧的是找机会贿赂,要拉些有用的人事关系。嗅觉要灵敏些。有那么一个军官,干了二十年还是中尉。不要犯同他一样的错误:叫他舔时,他咬人,叫他咬时,他偏要舔。”(参见《克格勃内幕》117页)

    点评:司汤达在一百多年前所说的和一个克格勃军官在六十年前所说的,对于当今的中国社会仍具有现实意义。

司汤达在《红与黑》中所提及的“生活的艺术”超越了时空,它不但在几十年前的苏联,而且也在如今的中国司空见惯,

见怪不怪。这就是这部名著所描述的典型性与普遍性。

可悲的是中国这样一个自称是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主义国家,要想往上走,混的有出息,

就不得不遵循180年前《红与黑》小说中的人物所遵循的那些处世原则。

这样的社会环境怎么能够造就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和社会主义一代新人?!

同时,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国家、民族、时代可以不同,但他们的人性是相通的;

这导致世上绝大部分人都信奉与追求金权价值观。要说没有普世价值,那是扯淡!

事实可以证明一切。
 

 

世上的事都是忙出来的,只有文化是闲出来的。

 

这位老师是个明白人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