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查询

输入关键词:   按标题:   按作者:   隐藏跟帖:  
备份档案: 当前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2005 | 2004 | 2003
页次:1/2 每页50条记录, 本页显示150, 共63  分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跟帖#  无论如何在私生活上出了格,也不会众说风传。 而且我们不能忘了当年的社会背景,出格的私生活是不会给其他生活带来加分效果的。 [几曾回首] - 海陬观者(0 bytes ) 2016-12-21
    #跟帖#  前面有人说 “成为大众的“大师”,正是全靠这些啊。” 是不正确,也不够庄重的态度。 如果是在专业上乏善可陈,那么无论如何 [几曾回首] - 海陬观者(0 bytes ) 2016-12-21
    #跟帖#  孙中山的追随者中,很多人正是为了孙的无私精神所感动,才参加革命的。孙的宽容,也是近代中国许多其他的政客所无法比拟的。 [几曾回首] - 海陬观者(0 bytes ) 2016-12-15
    #跟帖#  他认为,这些社会的菁英,可以坐享其成,或富或贵。但他们自愿放弃,去从事艰险的革命运动,这种无私的精神是伟大的。 [几曾回首] - 海陬观者(0 bytes ) 2016-12-15
    #跟帖#  有一个澳洲人名叫端纳的,与宋美龄、张学良都是熟识,后来在西安事变中起了关键作用的,就因此而赞同革命。 [几曾回首] - 海陬观者(0 bytes ) 2016-12-15
    #跟帖#  他们中很多人都是家居富贵,不需要为自己而去抛头颅、洒热血的。这与阶级革命的参与者多半是下层阶级,是不同的。 [几曾回首] - 海陬观者(0 bytes ) 2016-12-15
    #跟帖#  在辛亥武昌起义之前的十次革命,另外还有许许多多小规模的地方起义,革命党被杀的不知凡几。 [几曾回首] - 海陬观者(0 bytes ) 2016-12-15
    #跟帖#  前面有人说,国民党从一开始 “就是仰人鼻息,一群争名夺利的乌合之众。” 这真是荒谬极了。 [几曾回首] - 海陬观者(0 bytes ) 2016-12-15
    #跟帖#  说蒋介石是“伟大的民族主义者”,是周恩来接见香港来的访客时说的。时间早在1970年代初期,并非文革结束后,大陆的秀才们讲出来的。 [几曾回首] - 海陬观者(0 bytes ) 2016-12-14
    #跟帖#  所以,要谈论历史,如果责备国民政府为何在1946年对苏联让步,同时也应该责问,中共为何在1950年二月订约时对苏联让步。 [几曾回首] - 海陬观者(0 bytes ) 2016-12-14
    #跟帖#  到了 1949以后,毛、周到苏联去交涉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也并没有把外蒙收回来,原因呢? 这时中共军力超过几年前的国民党军。 [几曾回首] - 海陬观者(0 bytes ) 2016-12-14
    #跟帖#  那时外蒙事实上独立已经有了三十年。即使按照国际法,也算是 实质上(de facto) 的独立。当年中国军力还无法独自与苏联抗衡。 [几曾回首] - 海陬观者(0 bytes ) 2016-12-14
    #跟帖#  有人说蒋介石亲手出卖了外蒙,并非事实。二战之后,外蒙独立是波茨坦会议中美、英、苏所协议的。 [几曾回首] - 海陬观者(0 bytes ) 2016-12-14
    #跟帖#  原来的视频现在 YouTube 还可以看到。杨教授不从意识形态出发,就事论事,而且举出很多有趣的例子来,很受听众欢迎。 [几曾回首] - 海陬观者(0 bytes ) 2016-12-14
    #跟帖#  演讲人是中国社科院的研究院,蒋介石研究专家杨天石教授,2012年时在北京人民大学的讲课,内容颇为精彩。 [几曾回首] - 海陬观者(0 bytes ) 2016-12-14
    #跟帖#  知道这段文章是谁写的吗? 这不是论文,而是一场演讲中的段落。前、后还有更多;全场两个多小时,无法尽录。 [几曾回首] - 海陬观者(0 bytes ) 2016-12-14
    #跟帖#  你根据什么数据,知道民国的人口没有增加? 那时根本没有人口普查这一类统计数字。现在不能“想当然耳”的下结论的。 [几曾回首] - 海陬观者(0 bytes ) 2016-10-26
    #跟帖#  周恩来有女朋友张若名,是天津的富家女,也到法国去,就念完学位才回来。周恩来自知与她不是一路人,就没有将情谊继续发展下去。 [几曾回首] - 海陬观者(0 bytes ) 2016-10-26
    #跟帖#  邓小平、赵世炎、陈毅,都是因为“勤工俭学”的风气才能去法国,但因此而没有念完书。 [几曾回首] - 海陬观者(0 bytes ) 2016-10-26
    #跟帖#  可以查看中共早期所谓知识分子,如瞿秋白、李立三、这些人,都是家道中落的,连留洋的如周恩来,也是家境不宽裕,所以无法去日本留学。 [几曾回首] - 海陬观者(0 bytes ) 2016-10-26
    #跟帖#  贫民而居住与乡下的,人口密度相对的很低,与城市的贫民窟不是同一个概念。 [几曾回首] - 海陬观者(0 bytes ) 2016-10-26
    #跟帖#  这话说得不通。所谓贫民窟是城市里面贫民聚居的区域,一般多半是在都市之中或者外围。当时中国都市还没有出现外围来。 [几曾回首] - 海陬观者(0 bytes ) 2016-10-26
    #跟帖#  事实上大多数人民在抗战期间是拥护中央政府,而不是延安中共政府的。因为大部分地区听不到,看不见八路军与日军对战的消息。 [几曾回首] - 海陬观者(0 bytes ) 2016-10-26
    #跟帖#  中共实施游击战的地区,也是倭寇实施残酷的“三光政策”的地区。 如果不是 “敌进我退”的太频繁了,敌人怎么能那样如入无人之境呢? [几曾回首] - 海陬观者(0 bytes ) 2016-10-26
    #跟帖#  这话完全错误。如果没有国民政府抗日,而都像共产党那样,“敌进我退,...敌疲我打,敌退我追”,那就更要国土沦丧,生灵涂炭。 [几曾回首] - 海陬观者(0 bytes ) 2016-10-26
    #跟帖#  现代战争打的是工业化的生产力。国民政府在二战前只有九年,没有几天安定和平的日子,怎么可能从一穷二白建设成工业国? [几曾回首] - 海陬观者(0 bytes ) 2016-10-26
    #跟帖#  共产党只用了几分之一的力量抗日。(这是中共的政策,发展苏区是第一优先) 主要的抗日力量还要靠国民政府,国军死伤几百万人。 [几曾回首] - 海陬观者(0 bytes ) 2016-10-26
    #跟帖#  不必去查个别的家庭经济状况,就看他们受过的学校教育就可知道。 上过高中的就是高等知识分子了。大学毕业的算是凤毛麟角。 [几曾回首] - 海陬观者(0 bytes ) 2016-10-26
    #跟帖#  这是你的认识错误了。二战之前,有多少家境很好的人参加了共产党的?恐怕不到共产党领导阶层的五分之一。下层更不必说。 [几曾回首] - 海陬观者(0 bytes ) 2016-10-26
    #跟帖#  日本学术界对中国能了解多少呢?知道陈寅恪吗?日本人只提鲁迅、郭沫若,还不是因为他们早年留日?拐弯抹角的说日本影响大。 [几曾回首] - 海陬观者(0 bytes ) 2016-10-05
    #跟帖#  唯一不同之处,是只要倭国是胜利者时,就有残杀、虐杀战俘的事件,而且数量极大。其他国家,包括纳粹德国,苏联,基本上都遵守国际公约。 [几曾回首] - 海陬观者(0 bytes ) 2016-09-30
    #跟帖#  所以1941年德军攻苏,1942年倭军攻新加坡、攻菲律宾,1943年德军兵败北非,战俘都是用很少数的士兵押送的,各处皆同。 [几曾回首] - 海陬观者(0 bytes ) 2016-09-30
    #跟帖#  原因是当时各国军队都知道有国际公约,禁止无端伤害已投降的战俘,所以没有人预料倭国军队会做出如此野蛮的行径。 [几曾回首] - 海陬观者(0 bytes ) 2016-09-30
    #跟帖#  说战俘不反抗是因为自以为聪明等,是作者以自己私心忖度别人。去查看二战图片可以见到,押送战俘都是以很少数的士兵负责的。 [几曾回首] - 海陬观者(0 bytes ) 2016-09-30
    #跟帖#  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一段是不实在的叙述。 有当时目击证人见到,中国俘虏遭到机枪屠杀前,手上有铁丝、绳索等捆缚。 [几曾回首] - 海陬观者(0 bytes ) 2016-09-30
    #跟帖#  高宗武后来离汪系人马而出走,也未再回重庆,为国民政府效力。派系之别是小事,是否做汉奸是大事,不能不分清是非黑白的界限。 [几曾回首] - 海陬观者(0 bytes ) 2016-09-26
    #跟帖#  有一个相反的例子。汪精卫未成傀儡之前,派高宗武与日本人谈判。高发现日倭条件极为严苛,但汪还是接受。高宗武就义无反顾,分道扬镳。 [几曾回首] - 海陬观者(0 bytes ) 2016-09-26
    #跟帖#  说他们没有活路是假的。他们手上的积蓄不会少,可以到天津、上海的租界,或者去香港;过清苦的日子是不难的。 [几曾回首] - 海陬观者(0 bytes ) 2016-09-26
    #跟帖#  树立纪念碑的人,并不是倾向于谨慎考证的历史学者,他们很可能采用一个比较煽情的伤亡数字,也就是说,偏向于采取较大的那一个。 [几曾回首] - 海陬观者(1195 bytes ) 2016-09-18
    #跟帖#  如果环境更相似,只会见得 现在的民风 更加不如前。 [几曾回首] - 海陬观者(469 bytes ) 2016-09-18
    #跟帖#  既然你提到了朝鲜战争联合国一方的伤亡数字,那么我们不妨也看一看中国这方面的伤亡数字,也用你所相信的信息来源 [几曾回首] - 海陬观者(2222 bytes ) 2016-09-18
    #跟帖#  我必须指出来,你所引用的朝鲜战争联合国一方的伤亡数字母都是比较膨胀的数字,而且在数据来源上都注明了,已经确实查证的数字要远远小于 [几曾回首] - 海陬观者(5042 bytes ) 2016-09-18
    #跟帖#  你的说法就真是从劫匪的观点去分析了,我可以简单的证明你的看法的错误 [几曾回首] - 海陬观者(1720 bytes ) 2016-09-17
    #跟帖#  这些都是共产党用来宣传的陈年八股,稍加审思,也可知道不尽为真。 [几曾回首] - 海陬观者(1956 bytes ) 2016-09-17
    #跟帖#  与现在对比,京广高速上一辆货卡车翻车了,几十分钟内,车上的白菜土豆都会被劫掠一空,警察都无法制止,无法不对比而出,社会风气的改变 [几曾回首] - 海陬观者(0 bytes ) 2016-09-17
    #跟帖#  蒋介石、李宗仁离开南京时并非只身离开,而是随从一大批,随口下一个命令就可以席卷宝物,但都没有,说明国民党的上层并非像共党说的那样 [几曾回首] - 海陬观者(218 bytes ) 2016-09-17
    #跟帖#  蒋介石、李宗仁都没有将宝物随身带走;居然当时也没有暴民去洗劫,保安人员也没有监守自盗,说明当时的社会风气比现在要好得多。 [几曾回首] - 海陬观者(0 bytes ) 2016-09-17
    #跟帖#  所以,作评论文章的时候,切忌草率行事;看到景象的一部分,就套用八股式的结论。 没有细微的观察,是不容易得到比较全面的结论的。 [几曾回首] - 海陬观者(0 bytes ) 2016-09-11
    #跟帖#  如果李弥不能得到属下将士的爱戴,当他困在缅甸的蛮荒之外时,部下早就哗变了,不可能维持军心十几年而不溃散。 [几曾回首] - 海陬观者(0 bytes ) 2016-09-11
    #跟帖#  李弥在1949年以后,进入缅甸边界,解放军始终奈他不和,最后怂恿缅甸政府去联合国控告,才由联合国出面,把国军迁移到泰国、台湾去。 [几曾回首] - 海陬观者(0 bytes ) 2016-09-11
页次:1/2 每页50条记录, 本页显示150, 共63  分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备份档案: 当前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2005 | 2004 | 2003
输入关键词:   按标题:   按作者:   隐藏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