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解 【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来源: sydneyfair1 2016-06-30 20:04:09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2241 bytes)

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生母死亡带来的恐惧和宫廷规矩的束缚,令他在少年时期就变得敏感谨慎,不敢任性逾矩,生怕招来非议难以辩白。

  在这样生动的文字里,我们感受到了年幼丧母的朱由检的真实无力的那一面。

 

  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

 

  贾母不在薄命司十二金钗之列,贾母这个人很复杂,是贾府一个虚拟的最高领导人。

  书中以明朝末世的天启皇帝朱由校的性格行事来刻画贾母!!

  后文对贾母的多处描写都与天启帝的生活实事相呼应。

  朱由检是天启帝朱由校同父异母的弟弟。

  对这个惟一仅存的弟弟,朱由校很是关心疼爱,封为信王留在京城一直没有送走。

  看到贾母对黛玉之疼爱,大家恍如看到深宫大院之中天启朱由校对朱由检的兄长呵护之情。

  

  “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

  作者傅山是一位中医大家,人称医圣,自然医术很是高明,书中他对不同人物的药方都有不同药性的设定,病理诊断与药方内容都有特殊含义,这些并不是隐语,而是作者从医学角度设定的一个文学框架!!

  在医药与饮食上展现不同人物的身份和属性,对加深理解书中人物有着特殊意义。

  人参养荣丸,特点就是热性补气,黛玉有不足之症,热性对她有益,寒性对她有害,所以黛玉需要吃热性药物,寒性药物寒性食品对黛玉是有害无益的。

  这个冷热的问题,其实蛮容易明白,热性的药物和饮食是为了让人对抗寒冷。寒性的药物和饮食自然是对抗温热。

  具体在讲宝钗冷香丸时再详细介绍。

  

  【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

 

  荣国府就是末世明朝统治下的中国,王熙凤料理家务经营荣国府,实际就是处理国家政务。

  贾母是天启皇帝朱由校,最讨贾母欢心的王熙凤则是天启帝朱由校前最得宠的魏忠贤。

  魏忠贤曾任司礼秉笔太监,负责处理国家政务,执掌东厂与锦衣卫。

  书中假充男儿养者实际皆为男子,魏忠贤入宫之前确实是个混迹于社会底层的市井无赖男子,

  这确实称得上是泼皮破落户儿出身。

  魏忠贤能言善辩办事利落,对天启皇帝也是忠诚尽职,得到了天启帝的赏识重用,行内相之权,负责监督官员与处理国家政务。

  以后判词和协理宁国府时会再度讲解魏忠贤。

  

  舅母说的可是衔玉所生的这位哥哥?在家时亦曾听见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

  这段话出自黛玉口中。

  小名唤作宝玉,大名历来是一桩悬案。先留个悬念吧。讲到三十回以后就揭晓了。书中揭晓宝玉大名的方式比较奇妙,也是藏在看似不重要的完全无意义的话里。

  宝玉在荣府有俩嫂子,一个是王熙凤,一个是李纨。

  王熙凤是魏忠贤,那李纨能是什么人呢?

  大家都感觉到李纨远远没有王熙凤重要,李纨基本啥事都不做。

  但都是嫂子,就是同一类人。这个是书中重要的一条。

  也就是说黛玉宝钗都是宝玉的表姐妹,所以她俩身份差不多。

  李纨和凤姐都是宝玉嫂子,她俩身份也差不多的。

  王熙凤是魏忠贤,也是阉党领袖。

  李纨其实是钱谦益,东林党领袖。

  东林党是最大能量的民间组织。放到现代,该算非法组织了。

钱谦益可能很多人不太熟悉,反而他的妻子柳如是,可能知道的人更多些。

 

  “贾珠之妻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王夫人听了,忙起身又说了两句闲话,方引李、凤二人去了。”

  这里刻画宝玉的两个嫂子。

  一个嫂子是王熙凤,对应阉党领袖魏忠贤,象征着东厂势力,主要负责监督官员和政令下发。

  另一个嫂子是李纨,对应东林党领袖钱谦益,象征着天下仕宦,主要负责两个嫂子对应两党领袖。

  两个嫂子分别为末世两大势力之魁首。

  服侍王夫人吃饭,正是象征内外携手共同辅佐王事的景象。魏忠贤内,钱谦益外。

  在荣国府中,与宝玉亲戚关系相同的人具备相近特征。

  如李纨和王熙凤都是宝玉的嫂子。

  贾元春和贾探春都是宝玉的姐妹。

  贾迎春和贾惜春都是宝玉的堂姐妹。

  林黛玉与薛宝钗都是宝玉的表姐妹。

  那贾元春贾探春贾迎春贾惜春又是什么样历史人物呢?

  慢慢看下去,元春探春还没出场,出场时自然就会揭晓了。

  

  “当下,王嬷嬷与鹦哥陪侍黛玉在碧纱橱内。宝玉之乳母李嬷嬷,并大丫鬟名唤袭人者,陪侍在外面大床上。”

  这些看似琐碎的正面情节,一来很好地写出了旧时社会的真实生活,二来都是当作伏笔。

  为了和宝钗做对比的那种伏笔。因为,宝钗没有奶母嬷嬷。

 

  以后在正面情节里每次宝钗藏奸和薛姨妈说谎时,楼主都会道出原文中冲突相悖的情节。大家一看自然明白。

 

  袭人姓花。花自然是比喻中华汉人。

  袭人本名珍珠。这个珍珠,如同明珠,象征朱明。

所改名字袭人这两个字的更深含义,将于后文云雨事一处再作讲解。

 

  六岁的黛玉问起了那块玉,袭人要去取给她看。但林黛玉说,“罢了,此刻夜深,明日再看也不迟。”

  这个情节看似无聊,其实书中都是对比成文的。因为后文宝钗也看玉了。

  书中玉为至坚至强之国权,与周鼎含义相同。

  看玉犹如古时之问鼎,通常用来比喻篡位称帝的图谋。

  黛玉问玉,只是出于六岁少女童稚的好奇心。

  紧接着立刻收了好奇心不看,正说明黛玉全无野心图谋和怕人误会的谨慎习性。

  而大黛玉八岁的宝钗,在后来看玉,就不再是好奇心三个字可以解释了。

  宝钗看玉那一回,正面故事上其实写出了薛姨妈薛宝钗和黄莺儿三人的行径。

  什么样的行径呢,那就是几十回后贾母掰谎时说的“前言不答后语”!

  在后文宝钗看玉,会给大家再详细讲解薛家人的各种言辞漏洞。

  薛家人漏洞最多的是薛姨妈。这要看过全书,才会有这样的感慨。

 

  “一双空灵眼睛,不唯不许今人瞒过,并不许古人瞒过。

  看古人行事,有全是底,有全非底。

  有先是后非底,有先非后是底,有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底,

  至十百是中之一非,十百非中之一是,了然于前,我取其是而去其非。”

 

  上面这段话是傅山先生所说的读书之法,真正有效的读书之法,特推荐在此。

  

  傅山,世人称其为学海。学海究竟有多博学?傅山并不在外自夸。但他在训子侄时还是不经意道出了一些年青时自己处于巅峰状态的情况,用来教育子侄要珍惜年青时光。

  “吾与西席马生较记性,日能多少。马生亦自负高资,穷日之力,四五篇耳。吾栉沐毕诵起,至早饭成唤食,则五十三篇上口,不爽一字。马生惊异,叹服如神。自后凡书,无论古今,皆不经吾一目。然如此能记时,亦不过五六年耳。”

  嗯,你没有看错,起床梳洗,吃早饭前背诵了五十三篇文章,一字不错。而另外一个自认天资很高的马生一日才背完四五篇。

  很多人都惊讶于石头记作者的博学,似乎历朝历代典故无所不知,对各类诗文都了若指掌,四书五经自不必说,世人不去读的诸子百家,诗经古赋,庄子楚辞,招魂离骚,在石头记这本书中都能找到深度的应用。

  其中每一项的应用掌控,都是现代的文学研究者无法企及的高度。

  也就是说研究庄子的学者写不了宝玉的续南华经。研究离骚的学者写不来芙蓉女儿诔。

  至于石头记书中那些医药理论,今人更是相去甚远。

  书中胡庸医的枳实麻黄虎狼药,很多中医大家竟然认为是应该的,认为宝玉换王太医是耽误了晴雯的病情。

  因为他们不知宝玉和王太医是傅山医术的化身,是真正理论分明的优秀医术。

  宝玉是傅山的一种赋予。

  宝玉“每日家杂学旁收”,不求仕途经济。

  正如傅山,熟读天下书,看遍一切文,却绝不仕清,高洁洒脱地度过此生。

  傅山的医德亦是现代医者是多有不及的。“登门求方者户常满,贵贱一视之,从不见有倦容。”

 

  第三回书中,凤姐所穿的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荣禧堂所挂的赤金九龙青地大匾,王夫人所在耳房内临床大炕上铺着猩红洋罽,正面设着大红金钱蟒靠背,银红撒花椅搭,穿红绫袄青缎掐牙背心的丫鬟(玉钏),穿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的宝玉,宝玉红丝结束的小辫,宝玉的银红撒花半旧大袄,厚底大红鞋。

  这些衣物和用品都含有显露在外的红色,这是作者行文的一种简单设定,穿在外面的红衣裳,铺在表面的红色毯子,各种外露的红色都是尊奉朱明的象征,这点也方便了大家能轻松看出书中人物的历史形象。

  书中以红为尊。外露的红色和尊奉朱明有关系。这是一个重要的设定。

  历来文学里有以紫为尊的写法,本书里也有。

  紫虽然是皇家显贵之色,但红是特定的朱明王朝之色。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