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坛人物】之六,陶次瓦

来源: 2013-02-21 04:58:27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摄坛人物】之六,陶次瓦

Canon EOS 5D III
Canon EOS 7D
Canon EF 50mm f/1.4
Canon EF 16-35mm f/2.8
Canon EF 70-200mm f/2.8
Canon EF 600mm f/4 II
Hasselblad 500C/M, 60mm/f3.5, 150mm/f4
后背若干,胶片冲洗设备,Epson v700扫描。

 

寻找自己的Euphoria

无论何种形式的摄影,风光、飞鸟、还是黑白胶片,我都喜欢试试。并不担心自己能取得多少成绩,也没想过会否影响形成自己的风格,我寻找的是能够满足自己快感的摄影体验。这说法听起来很唯我,其实不然。因为摄影欣赏本身是一种共同语言,在与摄友们一起欣赏、实习和提高的过程中,各人的口音虽不同,但沟通时还得用相通的语言,所以自己的快感同时也是能与影友们分享的快乐感觉。至于能否达到Euphoria的境界,则是见仁见智了。

记得第一次的摄影,是在国内的七十年代初,用的是135的胶卷和一个带皮腔的旧柯达机子,后来也用海鸥120机拍了些片子。除了自配药剂,冲卷,还自制了放大机,在炎炎夏日里放了不少"重灰度"的片子。记得那时最为难的便是掌握显影温度。冬天还能加热,到了夏天在快四十度的显影液里洗照片,也不知洗灰了多少2号放大纸。出国前最后用的相机是我那四百多人民币的海鸥单反。年青时结下的心结,便是那橱窗里牌价5000人民币的玛米亚中幅机。八十年代来美后,一旦口袋里有了点余钱,便买了个Minolta X-370胶片机和两个变焦头,好象是腾龙头吧,以及一些Cokin滤镜滤片。其实为了糊口,那时候哪来时间摄影呢?拍了些"到此一游"后,便束之于高阁了。

自己年轻时浮躁,说是摄影,其实不过是看了些书,玩了些技巧和器材而已。真正觉得有了些许提高,是在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别人的作品之后了。除了学习在网上或书籍里的片子外,文学城的"摄坛五十人"和"50摄影大师介绍"都是我的速成教材。回顾整个过程,我觉得学摄影不光是去拍,更重要的还是得学会欣赏。要懂得什么是好,好在哪里,而不是只靠直觉,只有多听、多看、多想才能知道如何去提高自己。也许我是"笨鸟先飞"吧,有时看到某种观点自己并不能苟同,也不甚明白,便会去模仿一下,结果往往能得到额外的收获。

风光依然是我主要的题材。刚开始只是觉得片子拍得越漂亮越好,结果当然是随着技术和器材的提高后,变得"糖水淋漓"了。渐渐地,当我将自己的片子和别人的好作品比较后体会到,片子的独特性是成败的基础。拍得再好,拍烂了的主题很难吸引观众。反而是起得早些,踩点勤些,条件差些,视角刁些的情况下能出好片,这也许就是"坏天气下出好片"的原理吧。当所有因素都俱备了的时候,自己仿佛对将出的作品已经有了预感,这时按下快门的感觉完全可以用Euphoria来形容。

我不太习惯将镜头对人,总觉得人类的事情太繁复。剖析片子里人类因素的过程,简直就象上班一样的费脑,完全违背了我用摄影来寻找快感的初衷,岂知日复一日,便形成了这规避人迹的习惯。虽然这样会使片子少了些看点,可我觉得人迹罕见才能虚幻山水的时空感,使片子更加空灵动人。这样的片子不光耐看而且有时还能发人深省,谁说Euphoria只能是短暂的冲动呢?

黑白原来应该是摄影的基础,可随着数码相机的推广,不知何时黑白已经变为"阳春白雪"了。我爱好黑白多年,也许是自己不太欣赏抽象艺术的缘故吧,欣赏的范围总是局限于细腻和写实之内。我也曾经尝试过不同的形式,但并无收获。中幅胶片作品除了所谓的高级灰外,还能通过镜头和胶质造就一种怀旧的氛围,这大概是百来年胶片摄影技术的结晶吧。想要和摄友们交流,还得将片子扫描以及后期处理后才行。我觉得这时的后期得越少越好,要不然作品就会失去很多"胶"味,变成与数码无异了。数码黑白片虽然是"伪"黑白,是后期从彩色数码里转换的,但我觉得它也有特性。首先是不用除尘,永远干干净净。虽然数码拍摄时的动态范围比胶片窄,但后期的动态范围很大。所以一般来说,胶片的曝光得满足暗部,而数码的曝光得满足亮部,这样才能获得最大的层次。一张成功的黑白片子,那种细腻、那种层次,往往会给人一种不愿而且无法用彩色替代的感觉。是一种心灵的冲动荡涤,如何能说这不是Euphoria呢?

拍鸟类是我最近才发展的爱好,我觉得鸟类与人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却很直接。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为财死太复杂了,要不然哪来那么多的电视剧呢?可这"鸟为食亡"是最为直观和壮观的了,候鸟迁徙便是一列。鸟类的行为鲜少掩饰,繁衍、觅食、争雄、打斗、无不是赤裸裸直来直去。同类之争你死我活,异类麻烦点到为止;没有道德的规范,循的是自然界的弱肉强食。所以观察和预测鸟类的行为要简单些,拍摄时也更放松些,除此之外,田野乡村也令人心旷神怡。另外,拍摄飞鸟时多少还有些吃饱了的动物观察没吃饱动物的得意。

"摄海无涯苦作舟"是我的铭言,也是我这先飞之笨鸟的动力。 苦中作乐,其乐无穷,这乐大概就算是我的Euphoria了吧。

 

老陶的作品有其江南派的风格;注重片子能融入诗情画意。无论是拍飞鸟花草还是山水人物从严谨的的构图到讲究的用光,我们都可以感到这点。比如其作品"深秋金风"那取三层过度的不同自然秋色构图,又巧妙的以恰如其分的速度捕捉到已进深秋的纷纷落叶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增加了观者身临其境的感觉。

据我所知,老陶接触摄影比较早,他的祖父是大学问家曾使他有条件较早接触到柯达这类当时稀有的摄影器材。像很多同龄人一样,那时照相要考虑到的和现在使用数码相机的思路是有很大区别的。即使是现在老陶仍然在拍摄前一丝不苟的对光考虑和构图的反复推敲。这在他用哈苏拍得科罗拉多夜幕降临前的白桦树林一片里可见一斑。

老陶的另外一大嗜好是收集古董,有来历的陶,瓷,乃至稀有瓦片只要认准往往如数收入囊中。据他说陶器上的图案,瓷器上的色泽纹络是他特别注意的地方。也许是因为这个缘由,他的花鸟作品总是力求唯美的。作品"中谷的仙境"将我们带入神话般的梦境;清晨里的色温下,淡淡的薄雾中,在这仍是万籁寂静的时分有数只轻盈优雅的沙丘鹤在林旁水边翩翩起舞。此时你耳边似乎听到了为她们奏起的乐曲。

风闻老陶刚进了坚船利炮;坚船系无敌三,全画幅,每秒8发炮弹,射程甚远!利炮乃佳能640二代,稳定挡能上三级!而且超轻,以老陶一米八四的伟岸身躯手持应该没有任何问题!大家应该在不久会看到老陶千姿百态的鸟图了!

 

  lauya,2013年2月

 

 

摄影作品

(1) 布莱斯(Bryce)峡谷日出

 

 

(2) 茂宜(Maui)星晨

 

 

(3) 长焦下的布莱斯雨雾

 

 

(4) 金秋细雨

 

 

(5) 元曲,殿前欢.余晖唱晚

 

 

(6) 深秋金风

 

 

(7) 新月红霞

 

 

(8) 霜打秋叶

 

 

(9) 一日之际在于晨

 

 

(10) Cowgirl

 

 

(11) 条纹蝴蝶兰

 

 

(12) 日月和白杨林(中幅胶片)

 

 

(13) 巨杉树根(中幅胶片)

 

 

(14) 雪中Half Dome

 

 

(15) 黑白大白鹭

 

 

(16) 中谷的仙境

 

 

(17) 全力以赴

 

 

(18) 雪鹭亮翅

 

 

(19) "虚拟"的飞鸟

 

 

(20) 母子情

 

附:    
【摄坛人物】之一
【摄坛人物】之二
【摄坛人物】之三
【摄坛人物】之四
【摄坛人物】之五
【摄坛人物】之六
陶次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