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人雅巴拉哈三世 之二

来源: 玉垒关 2013-07-18 03:46:5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3664 bytes)
回答: 山西人雅巴拉哈三世 之一玉垒关2013-07-18 03:45:53

 

 

     当扫马长到二十多岁的时候,圣灵感动,圣神之火点燃了他的心。他开始摒弃了世上的一切享受。酒池肉林之中,他目不斜视,视之如无物。他的父母一看,便在其中察觉到了他们的独生子要和他们分开的意图。

     他们对他哭泣,我们钟爱的儿子,为什么,离开我们,能让你感到愉快?为什么我们的痛楚能让你感到快乐?谁将成为我们未来的主宰?我们断子绝孙让你感到高兴吗?你想让陌生人成为我们的继承人吗?

      扫马于是表面上服从了。接下来他服侍了他们三年。然而他却从没有放弃他的追求。

      最后扫马的父母发现,比起基督的爱,他们的期待一点儿用也没有。他们决定放手。扫马把自己的衣物分给穷人。然后穿上修道士的服侍,北京的大主教为他行了剃发之礼。现在他开始投身在基督的葡萄园里,带着进入天国的希望,并期盼,末日来临时,主赐予的奖赏。

      (注:据我认识的一个非洲伊斯兰教徒,末日是这样的。那是有一天吃午饭的时候,他祷告罢,打开饭盒,然后对我说,小阳啊,你要悔改。不然的话,末日来临的时候,你就有大麻烦了。真主给每个人肩膀上,放上了四个(或者六个)天使。把你的所作所为记下来。好事要积分,坏事要减分。他吃了口饭,接着说,就好比往银行卡里存钱,你懂吧。到了那一天,全世界就要发大水。整整四十天(也可能是六十天),所有的人都要死,所有人。然后,天使就把你的dossier取出来了,然后给你说,看,小阳,你这天偷东西了,你这天没有祷告。然后慈悲的神就判你下地狱去了。懂吗?

他又吃了口饭,叹气。饱嗝。乃歇。

      话说,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同源。同出亚伯拉罕一脉。故此,两个末日或可互相参考)。

      回头再说元代北京的聂斯托利派基督徒,扫马。他自己选了修道院里的单人小间,然后独居了七年。然后他决定远离人群,到山上去苦修。他于是出了城,走了一天的路,他在一座山上找到了一个山洞,而在山洞的旁边,有一眼泉。这是耶稣的恩典。正是,泉水潺潺绕脚过,而今方知我是我。就是这里了。

他就住到了这个山洞里。耶稣让他的令名彰显,人们开始聚居在他周围,聆听他的教诲,所有的人都赞颂他的贤德。

 (再注:据日本人的“东洋文化史上之基督徒”一书,聂斯托利派的修道院是该派最有力的传播机关。修道院同时也是福音学校,是培养传教士的教育机关。老师是修道士。学生的父兄有义务支持老师们的生活。学生们在夏天休假的时候参加劳动以谋生,但是不允许祈求布施。聂斯托利派所到之处,都必开这类修道院。

和伊斯兰教徒,起源于中东地区的聂斯托利派的传教活动,有深刻的商业的背景和需求。从隋唐开始,聂斯托利派教徒到中国经商,建立教堂,并以此为据点,团结教众。聂斯托利派的主教和长老,不是经商,就是木工,或是锻冶,机织,有人指责说他们原本就是商人,却动不动舍却自己天职,而假装做僧侣,长老。

而近代的西欧基督教后来者居上,拿破仑力主往海外派遣传教士,他说,去亚洲,去非洲吧,你们的道袍底下,可以藏住商业和政治的利益。)

    待续。

   另注:看,我说过,是个大坑。

 

 

 

 

第二章  东方教主,雅巴拉哈的故事

 

慈悲的神,无所不知。人的那点儿龌蹉的小心思岂能瞒得过他。当人还在娘胎的时候,他们一撅屁股,他就知道他们拉什么粪蛋。然后,他据此而惩戒而处罚。在圣经里,他曾对摩西说,我派你到法老哪里去,如朕亲临。同时,他使法老有一副硬心肠。让他不听摩西的话。神又说,其实,法老的顽固不化,咱早就看出来了,咱早把给他放弃了。

却说,天将降大任,必先降祥瑞。我们接下来就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位上帝的选民。

 

在东方的国度里,有一座城市名叫koschang有人说是山西的霍山),有一位根红苗正的青年,名叫马克。(畏兀儿,汪古部人。)圣灵感动,他听到了扫马的大名。于是他离开了苦苦哀求的父母,走了十五天,精疲力竭之后,找到了隐居的扫马。

     扫马问:“我的孩子,你从哪里来?你的父亲是谁?”

     马克回答:“我从霍山来,我爸爸叫拜尼涅尔,是霍山的代理主教。”

     扫马又问:““你历经辛苦,为何而来?”

马克回答:“我想成为修道士。我放弃了一切跟随你。请不要剥夺我的希望”

扫马说:“我的兄弟啊,这道路艰难。老年人勉为其难,而少年人倒是奇志可嘉”。

 

     扫马用各种方法试探了马克,并且劝说他回到父母身边。少年马克不为所动。扫马于是为他穿上一件毡衣,然后开始考验他。三年后,在一曲晚祷的圣歌之后(叙利亚语的),当地的大主教马尔聂斯脱利为他行了剃发之礼。少年马克投身于各种苦修。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他和他的老师马克住在山里修行。夜以继日。

 

(今天,如果我们步入北京房山郊外的“崇圣寺”遗址。但见古银杏和古柏,枝叶参差,浮云悠悠。遥想少年马克在波斯加冕成为聂斯托利派教宗,北京的教徒们整修“崇圣寺”。并立碑以纪念马克和扫马的行迹。碑额大书“敕赐十字寺碑”。碑上的十字和云纹,与我心有戚戚焉,就是当年的教徒们,那份“昨天你以寺为荣,今天寺以你为荣”的切慕之意

另:以上均发生在十三世纪,北京郊外。或有汉人群众经过,或者在打酱油,或者在准备一只眼的石头人儿)

所有跟帖: 

喜欢你的每一篇文章。好象释迦摩尼悟道的过程也差不多啊 -一尘不到- 给 一尘不到 发送悄悄话 一尘不到 的博客首页 (46 bytes) () 07/18/2013 postreply 07:37:0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