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史通俗演义9

来源: 大理杨二 2004-11-10 17:05:46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660 bytes)
小牛因生活所迫,最近要消失一段,不是去计划抢银行,大家放心。




家史通俗演义 9
老屋的生活
上回说到杨家老屋, 小牛在那里住到7岁。由于年纪小,不懂事,加上很长时间在西桥跟外婆, 所以不记得多少事了。下面的就所记得,听得的说说。

大约是3, 4,5 岁的时候,小牛和老屋的其他几个小孩(都比我小)手拉手绕着天井走,小牛最靠近天井,一失足踩进了阴沟里,鞋袜裤腿都湿了脏了, 顿时哇哇大哭。 奶奶听到了,就把我领我家,换衣服。印象比较深刻。 我从小和外婆长大,和外婆很亲。很少记得和奶奶在一起的时候,爷爷奶奶也基本上不管我们。

也是上学前,应该初夏的时候,生产队收割了小麦,家里分了麦秆。 麦秆一般用来垫猪圈, 或者引火,后来才卖给来收购的人造纸。 因为麦秆里有漏网之鱼,残余的麦头, 爸爸就吩咐哥哥和我把一捆一捆的麦秆重新打开,仔细把麦头拣出来。 哥哥就分配他捡多少捆,我捡多少捆。 我觉得他大,他应该多捡。 所以两人就吵起来了,爸爸回来后,痛揍了哥哥一顿。小牛小时候因为懒,连累哥哥 被打了好几次。 谁让我是弟弟呢?

小牛家在老屋的东南角,老屋的西南角是外地人,老两口,加上两个外孙女。女儿女婿都是老师。 在一楼我们两家隔着大门走廊,在二楼就是木板隔着。木板上面还是木梁, 中间空的,所以根本不隔音。

老两口的男的半身瘫痪,天天躺在楼下的房间里。小牛有时候 自己会走过去,乱串,有时候老头会从旁边摸出几块饼干给我。老头的名字不知道,大家都叫他食锅老头, 锅字念做无。 老太太就叫食锅老太婆。 老太婆个矮矮的。 端午节包粽子的时候,大家一般都是四角粽,她总包几个三角粽,小孩就觉得特新奇,所以老给我们几个。
老太太和两个孙女的睡房就在我们隔壁。晚上的时候,就听见她如雷的鼾声,惊天动地,间杂着 震耳欲聋的屁声。小牛听得哈哈大笑,笑一回乐一回, 就睡着了。

老太太的两个孙女都比我和我哥哥大。都已经上学了。老大个子高,瘦瘦的; 老二个矮,胖呼呼的。 两姐妹的关系就跟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一样,三天两头闹。 两人都上学了,会写会画。 一个在大门走廊的板壁上画了一个矮冬瓜, 并有文字说明,某某是矮冬瓜;一个在板壁上画了一个油条,注解:某某是油条。现在两人也是四十的人了。后来就没有见过。

小牛小时候抱定沉默是金的主张,不爱说话。 小时候爱在外婆家, 爸爸总是说,回来吧,回来吧,家里有好吃的。回到家里吃饭的时候,菜要是够不着,小牛就用筷子指一指,爸爸妈妈就帮忙挟菜。 记得有一回,全家一起吃饭,有红烧肉,小牛就挑三拣四想挑块瘦的, 爸爸就说,**, 去隔壁问食锅老头把他的眼镜借来用用, 小牛放下筷子就跨出门槛。 听得爸爸妈妈和哥哥在后面大笑, 自己觉得什么地方不对,可是还不明白哪里不对了。 哥哥说他小的时候也上过当。

又有一次吃饭,门口来了一个叫花子, 是个十几岁的男孩。给了饭菜,他不走, 用手指指那碗肉,只好给他一块肉。

老屋的东面有一道门,家里的猪圈在门外。门里是爷爷奶奶的锅灶。小牛记得那时有很多野猫,在灶上上窜下跳,凶的很。 所以小牛不喜欢猫。

那时还是合作医疗。每年都有医生到村里来给小孩打预防针。 小孩吓死了,哭得哭, 闹得闹, 即使打完了针了有糖吃也不管用。记得的一次,大人哄哄骗骗, 小牛一个人爬上奶奶那边的楼梯, 坐在楼梯口默不作声,最终还是被找到了。挨了一针,并不疼,主要是心理恐惧。

下面一件事说来有点吓人。那天小牛大哭,中午妈妈要去生产队出工了,小牛哭得声嘶力竭,不让她走。妈妈边抱边放的时候,一根长长的虫 从小牛嘴里吐了出来。

还有一件事也记得清楚,全家人围着哥哥给他穿鞋。是皮鞋,还是牛皮的。当时爸爸出差到武汉,给我哥哥买了一双皮鞋。 谁想到哥哥人高马大, 硬是挤不进去。 妈妈试了, 爸爸试,奶奶好像也来帮忙。 哥哥疼得叫苦,也不管用。小牛在一旁严肃的默默地看,最终那双鞋穿在了小牛的脚上。

俺们村里有个阉猪的,他的典故小牛在其他地方已经说了。他有个儿子,比我大一岁, 一只眼睛有点翻白, 所以大家叫他白眼。 有一天,他偷偷摸摸地到我家,把我拉到灶台后,拿出一包烟,抽出一根,又给我一根,点上。抽了一口,怎么这么难抽,呛人的很。 小牛就把烟灭了,扔进灶膛里。屈指算来,小牛的烟龄也有25年了。 后来大学里抽过一个学期,赶时髦么,后来就不抽了。

哥哥也有趣事。有一年,生产队种了西瓜。家里分了一个,据说有十几斤。 中午爸爸妈妈吃了一点就去上工了。傍晚回来,西瓜没了,哥哥也没有了。大家以为我哥哥巴西瓜吃完了,怕大人责怪,跑了。妈妈全村大喊,喊了一圈也没有回应。后来才在屋角的尿桶旁找到了。因为没吃过西瓜,西瓜有这么甜,哥哥把剩下的瓜全吃了,当然,也肯定糟蹋了不少。吃完之后,独自太大,坐不下,蹲不下,走不动,还想尿尿, 所以就站在最理想的地方。 听到大家找他,更不敢出声了。

那时秋后,生产队挖了红薯,家里种了北瓜,所以下午两三点的时候,家里经常要焖上地瓜或红薯,等大人会来休息时吃,叫做点心。我记不太清了, 大人经常我我们哥俩一下午吃了一个18斤的大南瓜,或者是一锅红薯。 有点夸张吧,也许是事实。小时候的我胖得像头小猪,满脸红光。后来到城里上初中,苦日子就来了,瘦的像癞皮猴。

78 的时候,有一天,听到戈壁家里冬冬的声音,妈妈说他们开始拆老屋了,准备盖新房。 没有办法,我们也只能拆,虽然家里没有余钱和能力盖新房。逼到这份上了。第二天,记得外公和舅舅也来帮忙拆房了。这就结束了小牛的老屋生涯。
第二年,小牛就住进了新房。那年,妈妈才30, 爸爸也不过35。 小牛32了,还是一事无成。



所有跟帖: 

回复:家史通俗演义9 -随感(2004.2.- 给 随感(2004.2.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10/2004 postreply 17:47:11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