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未必是坏事

来源: QQQ? 2008-09-25 09:27:15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965 bytes)
救援未必是坏事


2008年09月25日 23:15 新浪财经


  【MarketWatch纽约9月25日讯】其实几年前的时候,我也曾经做过一些白日梦。比如我曾经幻想,假如自己拥有一个渡假别墅,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事情。

  那会是一个远离城市的所在,事实上,在平时它还将为我带来一点租金的收入。这个房子对于我而言,将意味着我那些不为家人所喜的东西有了一个额外的收藏低点,当然,或许最重要的还是在于,我们将利用我们现有的房屋第二次申请抵押贷款,来偿付别墅的购买款项。

  当然,这一切还都只是停留在想法的层面。我最终立足现实而得出的结论是,我那时还无法承担这样一座别墅,现在也是一样。这也是要成为自由媒体撰稿人的代价之一,这样的工作往往并不能够带来足够购买一座别墅的收入。

  或许,我在当时完全可以找到一家银行来为我放款,就像那时许多购买了超过自己负担能力的美国人一样,银行都没有让它们失望。可是我是现实的,我知道自己的能力,其限度是在哪里。

  这其实是一种生活经验,我们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能力来判断自己能力的边界在什么地方,确保自己不会去挑战它,尽管挑战了它们的人们现在也有的话说--它们正在严酷地批评华尔街的银行和抵押危机。

  我不得不承认自己是幸运的,因为尽管我脑子里面的智慧有限,但是后者在至观重要的时候还是拉了我一把--或者,我可以拿我妻子最爱说的话来总结这种提示--哪怕你能够花得起,这也不意味着你就应该花这些钱。

  遗憾的是,我们的社会和我们的文化似乎并不认同这样的理念。人们觉得,只要一家银行为某人提供了10万美元的信用额度,后者就应该大胆行事,一点也不要浪费,因为银行是全知全能的,它们既然能够承担这样的风险,就有信心收回自己全部的资金。

  可是,事实是这样吗?当财政部长鲍尔森(Henry Paulson)在议会作证时,严厉的议员们彻底撕碎了他挽救债务危机的计划。不错,我们近来的文化就是立即消费、稍后结帐的气候,可是这样的气候却是经不住细致的推敲的。

  鲍尔森却似乎恰恰没有看到这一点。假如你明白了这件事,就会知道鲍尔森的计划其实是隐藏了一些非常重要的东西,或者说忽视了美国普通人和华尔街的重大特性。我们不妨将华尔街当作一家大型农业公司。诚然,这家公司是使用了某些可疑的方法来生产食品,可是,难道我们不是吃得津津有味吗?

  因此,在将自己的暴怒倾泻到华尔街的头上之前,我们最好还是先思考一些其他的问题,比如我们能够从救援行动中得到怎样的好处。事实上,我们恰恰是能够得到好处的,这好处主要存在于以下五个方面。

  --企业管理层薪酬结构将改革。在过去,往往都是企业的董事会在为管理层辩护,帮助他们证明那些稀奇古怪的薪酬规定是合理的,理由就是这些人提取在帮助企业改善其表现。可是现在,这样的做法却无法再发生多少实质性的效果了,众所周知,华尔街的两大主流公司都已经成为了收购的对象,还有一家在人们的印象中成为了收购的对象,剩下的两家也都已经是在崩溃的边缘蹒跚。去年,标准普尔500企业首席执行官的薪酬规模平均达到1050万美元,大致相当于美国普通劳工的344倍。华尔街的首席执行官们赚的钱还要更多。事实上,在救援行动出台之前,议会就已经在考虑,要以某种形式为这些家伙高涨的薪酬戴上“帽子”了。即便他们的薪酬结构不发生重大缩水,这些报酬从结构上也将和股票联系得更加紧密,而且还要延迟发放,这就意味着短期的利润已经无法再为他们带来巨大的好处了。

  --纳税人需要支付的绝对达不到7000亿美元。我无法确定这具体数字是来自什么地方,但是现在的事实就是如此,假如你到华尔街上去询问某人,要他确定当前的救援会让纳税人承担怎样的开销,他们所回答的一般都是这样一个数字。众所周知,山姆大叔现在要出面购买那些有问题的证券了,既然是有人求着山姆大叔购买,价格上自然就好商量。这就意味着财政部完全可以出50美分的价格来购买那些到期时会价值80美分的证券。与此同时,政府还在对那些想要出售证券的企业的股份虎视眈眈。综上所述,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救援行动当中,政府至少也可以打个平手,赚钱也不是什么值得惊奇的事情。

  --管理将更加严格。当证监会主席考克斯(Christopher Cox)宣布,他们将采取一年之前就应该采取的措施,对衍生产品大动干戈时,我们都非常清楚,华尔街显然将从管理政策及法规的变化当中得到好处。无论是鲍尔森还是联储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他们都已经同意由联邦政府来扮演一个至观重要的发号施令者的角色。更加让我们感到安心的是,无论是麦凯恩还是奥巴马,他们都表示,他们希望看到一个新的管理架构的出现,后者将和鲍尔森及同僚们目前所描述的非常相似。

  --住宅市场将获救。近期以来,在争论之间,人们似乎忘记了一些非常重要的真相,即华尔街并非仅仅是为银行家和高管提供肥美合约的所在,同样也是美国人的债务获得新生的地方。如果说,目前的住宅市场价格已经脱离了基本价值的约束,导致了泡沫的出现;如果说,它们现在已经在逐渐接近真实价值……那么,国会拒绝施以援助,情况将会怎样发展?

  --银行将强化资金储备,以避免步雷曼兄弟(LEHMQ)和贝尔斯登的后尘。住宅贷款几乎差一点就变得一钱不值。住宅价值还将继续缩水。纳税人对于救援感到恼怒,而这第一波怒气就在于,他们不愿意花30万美元的抵押贷款来购买价值10万美元的住宅。“那时候,政府为什么要袖手旁观?”

  当然,我们必须明白的是,即便救援行动奏效,信用的恢复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华尔街已经元气大伤。迄今为止,在这一轮危机当中,这里已经有8万人失去了工作,十多个首席执行官被解雇,还出现了3000亿美元的亏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不可能继续将所有忠告抛散在风中。与此同时,在企业的状况不妙的同时,银行和券商公司还将进一步紧缩他们为消费者和企业客户制定的信用标准。没有首付的抵押贷款将愈来愈少。私募公司也会发现,低成本融资已经不再像过去那么容易。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将会恢复理性。

  前述这些只是救援行动将为我们带来的一部分好处。救援将清除的错误其实并不仅仅存在于华尔街,同时也存在于千千万万投资大众身上。对于我们这一存在明显缺陷的体系而言,救援行动也意味着一个难得的修复机会。

  那么,救援是否意味着那些并没有犯下任何错误,甚至没有做出过任何错误判断的人也将不得不承担起原本并不该属于他们的负担呢?这个问题无法回避,答案是肯定的。不过,我们毕竟是社会生物,生活在同一社会当中。在消防队员救火的时候,无论一幢住宅的主人是否粗心大意,没有很好地保护自己的财产,我们都不能对他房子的火情视若无睹。

  这正是关键的所在。我其实是乐于获得可观的信用额度的。这也就是说,假如我认为必要,其实我也会使用它,比如为了投资的需要,或者为了孩子的教育,再或者为了自己要创办属于自己的企业。事实上,某种程度上说来,在过去,那些从银行借贷的人往往都是不需要借贷的人。

  过去十年当中,贷款的确走得太远了。我们原本应该做得好一点的。美国人在控制自己的欲望方面,表现的确比较差劲。我们总是愿意做好过头的白日梦。

  只是现在,什么样的梦都该醒来了。

  (本文作者:David Weidner)

所有跟帖: 

不大动肯定都玩完,关键是救那个,。。。 -bigassfollower- 给 bigassfollower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25/2008 postreply 10:43:5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