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自动驾驶的最强大脑竞赛—-zt

来源: Tiger666 2018-11-09 09:13:22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65850 bytes)

全球自动驾驶的最强大脑竞赛

 峰司机 今天

当”阿尔法狗”战胜李世石的那一刻,自动驾驶的风暴到来了。

 

百年汽车产业走到今天,机器、化工、电气都登峰造极,赋予了汽车强健的体魄;现在,是该需要一点梦想了,这无关颠覆,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工智能不过是让汽车像人一样思考,赋予其自主意识,但汽车本身不会变成一个外星体。

 

汽车工业经过一百多年的积累,当他开始像人脑一样思考时,迸发出来的势能和动能是巨大的。-

 

但是,谁来提供“汽车大脑”呢?现阶段的汽车大脑能否跟得上自动驾驶发展的需要?

 

指数级增加的数据

 

如果问阿尔法狗下棋的风格,这只狗很可能是吴清源+李昌镐+聂卫平+众多围棋高手的综合体,因为它是谷歌动用了上万台服务器,学习了人类高手对弈的上千万盘棋局,训练出来的。它的每次落子,对人类来说可能匪夷所思,但确是它经过千万次计算后的推理出来的大概率。

 

滴滴副总裁章文嵩曾说:滴滴的派单算法比阿尔法狗的围棋算法复杂100倍,结果被打脸,但是这提醒了我们,人工智能比拼的就是计算能力。

 

论计算的复杂度, 滴滴是比不过围棋的,目前滴滴日均处理的数据次数是10的11次方,而围棋仅仅是一局最大会处理10的808次方比特的数据。但对一个完全的自动驾驶来说,围棋都是小巫见大巫,围棋是一个具有约束规则的计算,而自动驾驶完全是开放规则的计算。

 

据英特尔公司保守的估算,一个配备了各种传感器的自动驾驶汽车,每天要处理的数据量为4000GB,约为10的14次方比特的数据, 这还仅仅只是计算单车环境下的数据量,如果把V2X,车联网等环境变化考虑进来,复杂度还会呈指数级上升。

        

                    

一般来说,驾龄在五年的司机才会达到人车合一的境界,要成长为一名老司机,需要5年左右的训练,才能于各种复杂车况、陌生路况中作出正确判断。如果不是赛车手,驾驶其实没有什么乐趣,训练和推理才是驾驶的唯一姿势,从这点来说,人是比不过机器的。

 

一个正常的出租车司机,5年能训练的驾驶里程最多约70万公里,而Waymo自动驾驶车队自2009年上路以来,总路测里程已达到了1287万公里。这是一个用计算能力堆砌起来的优势,人类是无法超越的。

 

当然了,人类大脑现阶段还能秒杀计算平台,但人类之间的知识无法快速共享;在自动驾驶世界,每一个“机器人司机”的驾驶经验,都将会得以累计,并共享给每一个“机器人司机”,这才是可怕的。

 

但在“机器人司机”成为现实之前,机器人的“大脑”,还需要高速迭代。

 

数据、算法和芯片

 

人工智能的三大基石:数据、算法和芯片,海量数据是用来喂给芯片,并在算法的指导下进行训练和推理的,训练和推理的结果又形成数据迭代反复,这是一个循环反馈的三角形网络。关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算法原理,人工智能大神吴恩达已在互联网上贡献了他的教学视频;目前的主流是深度学习算法,业界也贡献出了各种开源的深度学习代码框架。

 

软件的开源精神为这场自动驾驶的脑力竞赛赋予了灵魂,这是一个开放的赛场,程序员们需要看到的是一个百花齐放的生态。在这里,系统厂商可以借助开源的代码框架搭建自己的自动驾驶OS,比如百度的Apollo,特斯拉的Autopilot; 平台厂商可以借助定制的算法框架提供自己的SoC(System on Chip)方案,比如英伟达、英特尔、地平线;软件集成商可以整合部分算法框架,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如微软、图森互联、四维图新等。

 

 

数据是粮食,算法是灵魂,芯片就是决定脑力的关键。在这场算力的比拼中,有多条道路通向中央领奖台,他们的物理性能在特定的场合不分伯仲,从下图可以看出,单位功耗的算力(TOPS/W),GPU(图形处理单元)、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ASIC(专用集成电路)相差无几,GPU略微领先一点。

 

(来源: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纳米集成电路与系统实验室) 

 

在自动驾驶领域,人工智能芯片要从两个应用从场景来分解: 云端场景负责海量数据的训练,终端场景负责实时推理。这两种场景对计算能力、功耗和延迟的要求是不同的:云端因为大量的数据需要超强的计算能力,终端则对低延时有着苛刻的要求。从技术上来看,在云端场景,GPU和FPGA和ASIC都可应用;对终端来说,自动驾驶要落地,ASIC无疑是最佳选择,但这一切又要看云端的训练结果。

 

 

领跑者

 

虽然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有的人本来就出生在罗马。在PC时代的计算力比拼中,英特尔和英伟达本就是无可争议的王者,至今,很多超算的计算单元就是英特尔的至强和英伟达的GPU搭建起来的,这两家可谓是超算的“核弹工厂”。

 

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计算的兴起,曾让“二英”落寞的了许久。如今,人工智能对算力的召唤,又让两家看到了希望,重装入场开始拉仇恨了:英特尔先后重金收购Altera、Mobileye和Nervana; 英伟达倒是收购不多,但是投资清单上的自动驾驶企业也不少,图森互联就是其中之一。

 

曾经,英特尔只有CPU,英伟达只有GPU,在PC时代算力的比拼中不遑多让;现在英特尔补齐了FPGA和ASIC,而英伟达仍只靠GPU打天下人,他们的相爱相杀又将延续到自动驾驶领域,只是苦了AMD还在寻找自己的位置。

 

谁负谁胜出,唯一的裁判就是市场了。前篇所述,从技术上讲,在自动驾驶的算法尚未迭代成熟之际,GPU是有天然优势的,因此英伟达暂时领先半个身位,至少在云端,与汽车无关,基本上都是数据中心,英特尔是可以和英伟达平分秋色的。

 

但是在终端,从长远来看,一切未定的芯片架构在商业化之后都会以极简、批量化的面貌出现,英特尔拥有广泛的产品线(尤其是ASIC,这个是降低量产成本的关键)和自己的晶圆厂,况且还有Mobileye强悍的软件平台能力及良好的车企、Tier1人缘背书,英特尔将加分不少。但是在自动驾驶的市场真正瓜熟蒂落前,两强间的竞赛还看不出结果。

 

中国流

 

人工智能的风口让这场脑力竞赛格外热闹,说起来,能借此收割全球市场的先手,自动驾驶应排第一位。图像识别?别逗了,也许整个美国的摄像头都不如中国的一个城市多。但这点让中国的人工智能芯片企业有了天然的数据优势。

 

首先,罗马并不是一天建成的,Wintel在PC时代的盟主地位,恐怕在自动驾驶领域还不会复现:强势的车企,开源的算法软件,以及海量训练数据的要求,决定了这并非一场零和的竞赛,中国企业是有机会按下抢答器的。

 

 

这个表中罗列的是以ASIC为架构的AI芯片企业,可以窥见鲜明的中国特色,基本上所有的企业都会发布针对智能摄像头的AI芯片。当然,这其中不包括专门面向自动驾驶的百度和深鉴科技,只是这两家目前以FPGA为主,待自动驾驶的场景和算法成熟后,不排除会迁移到ASIC架构的可能。

 

一幅百花齐放的场面,我们拥有数据和算法的优势,已然抢占了天元位置。只是在自动驾驶的这个开放赛场上,要实现我们弯道超车的梦想,需要更多的诚意,多拿出一点干货

 

传统汽车电子集体失声?

 

这个竞赛的舞台看起来如此拥挤,多少初创企业排着队也要挤进赛场,但是,传统汽车电子巨头恩智浦、瑞萨、英飞凌和意法半导体在这场算力比拼中集体失声。这是为什么?

 

如果说英特尔、英伟达这样的硅谷芯片巨头是围棋九段,讲究的是布局和计算力,那么传统的汽车电子巨头更像是象棋高手,一般是短兵相接,拼完消耗,然后再日拱一卒。传统汽车电子巨头诞生于车企本身,生而为车,他们的产品一般长于控制和非计算。

 

阿尔法狗1.0在打败李世石后,迭代出来的阿尔法狗2.0,又经过3天490万盘棋局的自我训练,就以100:0的比分完胜对阵李世石的那版1.0。短短3天,阿尔法走完了人类千年的围棋历史;而另一条狗,波士顿动力(后面也有两足机器人)自2013年开始亮相,就不断吸引人们眼球,漫长的5年,从踢不倒的机器狗,到能开门的机器狗,到能实现三连跳,后空翻的仿真人。它仿佛经历了婴儿般的进化过程。

 

这是不同的两个门派,一个是意识流的侠客,一个是功守道的师傅。

 

关于算力的比拼,是抽象层的竞赛,面对的是数字的、离散的世界;而传统汽车电子,面对的是模拟的、线性的世界,所要把控的是物理层面的稳定。一个数字电路的工程师,可以在短短几年,往一块GPU里塞进更多的计算单元,但一个模拟电路的高手,可能数年都无法找到一个解决信号噪音的好办法。

 

况且,为车而生的恩智浦、瑞萨们,在比他们更强势的车企面前,自然是有点畏手畏脚的。一方面,他们有保帅的顾虑,另一方面,他们还要去将别人的军,防守和进攻首鼠两端时,资源已拼耗得差不多了,哪还有钱砸向人工智能的赛场?

这场最强大脑的竞赛,并非颠覆汽车和汽车电子格局的收官之战,恩智浦、瑞萨们也在和车企们一样,一边固守着自己的舞台静待时机,一边悄然布局。

 

“脑”与“手脚”需要协作

 

想象可以无边无际,但是回到现实,我们仍然需要冷静;算力可以无限迭代,控制只能凭经验摸索。自动驾驶恁怎么天马行空,仍然是四个轮子,”铁包肉”的机械产品。

 

坐看云起时,也须行到水穷尽,虽然人类是意识决定行动,但终归要双足行走。人工智能这场风暴来了,但对车企和传统汽车电子巨头而言,慢半拍是必然的;况且,一场暴风雨遇到高山也会降低等级。

 

PC时代,Intel借助微软Windows的联盟崛起,分别成就半导体和软件行业霸主,但PC制造商们与其蜜月也过得挺好。移动计算时代,在芯片端,虽然有高通这样的霸权行径,但也有联发科,展讯这样全程呵护的交钥匙厂商;在软件端,开源精神兴起,虽然iOS和Android理论上只是半开源系统,但好歹整个生态是开放的。况且,网络的诞生,颠覆了所有产业的观念:  ”没有一部车是闭门造出来的”。

 

自动驾驶,不过是更大维度的移动计算时代。在这个时代,开源精神几乎已成为普世价值,网络的平行理念已深入人心,这势必造就一个百花齐放的产业链条,没有人能独自发号施令。

 

对于传统汽车电子巨头来说,AI竞赛的谁负谁胜出,不过是汽车电子供应链中又多出几个硅谷的身影;对于传统车企来说,人工智能的到来,不过是更多话语权的博弈,以及更多衍生市场的争夺,如果能看清这点,一切皆可泰然处之。

 

人工智能,对汽车产业人士来说,也许并没有那么可怕;真正可怕的,是背后所用到的软件和网络,以及由软件和网络所代表的,一种柔软的思维方式和开放的精神。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