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钱荒”惹得人心惶惶,吊诡的是,我国的M2已经是超过百万亿元了,增发速度也是全球罕见。到底这次所谓的钱荒是怎么来的,又为什么具有如此巨大的冲击力,银行向奶妈哭穷到底有没有迫使央行低头?这一系列的疑问如果得不到澄明,所谓的钱荒会形成链式反应,冲击着整个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
引起这次钱荒的主要导火索是全球量化宽松的货币放水政策的终结预期。首先是美联储宣布要逐步退出放水政策,其次是安倍经济学中的放水和杠杆带来了巨大的负效应显现,再次是央行也迫于资产价格上涨的压力以及储蓄贬值的压力,收缩泛滥成灾的流动性。
很多人认为,央行关死了印钞闸门,才导致这次银行间拆借市场连续数天飙高,6月20日,资金市场几乎失控而停盘:隔夜拆借利率突然疯涨至13.44%,盘中最高成交利率竟然高达30%。事实上,央行并没有关闭闸门,只不过是速度上放缓而已。这有高层数据为证,6月29日上午,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陆家嘴论坛上直接回应近期市场流动性紧张的问题,称总体上看银行体系流动性并不短缺,截至28日,全部金融机构备付金余额1.5万亿左右,高出正常支付清算需求量一倍还多,而且存款准备金率20%左右,支付头寸充裕。由此可见,这次钱荒真正的原因不在于没钱了,而在于商业银行自身乱配了信贷,这才导致所谓的钱荒。很多商业银行事实上变身为投行,而宽货币为商业银行提供参与高利贷性质的产品提供了方便。
为什么资金充裕,高利贷(这里不是狭义上的高利贷的,而是虽然名称不是高利贷而是本质上具有高利贷特征)还有那么多市场?原因笔者多年来一直都曾经揭示过:一部分集团不需要信贷却能得到大量信贷,而民间企业告贷无门只好借高利贷。这就解释了印钞(不是仅仅指纸币)已达到极限,很多企业还在闹钱荒。闹钱荒的企业没钱就算是盈利能力还可以,也无法盈利,而无盈利能力的企业钱多得不得了,要么去推高资产价格,要么去到处投机,要么去放高利贷,祸害实体经济,破坏中国经济的真实增长潜力。
央行这次采取的行动还算谨慎,但是,仍然被哭穷者感动了。如果不解决信贷结构问题,超发货币就是在害中国经济,稀饭就那么多,你天天兑水,越来越稀,老百姓都受不了。在这种背景下,还扯谈什么经济增长达到百分之几呢?根基都毁掉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再谈谈资金外流问题。不可否认,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会导致美国资金短缺,利率上升,吸引以美元计价的资本回流。但是,这只是表象,真实的原因在于,经过五年的调整,美国的实业盈利能力正在恢复,而我们正在下降。奥巴马上台之后,从本质上来说就干了一件事,那就是恢复美国的实业盈利能力。美国有能力将其超发的货币代价转嫁给全球,但我们没有这个能力,这就是我们的劣势。我们超发的货币,成为挤破我们企业的元凶,成为我们家庭储蓄“蒸发”的根源。这种蒸发不是凭空消失了,而是集聚在一些人的手中,具体表现在锁死在资产里。产生不了真实有意义的流动性,没有真实有利的流动性,资本就不能在现实中增殖,只能空转中增殖。这给经济带来了破坏性的负能量,大家感到压力越来越大,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再不敏感的人都已经感觉到了这种无形的压力。
危机已经爆发,无论你承认还是矢口否认,从本质上来说,现实已经存在。股市下挫可以理解为一些人砸盘要求开闸放钞票,但这只是一种表象意义上的理解。真实性的理解应当是,我们的企业盈利能力已经下降,这是我们掩盖不住的,即使是通过货币超发,表现在价格上的坚挺,也不济于事。我们应当专心所做的事情是,在去杠杆化的同时,做好实业,这样才能真实地增加我们的国民收入以及保障经济真实地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