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的风:评“罗吴之争”并十问吴建民大使

来源: ouyanghui 2014-08-01 06:15:26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0 次 (15576 bytes)
回答: 罗援舌战吴建民 当代岳飞斗秦桧ouyanghui2014-08-01 06:13:42
罗援将军和前驻法大使吴建民最近在凤凰卫视进行了一场电视辩论,节目播出以后,右派认为是罗被打脸,左派认为这是岳飞与秦桧之争。本人没有看节目的现场直播,但是在看了网络上的转载以后,也想谈谈自己对这场辩论的一些见解。

  这是在外交问题上,体制内的“鹰派”和“鸽派”的一次公开大PK,虽然这不同于网络上常见的左右之争,但是由于牵涉到对美关系,因此受到了左派和右派以及各方面的同时高度关注。

  纵观整个辩论过程,罗援将军尽量在摆事实讲道理,用事实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而吴大使更多的是讲些正确的废话,或者顾左右而言他,或者搬出前领导人压对方,就是考虑对方不方便反驳,给人以居高临下的印象,并且是既当运动员又兼当裁判员。虽然从宏观层面说,吴大使的话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值得被美国的倒行逆施激怒的左派和广大民众冷静思考,但是在辩论过程中,吴大使一再使用“误判”等结论性语言指责对方,而没有拿出令人信服的他的“非误判”的观点并且加以论证,更多的像把辩论场当成了课堂,以教师爷的身份在向对方强行灌输自己的某种说教。

  因此,看了他们俩的辩论以后,想向吴大使请教如下问题:

  1、吴建民大使认为:“遏制中国并非是西方的一致政策,如果将现在亚太的许多冲突上升到中美之间的代理人冲突,跟冷战时期一样,把当年的美苏关系等同于今天中美关系,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判。把西方看做铁板一块,一棍子打死,那是一种愚蠢的说法。”那么请问吴大使,你对西方同中国的关系以及美国同中国的关系的“非误判”是什么?请明言。

  2、“遏制中国并非是西方的一致政策”和“把西方看做铁板一块,一棍子打死”是一句正确的废话,这跟说中国并非一直对西方保持警惕以及中国内部对西方的态度也不一致是一样的,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就像中国在对西方的态度上,既有像罗将军、戴大校这样的所谓“鹰派”,也有像吴建民大使这样的“鸽派”,还有像冯某、茅某某那样的“中日亲善人士”和“中美亲善人士”一样。那么,在西方的所谓“不是铁板一块”里面,究竟“鹰派”和“鸽派”各有多少?对美国和西方的决策影响有多大?吴大使有什么事实证明你的观点?“一棍子打死“固然不对,但是一揽子肯定就正确?

  3、吴大使主张:“把我们的分歧要放在两国关系的全局来看,这样就冷静了。”他还说,邓小平“也讲到南海诸岛问题,也讲到钓鱼岛的问题,小平同志不懂得战争的作用?他当然懂得,他比谁都懂得,但是他提出办法来,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他这个是一个什么思路?是化解的思路,这个我觉得小平这个思路要深刻的理解。”其实新一届党中央关于在中国和美国之间建立新型的大国关系就是“分歧要放在两国关系的全局来看”的最好体现,这种关系有别于历史上新的大国崛起要与原有的大国发生冲突的崛起进程,主张建立一种和平的关系,共同发展的关系,但是不但目前美国的决策层对此没有热情,而且能够影响美国决策的那部分人正在努力促使事态朝与之相反的方向走,现在不冷静的并不是中国,请问吴大使,假如由你主导中国的外交,你将用什么办法“化解”?

  4、吴建民大使认为:“美国军方的言论并不能代表整个美国。处理好中美关系非常关键的,如果觉得美国的举动就是针对中国,没有办法只有对抗,这个是对一种形势的误判。”“美国军方的言论并不能代表整个美国”,这话没错,那么请问吴大使,“代表整个美国”的对华政策是什么呢?吴大使又用什么事实证明“美国军方的言论并不能代表整个美国”呢?“处理好中美关系非常关键的”这谁都知道,但必须是双方相向而行,当美方把中国的诚意当成软弱可欺,反向而行的时候,吴大使认为应该如何应对?另外,吴大使认为“觉得美国的举动就是针对中国”是“对一种形势的误判”,那么正确的判断又是什么?还有,作出正确或者错误的判断是一回事,作出什么样的反应又是另外一回事,凭什么只能“只有对抗”?曾经有人说过:“战争是流血的外交,外交是不流血的战争。”吴大使的外交观是怎么样的?尤其是面对美国当前的所作所为,你认为应该如何外交?希望别用一系列貌似深思熟虑的否定句来故弄玄虚。

  5、吴建民说:“美国你仔细看一看,美国这几年他这个军力到底变化多少,美国人听过没,罗将军了解军方的情况,他原来太平洋舰队就是最大的舰队,大部分都在那,他讲了60%这种说法,我跟美国人讲,他很多部队还是现在的情况必须要放在前沿,为什么这样?我是这样看,美国你讲重返亚太,这个不对,他从来就没有离开亚太,什么重返?”“重返亚太”是美国人讲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也是美国提出的,而并非中国人强加给美国的,吴大使究竟是在讨论问题呢?还是在告诫美国人不要那么坦率呢?其实,关于“重返亚太”战略,在小布什政府后期就已经比较明确,小布什发动伊拉克战争,美国深陷中东,无暇顾及亚洲,中国赢得10年的发展机遇,让美国很懊恼,于是奥巴马政府就“拨乱反正”,从言论到行动都反映了美国把注意力和工作重心转向亚洲,吴大使认为针对谁呢?另外,对于具有全球打击能力的美国,这种“返”是战略意义上的,作为一个资深外交家,吴大使却用多几千人少几千人来告诉美国人说“你们说返是不对的”,究竟把谁当成傻子呢?

  6、吴建民说:“这个就是我们如何来应对,他因为从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国际关系的重心正在向亚太转移,这过程并没有完成,这当然要重视这个地方。你说来就是对我的不一定,就看你如何应对。”我一下子搞不清楚吴大使究竟是中国驻法国大使还是美国驻法国大使了,美国是“唯一超级大国”不假,他“重心正在向亚太转移”的理由是什么?为什么要“重视这个地方”?联系到美国在东海、南海的所作所为,尤其是鼓动和支持日本、菲律宾、越南跟中国对抗,这就是吴大使心目中的所谓“重视”?“ 这过程并没有完成”就如此剑拔弩张,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完成”?怎么样做才算是“就是对我的”?既然“不一定是”,那么实际上还是承认了还有“不一定不是”,对于后一种可能性,吴大使认为怎么样应对才是对的?

  7、吴建民:“美国军方的言论,各国的军队都准备打仗,包括中国军队,哪国军队不准备打仗,这是一个方面,你要说把军方这个言论就是认为整个是美国,那好了,中国人没有办法,只要横下一条心跟美国打吧,那怎么办,我们和平崛起还有吗?所以我觉得处理好中美关系非常关键的,现在我们觉得好像整个东西对我的,但我没有办法我只有对抗,这个是对一种形势的误判,如果是这样了,我们还为什么跟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而且达成了共识。”吴大使在这里还是一个混淆概念的高手,把中国军队的准备打仗和美国军队的准备打仗混为一谈,表面上是公正,实际上是在为美国辩解,自从1979年以来,中国打过多少仗?而美国直接打了多少仗?又支持其在各国的代理人打了多少仗?说军方的这个言论不代表整个美国,仍然是一句正确的废话,哪个国家在同样的问题上不是存在不同意见?就说我们国家,除了有认为美国不怀好意的人以外,不是还有像吴大使这样的能够把美国的一切敌意行为都解释成相反的人吗?关键在于,吴大使你认为对中国存在敌意的美国军方观点是否上升到美国国策的层面?为什么?就别在概念上面兜圈子了?既然吴大使一直都用“不一定是”来判断美国的意图,那么这就隐含着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不一定不是”,在这里,既有吴大使提出的所谓“对一种形势的误判”的可能性,也同时存在着别人磨刀霍霍的情况下,我们还在一厢情愿地向别人示好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不能“跟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而且达成了共识”责任在谁呢?我们只能被动地应对任何的事态变化?当然美国没有敌意的情况下我们自己神经过敏不好,但是我们要等美国把所有准备工作做好了,正式宣布对付中国才去应对吗?请问如果吴大使你是中国的决策者,你认为应该如何应对后面的这种可能性呢?中国人是爱好和平的,但是如果有人要把战争强加在我们头上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8、吴建民:“我认为你这个‘代理人的冲突’是一种使人产生误判的一种看法,代理人冲突当时冷战时期美苏两家对峙,通过一些代理人进行对抗,你现在好像把中美两家也是代理人,那我们就是现在是美苏,中美两家在激烈对抗了,这个是大的判断,要失误就出问题了。我是这样看,你讲代理人冲突,我们的代理人是谁?你根本回答不了我这个问题,我们是通过谁代理人去打了。”吴大使仍然在混淆概念,所谓代理人战争,在“冷战时期美苏两家对峙,通过一些代理人进行对抗”这不假,但是把“代理人战争”理解为双方都要有代理人,一方没有代理人就不是“代理人战争”,那么吴大使不是装糊涂就是真糊涂了,假如美国让日本、菲律宾和越南当代理人同我们进行战争行不行?我们没有代理人就不是代理人战争了?这种判断实在不应该是在一个资深外交家的口中出来。

  9、吴建民:“我觉得你这个有些从框框出发不行,我觉得还要实事求是的看,讲遏制,西方有没有人想遏制中国?当然有,从意识形态出发,但是你说这是整个西方的一致政策我不赞成。”吴大使总是在讲些正确的废话,遏制中国不是“整个西方的一致政策”还用他老人家一次次地谆谆教诲我们吗?就是美国想制裁俄罗斯连欧洲甚至北约都统一不了观点呢。就说美国,我也相信会有反对遏制中国的人,但是他们的观点是否能够成为美国的国策呢?如果吴大使认为是,证据呢?

  10、吴大使说:“今天中美之间有没有摩擦?有没有斗争?当然有。我们刚才罗将军讲的一些有些情况都是这样的,美国有人不喜欢,所以他采取一种引起中国人的不满。但是大局要有判断,就是习近平主席讲的,这个不仅是习近平主席这样讲,从小平同志开始就这么讲,中美之间共同利益大于分歧。所以如果说我们看不到这一点,认为冲突是主要的,那我们就整个形势就误判了,误判的话整个连下来的话,那就是讲了中美一定要大战,那非斗的你死我活不可,这样误判我就要分析,美国人有这样,也有人不是这样,我在美国待了十年,好几个美国了,我为什么把整个都是一片?而且你刚刚的说法我非常不赞成,西方的入伙好像美国、欧洲、日本都完全是这样,要分析,他们有人是这个看法,有人不是这个看法,如果一棍子打死那是一种愚蠢的说法。”美国与中国有共同利益这不假。因此会有美国人反对对华的某些过激政策的情况,“美国有人不喜欢,所以他采取一种引起中国人的不满。”这也是吴大使承认的。问题是,吴大使总是在认识上陷入一个误区,好像中国一出现所谓“美国要对付中国”的误判,战争就会爆发,并且责任在于中国,这种说法简直有点搞笑了,“二战”以来,美国与其他国家的战争,有哪一场是其他国家主动挑起的?而假如美国要发动战争的话,不进行吴大使一再指责的所谓的“误判”就能够避免战争?吴大使不会天真到这个地步吧?

  终上所述,从宏观层面讲,吴大使的说法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其观点对于被美国的所作所为激怒的一味主张对抗的人有一定清醒作用。我们还可以从他的观点解读出应对其他国家的敌意,不一定只有军事一种方式,还可以有政治、经济等方式,应该尽一切努力避免战争,这是他的观点的正确部分。他力图使自己的观点接近邓制定的战略和现党中央的对美战略,但是吴大使自己的观点绝对化了,颇有点文革中拿“最高指示”吓唬对方的味道,并且有很大的片面性。吴大使希望中国和美国打不起来,这也是全国人民的愿望,但是打还是不打,取决于美国而不是中国,假如战争爆发,更不是由中国军人的所谓“误判”引起,而这恰恰是吴大使在整个对话中最颠倒因果关系的一点。吴大使的一系列“不一定”,只是一种可能性,但是他从头到尾没有或者极少为这种可能性提供证据,他说“不一定是”什么什么,这命题本身就隐含着另外一个命题——“不一定不是”什么什么,但是对这种可能性他完全不去考虑,这不应该是一个外交官之所为。当然,起码在目前,他与冯某、茅某某等“中日亲善人士”和“中美亲善人士”还有本质的区别,那些人的主张及其目的是秃子头上的虱子,而吴大使起码暂时没有让人看出来他有这种主观故意,但是他本身可能存在的另外一种误判却会被某些“中日亲善人士”、“中美亲人士”所利用,为他们的里应外合在客观上提供便利条件。如果吴大使的观点完全被高层接受,一旦另外一种可能性出现,会使中国陷入完全战略被动。中国与美国之间冲突和不冲突的可能性都存在,并且完全取决于美国方面,但是我们不能等别人真的动手了我们再作准备和反应。从这个角度看,吴大使的观点往好的方面说就是“宋襄公之仁”;往坏的方面说就是把中国的手捆起来向美国表示诚意,实际上是把战略的主动权拱手交给别人。

  从辩论的角度说,吴大使是只有观点没有论证或者很少论证,用的只是结论性的否定而没有摆事实讲道理的反驳,因而非常缺乏说服力。而这可能恰恰是他的观点缺乏底气造成的吧?

所有跟帖: 

现在指的是背叛中国的人! -空空旷旷- 给 空空旷旷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8/01/2014 postreply 17:10:10

吴建民太失态了 -星巴克一族- 给 星巴克一族 发送悄悄话 (854 bytes) () 08/03/2014 postreply 01:44:3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