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七十年代文革时期的音乐作品

来源: rtp2014 2015-02-09 12:37:49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469 bytes)


楼下关于殷秀梅的讨论,勾起本人一些回忆。作为一个曾经的业余音乐工作者,对那个时期的音乐作品还是很感慨的。

显然,那时政治挂帅,所有的艺术作品必须体现所谓的“时代精神”。但是毕竟在文艺界中陈阿大,王洪文之类的草包属于极少数。大多数在那个圈子里的人还都是受过正规教育和系统训练的。在那个高压的红色恐怖时代,着实让他们委屈了。

那个时代,如果去除那些硬加上去的泛政治化的内容,比如故事情节,时代背景和革命化的歌词以外,还是出了一些质量不错的作品的。创作人员显然非常专业(随便拎出几部。各位前辈还有更多记得的,欢迎补充):


1)舞蹈《阿妹上大学》:旋律非常优美。舞姿也很专业。歌词是全民歌式的(苗族),没有半点政治成分。唯一让人不舒服的就是“工农兵学员”这个时代背景。

2)舞蹈《雪中送炭》:也是少数民族题材,讲的是少数民族(忘了是哪个族)妇女为解放军铁道兵雪中送炭的故事。这里面几乎找不到一丁点文革和其他政治的痕迹。如果现在重演,即使不加任何修改,也应该可以不被排斥。

3)舞蹈《马背小学》,讲的是哈萨克族流动小学的故事。也是没有半点政治内容。全是少数民族的民风体现。旋律也非常优美。现在原封不动再次搬上舞台,也应该没有问题。

4)童声合唱《心中太阳永不落》。从这标题,大家就知道歌词是什么内容了。但是就旋律来讲,这是我在国内所听到的最优美的童声合唱了。唉,可惜了这首歌,硬让歌词给糟蹋了。

八十年代“改开”以后,受到外来流行音乐的冲击。国内以民歌为素材的音乐创作基本遭受到了灭顶之灾。二十多年来,只剩下谷建芬在那里孤军奋战。如今,“建芬大姐”(我的同行们的称呼。我必须叫她“阿姨”。嘿嘿)老了。国内基本上没有所谓“本土派”的音乐作家了。不过我也是因祸得福,改开后虽然失去了民歌这一潺潺清流,却迎来了西方古典音乐这一辽阔的海洋。

所有跟帖: 

喜欢殷秀梅的歌声, 很大气, 很正派. "北京的金山上"也应该算是文革时期的作品吧. -做梦想媳妇- 给 做梦想媳妇 发送悄悄话 做梦想媳妇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9/2015 postreply 13:55:54

点赞 -满笼桂鱼- 给 满笼桂鱼 发送悄悄话 满笼桂鱼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0/2015 postreply 07:16:1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