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境心影录

一个乡下读书人,恋乡土,爱读书……
博文

作者:史遇春(四)老差官说道:“行刑当日,你们一定要沐浴,必须比平时更用心地沐浴,必须洗得干干净净、不染纤尘。沐浴完毕,从头到脚,每一寸肌肤都要仔细地涂脂抹粉。记住,一定要让自己的香气能够弥漫到身边的空间,一定要用上好的脂粉,这样,你们散发的香气就会让人喜欢愉悦。肌肤的涂抹,也要十分用心,一定要做到每寸肌肤都光洁动人、娇嫩欲滴。&[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作者:史遇春(三)老差官慢悠悠地说道:“这女娃,莫要急啊。听老汉说,老汉给你出主意,不是白出,你得给老汉一千两银子。”为首的女孩子笑着说道:“这个好说,只要钱能解决的事,都难不倒我们。”说罢,这女孩子从身上掏出一张五百两的银票,递给老差官,说道:“小女子听到抓捕的风声,偷偷藏了这张银票在身上,以备疏通之用。其他还有些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作者:史遇春(二)妓女们自毁容貌的想法,不知怎么就传到一位老差官的耳朵里了。这位老差官,在官场行走多年,看惯了世故人情,知道很多刑狱世间处理的门道。关于驸马与妓女们的风流案子,其实这老差官已经听到风传。在他看来,其实携妓饮酒并不是什么大事,官场中,做这事的人多了去了,只是欧阳驸马时运不济,偏偏就给逮住了。相对而言,欧阳驸马被逮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作者:史遇春(一)缘起人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诱惑”。今天,跟大家讲一个关于“诱惑”的事。这事源于“吴门四才子”(即通常所称的“江南四大才子”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之一祝允明所著《前闻记》中《欧阳都尉》一篇。引言事情发生在明太祖朱元璋在位的洪武年间(洪武元年至洪武三十一年),至于具体是洪武哪一年,原文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作者:史遇春《渭川田家》唐·王维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诗,在这喧嚣的时代中,似乎成了一个可笑的话题。诗,在这浮躁的社会中,甚至无法成为一个可以谈论的话题。翻阅当年读书时的笔记,发现竟然有很多密密麻麻的、用钢笔摘抄的、整齐的诗句。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作者:史遇春如果有时间,什么都不想做,就静静地坐下来,看电影。这是我这个老男人无聊透顶或者烦恼萦心的时候,会做的事情之一。大概许多无聊的小男生也会这样。不过,年龄不同,心境自然不同,观影的感受也会迥异吧最近,我的生活有些不稳定。据说,男人也有所谓的“更年期”。仔细思量了一下我最近状态,有点怪异,想想都有点害怕。不会吧!难道我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07-05 19:52:53)

作者:史遇春寡妇,原本是一个中性词,是指丧夫未再嫁、孤守家庭的妇女。在中国一直以来的传统中,因为对女性的歧视和偏见,寡妇这个词在语汇中的词性,往往有贬义的成分。这个贬义最初始的起因,是丈夫的死——无论这死是怎样引起的,都会被人们无端地归罪于其妻,认为是为妇人所“克”,这便成了礼教、文化、世人强加给寡妇的“原罪”。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作者:史遇春(四)一路上,有一根竹杖陪我左右。这竹杖,还是黄兄恻隐,在山下时,从山里的小姑娘那里买得的。记得在上山必经的路边,有个小女孩拿了一捆竹杖在卖。那孩子大约十一二岁,或者更小,很是腼腆,多少有些羞涩,全是乡村的朴实,问话时,怯生生地。起初,以为这竹杖随手带着,也只是玩玩罢了。谁承想,竟一路相随,成了我的左右手。这竹杖,拄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作者:史遇春(三)拾阶而登,左边是郁郁苍山,右边是潺潺清流。心灵的荡涤,最佳莫如此情此境。一切俗世的烦恼苦闷,便是使劲搜寻,也无法在胸中须觅得片只。便是最无趣,最不解风情的人,一入此境,也会思如泉涌,才似串珠。溯水而逆上,水在往下走,人奔高处行。那一种清澈,真非久居城市的人所能想象。水流在石间穿梭,大石、小石偶有阻遮,便顺势成白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作者:史遇春(二)山,我是见过许多的。厦门的山,我走了不知几多次。每次入山出山,都有不一样心情。在厦门,转几个弯,走几级台阶,你就有可能由城市步入山间,由喧嚣进入宁静,由繁华转向淡泊。厦门的好,大多数人只看到她的海,我却体味到了她的山,以及她山海之间的别样风致。当年爬华山,是在夜里,景致多有疏落,只记得她的险:如九十度横立天际的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1]
[12]
[13]
[14]
[1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