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札记 1-2

来源: 大理杨二 2004-12-31 18:36:54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880 bytes)
云南札记 1
缘起


一部24史, 不知从何说起。 24史自史记以下,洋洋洒洒,数百万言,为圣人作传, 为道德立言, 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世界历史的奇迹。谈到西南一隅的云南, 也是如此。 自太史公 西南夷始, 到 魏源 的圣武记, 时间横跨了24史, 也让小牛不知从何说起。 要是从头说到尾, 全则全矣,未免有趣。 所以小牛准备 随心所欲, 想到什么谈什么。
云南的有趣,在于它是中国的边疆,又是所谓少数民族的聚居区。加上所谓二字, 是因为直到1750年左右,汉族仍然是少数,而当地的土著居民是多数。而在元代的时候,没有什么汉人在云南。 至汉武帝降西南夷以后,虽有汉人流入云南,大地被当地的文化所同化,泯然“众”人矣。 就像我最早提到的岳凤, 明代商人的后裔, 却被少数民族的风俗同化了。这也难怪,入乡随俗么。

中国的边疆史,套用凯撒大帝征服高卢的名言,吾到,吾战,吾胜。 只要把主语换成汉族就行了。 大抵国内的学者都是这么说。汉人到了,汉人征服了,汉人统治了, 汉人文而化之了。在他们的眼里,边疆的非汉族的居民,没有文化,没有教养,所以需要汉族去教育他们,引导他们,无论他们愿意与否。 土著民族就像一个孩子,顽皮而淘气, 天真 有时又讨厌。 土著居民有时又像女人,妖媚可爱, 可是也危险得很, 一不小心就自己被弄伤了, 仿佛带梅毒的仙女,实在是让人眼馋得很,可是不好控制。 土著居民又像远古的先民,食生饮血, 胼手砥足, 属于半开化之类。 这些也不是没有道理,如果你用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去判断应外一种文化的话。更有甚者,一些 人把边疆的民族看作兽类或半兽类, 那是何等的偏见与自大。


所以我写的云南故事,和大家以前看到的会大不一样。诸位都是有眼光的人,可是有时也难免受到 过去国内教育的有色眼镜的影响, 所以也难免会对小牛的大放厥词不以为然。这也没什么,尽管砸砖。学术只有在批评中精进, 就像人生是在失败中领悟一样。就怕没人顶我, 砸我,骂我, 最后灰溜溜地走了,要不也得学疑古玄同先生,为了为白话文开路,只好找个托。

开始的说贝,虽然没写完,确实揭示了云南一隅生动活泼的气象,丰富多彩的联系,举足轻重的地位,小牛会尽量在假期完成,以还债为重任, 免得利息越加越高, 最后只得三十六计走为上计,逃之夭夭。




云南札记2:必也正名乎?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其中有一家是名家。所谓名家,相信名正言顺, 故先释名。 后来孔老二也说:必也正名乎? 今天小牛就仿照名家, 释名云南。
长河里的一个转贴说了中国十八省省名的由来, 大多数人不知道这些省名的由来,更不知道为什么是十八省。 有一些省名很迷惑人,比如四川,小牛小的时候总以为是从四条河命名,何况四川的河也不少,你就数有名的四条。其实大谬。 四川是川峡四路的简称。 北宋在四川设立川峡四路, 算是完成了中原政权对四川的直接管辖和融合,此后四川文风大盛。
有人疑问,秦的时候不是就占领了四川,完成了统一么?照时间算,还在灭楚之前, 怎么你说直到北宋才完成融合呢? 军事的征服, 和行政的管辖,是兼并和融合非常重大的标志和前提,但是,文化的认同,族群的认同,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举个例子, 南海象郡二郡,设立于秦朝,管辖至北越(交趾), 最后北越独立9-10 世纪, 后来明清虽有短暂的收复, 依然独立于中国的王朝。何也? 军事和行政的胜利必须要靠当地人民的文化和族群的认同支持才能持久。这个道理,非常适用于在伊拉克苦战的美军士兵。
如果赞同我说四川融入中原王朝的中央集权的统治是在宋代,那么,云南自然比四川晚。 这个道理是非常浅显的, 因为云南在四川之外。就云南和中原王朝的关系而言,或者说,就云南融入中国的过程而言,明代之云南, 有如宋代之四川。
回到开头,云南是什么意思? 大家都知道, 是彩云之南的简称。有的还说是云岭之南。照这么说,先有云岭, 再有云南了。 当然不是。这些都是汉语的名词,当然是后来汉文化进入云南才有的东西。 云岭这座山名,肯定是在相当晚的时候才出现。而云南一词,传说是在汉武帝时就有的。
相传汉武帝作了个梦,梦见彩云现于白崖。于是西南一隅, 便叫作云南。 可是, 到底是那块地啊?谁能说得清楚?十八省的省名,其中用了东南西北的方位词的很多,大抵因地理位置而得名,或倚太行, 或连洞庭, 或靠黄河。 这些名山大川,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可是,彩云在哪里,谁能指给我看? 彩云之南又在哪里,谁能说个明白? 所以,所谓云南,正好反映了中原的人民,对于边疆的模糊的看法,或者说,一种想象。
其实,根据小牛的考证,汉武帝的梦,也是一个春梦。云者,云雨之谓也, 不过刘彻的意淫罢了。 这种对于边疆和边疆民族的意淫, 小牛在缘起就点明了,在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看看边疆的地名,比如说镇南关等等,究竟镇没镇住,只有天知道了。
看过我的说贝的看管知道,汉武帝的时候,征服了西南夷。西南夷大小数十,位于今天昆明滇池的是滇国。位于今天大理洱海的是昆明人,两个昆明,大家切莫记岔了。 在远征之前,汉武帝在长安附近凿了一个人工湖,曰昆明池,训练水军。这个昆明池,是仿照洱海的,而不是仿照滇池的。
等到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西汉征服了西南夷, 设立了益州郡(两个益州。 这个大约是在云南, 可不是三国的益州, 那是四川)。益州郡设立云南县。 在今天祥云县云南驿。
蜀汉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三路进军南征,“杀高定,降孟获,会师滇池”,改益州郡为建宁郡,继而置祥云郡,治所在云南县(今祥云云南驿),以今祥云一带为中心,辖青岭(今大姚)、弄栋(今姚安)、邪龙(今巍山)、叶榆(今大理)、遂久(今丽江)、姑复(今永胜)。南北朝的时候,又成为云南郡。
在7世纪到10世纪,云南出现了南诏, 曾于唐盟。 唐朝封南诏王为“云南王”。这
时的云南指代了南诏统治的广大区域,其地理面积远远大于现在的云南省。可是,
这也只是中原王朝的称呼,不是南诏统治者和当地人民的自称。 10世纪中期,段
氏建立了大理国。 在和宋朝的有限往来中, 大理国王段誉(段和誉)被封为云南
八国郡王。 所以, 云南再次被中原王朝指代大理国统治的区域,可惜还是他称。
1253年忽必烈远征大理,1274年元代正式设立了云南行省。 这样, 云南正式成为
省级行政区, 成为中国中央政权下的一级区划。从这个意义上说,蒙古对于现代
中国的形成还是有重大影响的,其影响也不是仅仅是负面的。
元代的云南包括贵州省。 1413 年,明代设立贵州布政司。 这样。 贵州从云南划了
出去。这样,大体的云南就出现了,虽然南部边境的划分还刚刚开始。

因此,云南一词,最先是一个县, 而后为一郡,后来指代南诏和大理的国土,最
后成为一个省, 这完全是中原王朝的发明。先是他称,最后才被变为自称, 这个
过程将近2000年,实在是不大容易啊。

今天,云南省的简称有二, 一为云, 从云南而来; 一为滇,从滇池或滇国而来。
一是中原王朝或汉族的东西,一是当地原住民的称呼, 可谓和谐。 云和滇作为云
南的简称,充分说明了边疆的民族和汉族对现代云南形成不可磨灭的痕迹。忽视哪
一个,都不对。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