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股票大跌想到美国股市变迁乃至股市何去何从(zt联合早报)

来源: 人参公鸡 2008-06-21 13:36:34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9509 bytes)

  一、中国股市大跌及其原因与其中的“不平”和危机

  6月10日,上证指数暴跌257.34点或7.73%,以百分比计算,创出本轮自去年10月份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12日在连续第七个交易日下跌后,收盘报2957.53点,终破3000点。与2007年10月16日6124.04点的历史高位相比,8个月已跌过半。

  深成指则同样出现七连阴,七个交易日累计跌幅14.24%。昨日深成指探底10066.54点,险破万点关口。

  中国股市大跌,是不争的事实了。

  为什么?原因何在?

  除了其他客观原因,在网上人们可以读到,可说是专家级的人,认为:中国股市不公平!如内幕交易,如价格操纵,如利益输送,如假帐黑账,如欺诈上市,等等。以股票为例,“古”有亿安科技、银广夏、ST科苑,近有杭萧钢构、ST金泰,今有夏草博士揭发出的种种丑闻……

  而以权证为例,其问题便更涉及上述几乎所有了。因为按上交所的逻辑,要拿无限量的券商创设来不停打压,完全无视南沽对价产物有12月存续期的规定,并最终祭出了无规则零时停牌干预机制,且让券商不间断地给权民打电话吓唬其在低位交出筹码,完全把股市正常交易摆布为价格操纵。以此来维持保证让券商高位创设卖出、在低位注销买进!如此以股民暴赔为代价的内幕交易和价格操纵,在中国股市历史上尚属首次,银广夏等等不过是作假,杭萧钢构不过是泄密,而在南航认沽上,交易所和创设券商尤其是创设大户中信和国泰君安,却完全撕掉了那层温情脉脉的资本面纱,任凭散户损失,任凭股市“三公”被践踏。

  还有人认为,中国股市面临三大危机:

  一,信用危机。

  首先,为了限制大小非流通,当年庄严的股改承诺被轻易修改,表面上有利于限制流通股出台,但本质上却再次把中国股市置于不讲信用的境地,让参与者对监管层失去了信任;

  其次,随意修改游戏规则的事情频发,严重伤害了监管信用,此事在南航认沽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再次,是国泰君安限制南沽买入,似乎他们便是可以决定股市投资者命运的上帝,而散户统统皆为白痴。南沽事小,但信用事大。

  最后,是由博士夏草等对上市公司的财务质疑引发的造假危机。一个小小的财务学博士便能让那么多上市企业原形初露,还要证监会的监管做什么呢?夏草的出现是证监会的耻辱。

  而众所周知,信用是资本市场的核心,是股市江湖的堤坝,信用一旦沦丧,则股市必崩。

  二,估值危机。同样的股票,同样的股权,同一家公司,在香港市场是一个价,在A股市场却是高高在上的另一个价格,明眼人都知道,对分红率极低的A股市场里,这是绝对的投机性溢价,而在全流通的趋势促动下,它是绝不可能长久的,比如再度跌破发行价的中石油,比如今日跌停而且极可能跌进行权价的南方航空,比如大量的周期性的金融股等等。

  三,宏观危机。做股票是做预期,并不是等到一个事情彻底转向了,股市才有反应。比如去年许多人预期奥运年会如何好,该是如何如何可以放心投资的好年份时,主力便已经在悄然出货了。

  问题并不单单发生在中国,美国也受困于石油危机、经济衰退,而越南则干脆一口气崩盘了。相比之下,中国经济和股市的韧性还是好得多。

  应该说,这些分析并不是无中生有,空穴来风。而如果是这样,在还有很多客观原因、外部原因的情况下,加上中国股市“不平”,股市怎能不跌?不大跌、不跌跌不休?

  而人们又应该如何看待和理解中国股市的“不平”?又该怎么办?

  二、看美国股市变迁,对中国股市“不平”有所“理解”

  面对中国股市的“不平”,忽然想到此物的发源地西方、国外的“股市”。于是,一看美国股市变迁,倒是对中国股市“不平”有所“理解”了。

  这里不妨简要的与读者共同一览(选自《你可能不知道的美国股票市场历史》):

  ——1551年,英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公司。美国证券市场萌芽于18世纪末,19世纪的后几十年股票市场才开始迅速发展起来。

  这一时期的美国股票市场几乎纯粹是一个投机市场,华尔街的交易具有很强的掠夺性,当时美国政府的腐败也助长了当时股票市场的操纵和掠夺。

  纽约交易所的创始人之一,联邦财政部长助理威廉·杜尔,热衷于利用政府官员的地位操纵股票,成为美国以后200多年股市操纵者们的鼻祖,当时政府官员利用自身权力从证券市场牟利的情况屡见不鲜。“在股票交易所历史上的近一个世纪里,股票价格并非定期发布,关于上市公司的文章倒是泛滥成灾,且一般都是不实的报道,股票操纵者的拿手好戏就是制造消息……当时的华尔街有很多专以股市操纵为职业的所谓“强盗式的资本家(robber barons)”,如丹尼尔·得鲁、范德比尔特、杰·古尔德等,这些人公然通过垄断上市公司股票、操纵股票交易价格、甚至贿赂法官改变规则等为自己牟利。华尔街信奉的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社会达尔文思想,中小投资者根本没有得到保护。

  ——从1886年到1929年,美国股票市场迅速的发展,但市场操纵和内幕交易的情况非常严重。股票市场的发展伴随着频繁的股市恐慌,政府开始着手对股票市场进行监管。

  这一时期,主要的美国股市崩溃了7次。分别发生在1893年、1901年、1903年、1907年、1914年、1917年和1929年。在这一历史时期,“股票欺诈并非该特别谴责的行为,而是整个股市体系的一部分”。那时美国股票市场上的知名人物都或多或少地通过不光彩的手段和欺诈发财,操纵的手法也变出了花样。

  1907年的股市恐慌,导致了美国政府对股票市场操纵和投机行为的关注,休斯(Hughes)委员会于1908年调查美国证券市场(包括期货市场)的操纵行为,休斯委员会的调查报告指出纽约证券交易所存在操纵和投机的现象,并把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参与者分为投资者、操纵者、无经验的交易者等五类。休斯报告却建议美国政府不要采取激烈的行动改变华尔街的交易规则,仅仅呼吁交易所的参与者要加强自律。

  尽管《谢尔曼反拖拉斯法》1890就已经通过,货币托拉斯在20世纪初的美国还是得到迅速扩张,并最终引起美国民众的广泛质疑。 1912年美国众议院成立银行委员会调查华尔街的货币托拉斯,举行了著名的皮若(Pujo)听证会,此次听证会使政府对华尔街的法律监管向前迈了一大步,并导致联邦储备银行在1913年成立,联储开始介入对华尔街的公共干预。

  这一时期由美国最高法院法官布兰代斯领导的反对金融权利过于集中的运动也取得了成果,金融寡头的操纵等不当行为不得不收敛。1916年《克莱顿法案》通过,该法案的主要目标就是剥夺金融托拉斯的权利。

  ——1929年大萧条以后至1954年,美国的股市开始进入重要的规范发展期。大萧条之后,美国股票市场进入一个重要的规范和恢复期。虽然面临华尔街利益阶层的坚决反对,罗斯福坚决地推行新政,重构了美国证券市场的监管框架。金融操纵被立法禁止,上市企业的信息透明度和投资者保护成为华尔街监管的主题。

  1933年国会在美国股票市场已经运行了100多年后,出台第一部全国性的证券业法规《1933年证券法》,主要规范证券发行人的信息披露。

  《1933年银行法》将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业务分开,联邦储备委员会的地位被进一步强化,存款保险制度建立。《1934年证券交易法》颁布,该法案对证券操纵和欺诈进行了界定,证券诉讼中的辩方举证得以建立,大大规范证券交易行为,并促成了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建立。《1935年银行法》修订了1913年的《联邦储备法》,所有存款超过100万美元的银行进入联邦储备体系。《1935年公共事业控股法案》加强了对公共事业机构的监控。《1938年马洛尼法》建立了全国证券交易商协会,场外交易纳入监管范围。《1939年信托契约法》、《1940年投资公司法》、《1940年投资顾问法》等法律也相继颁布,基金等中介的投资行为被严格监管。1941年保险公司又一次被允许购买股票。养老基金逐步成为股票市场最主要的机构投资者。

  这一历史时期,美国股市真正进入投资时代,价值投资思想是这一时期主流的投资思想。

  ——1954年至今,机构投资者迅速发展、美国股票市场进入现代投资时代。

  80年代开始,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后,美国股市进入“机构投资者的觉醒”的时代。

  机构投资者日益认识到仅仅用脚投票是不够的,采用这种方法往往利益受损害的还是自己,对管理层的行为起不到任何作用。因此,在需要股东表决的问题上投票时,他们开始采取谨慎的姿态。

  机构投资者也发觉在实际操作中因对某公司管理行为不满而抛售股票,既不明智也不可行,市场中机构投资者的比重日益提高,往往一只股票有多家机构大量持股,如果一旦这家公司出现问题,机构投资者相互间面临博弈,情况可能类似于“囚徒困境”。如果大家以自身利益为出发选择抛售股票,由于操作的同向性,很容易使这支股票遭遇到流动性风险,造成股票价格直线滑落,机构投资者都无法抛掉股票。也就是说,都采取抛售策略,造成的结果却是股票并没有抛掉,股票市值却损失巨大,这样的结果显然不是任何一个机构投资者所愿意看到的。

  因此,在这时候,机构投资者最优的策略是联合起来,积极介入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改用脚投票为用手投票,向管理层施压,要求改善公司经营,从而改善上市公司基本面,增加公司的价值,使自己手中的股票市值上升。公司的执行官们发现挑战者越来越来多来自于机构投资者、以及一些活跃的股东,他们要求所持股的公司具有长期创造价值的能力,这一转变被称为“机构投资者的觉醒”。这个时期,美国许多国际著名的大公司包括美国运通公司(American Express)、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及IBM公司在内,都迫于机构投资者的压力而不得不更换其主要管理人员。而在更换管理人员后,这些公司的市场绩效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90年代的股票市场牛市在2000年的春季,随着网络股泡沫的破灭而开始下跌,美国经济也从2000年开始步入衰退。2001年9月 11日的恐怖袭击,导致了美国股票市场的进一步下跌,很多被牛市掩盖的金融丑闻也被随后揭露出来。随后布什政府和美国国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打击金融欺诈,恢复投资者的信心。

  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获得通过,这一法案对美国上市公司的会计和公司治理进行了更严格的规范,虽然关于美国股市是否有泡沫的争论还在继续,但2006年即将结束的时候,道琼斯工业指数又一次冲上了历史新高。……

  三、世界难题:如何让趋利的股市“理智”、公平?

  看完以上这段史实,人们可以有何感想?是不是可以有如下几点:

  股市,即便在其发源地西方和美国,也是管理的难点,不愧为世界难题。

  要融资发展经济,需要股市,需要趋利的人们乃至投机的人们参与;但是趋利、投机者,有向“理智”、公平几乎永无止境“挑战”的原动力。于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公平与和谐运行,在与利益反复较量。就现在看,的确难,“斗法”尚未有穷期。我们不能不正视此一现实。

  那么中国股市的“不平”,该怎么办?

  别人的成功经验、失败教训,自然应该吸取,这里不再赘述。

  同时,还拟说几句:

  政府还需更加高度的重视,下大力切实改进机制,制约利益,力保“三公”,减少“不平”。

  股市是可以有投机的,但物极必反,不能让或者必须控制其走极端。也还要强调,炒作本身不能增加物质财富,如果有多得,必然有少得。股市还是投资型多,投机性少为好。

  要让参与者能用手投票,也能用脚投票。国人也要正视现实,谨慎操作,不淌浑水。需要时、适当时,也是要用脚投票的。

  文磬

所有跟帖: 

信用危机才是本质 -1112007- 给 1112007 发送悄悄话 1112007 的博客首页 (73 bytes) () 06/21/2008 postreply 15:25:55

投机有功,倒把有理。 -bby- 给 bby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21/2008 postreply 16:31:05

"包装上市;圈钱",你听到不发怵? -toutoukan- 给 toutoukan 发送悄悄话 toutoukan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22/2008 postreply 04:59:21

政府全力无边;投资人急功近利;整个一大赌场。 -toutoukan- 给 toutoukan 发送悄悄话 toutoukan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22/2008 postreply 05:00:3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