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中国助美国渡经济危机(ZT)

来源: gungho 2010-12-10 13:45:15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0 次 (4581 bytes)

  美国把目光投向中国
    
    1783年(清乾隆48年),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正式组成美利坚合众国。当时的美国,为支付军费,许多州都印发了大量的纸币,造成货币贬值,通货膨胀。与此同时,英国为了报复,对美国实行贸易禁运,不仅取消了对北美原13个殖民地的一切贸易优惠,还刻意抬高美国商品的关税,严禁美国船只驶入加拿大与西印度群岛。
  
    欧洲国家不愿因为和美国接近而冒犯英国,这使美国与欧洲的贸易变得困难重重,经济面临崩溃的危险。
  
    这时,美国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当时的美国人对中国的“繁荣”十分羡慕。一个叫雷雅德的美国人远航太平洋归来后,对亲朋说“在美洲西海岸花6便士买的一张毛皮,到中国的广州竟然可以卖到100美元!”因此他竭力主张和中国进行贸易。1783年11月,美国最高财经监督官罗伯特·莫里斯忍不住给外交部长约翰·杰伊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他一定要派船只到中国,大胆寻求两国之间的商机,以改善美国当时的经济困境。
  
    
  
    “中国皇后号”肩负重任
  
    
  
    1783年,莫里斯积极行动起来,他联合纽约商界著名人士,投资12万美元,共同购置了一艘商船及相关的货物。由于承载着莫里斯和投资商的巨大希望,这艘360吨的商船被命名为“中国皇后号”。
  
    1784年1月25日,纽约州州长乔治·克林顿发给“中国皇后号”出入港许可证和航海护照。莫里斯精心挑选2月22日为出航日期。这一天,“中国皇后号”满载着人参、毛皮、胡椒等货物和43名船员,扬帆驶向中国。
  
    总统也抢购中国货
  
    
  
    1784年8月底,经过6个多月的航行,“中国皇后号”抵达中国广州黄埔港。虽然广州的官员把美国人当成了英国人,但当得知美国是新独立的国家时,中国官员不仅没有轻视,反而对他们十分友好。
  
    此后,在中国方面的大力协助下,“中国皇后号”生意进行得非常顺利。卖出带来的货物后,购买了大量中国货物。在“中国皇后号”返回前,广州官吏还特意赠送两匹绸缎给美国政府。1785年5月15日,满载中国货物的“中国皇后号”回到纽约。
  
    由于英国封锁,美国人很难买到来自海外的货物,因而早早就有人等在码头,来抢购这批盼望已久的中国货。就连华盛顿总统也派人抢购了302件瓷器及精美象牙扇等。
  
    商船绵延不断成奇观
  
    由于这次与中国的直接贸易起到了突破禁运的作用,它的策划人莫里斯可谓名利双收。在从中获得巨大利益的同时,他本人也一跃成为美国联邦政府第一任财政部长。
  
    为了推动对华贸易,美国国会向全国发布了对此次航行的通报表扬信。各大报纸争相报道此事,称此行是“一次有远见卓识的、成果丰硕的航行”。在美国出现了第一次“中国热”。一时间,在通往中国的航线上,美国商船绵延不断,成为一大奇观。
  
    中国商人对处于困境的美国商人十分照顾,即便资金不足,也会把货物赊给他们。对此,美国商人感激之余大加夸赞,认为中国商人“在所有交易中,是笃守信用、忠实可靠的”。
  
    早期对华贸易使美国迅速积累了经济建设所需的大量资金,帮助美国打破了英、法、西等国的封锁和半封锁。
  
     
  
  清朝军舰扬名美国内战 南北战争帮林肯平叛
  
  1863年,美国骗子亨利瞒着清政府将3艘中国军舰偷卖给美国联邦政府,图为被卖给美国的“浙江”号军舰。
  
    身价百万被洋骗子拐卖
  
    鸦片战争之后,在海防上吃了大亏的清政府开始重视海军建设。然而,长期的闭关锁国使清政府官员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许多“洋骗子”借机欺骗清朝官员,侵吞了中国的巨额财富。其中美国人亨利·华尔以造舰为由,骗走清政府100余万两白银,但军舰完工后又被亨利偷卖给美国联邦政府。这些军舰后来成了美国南北战争中的明星,帮助林肯总统平息了南方的叛乱,为了“纪念”清政府的“慷慨支援”,其中一艘军舰还被命名为“大清”号。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