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这篇文字是去年7月初的写作,现在贴上是最近看林徽因的山西通信,想起这段出游,分享(本有照片,但还不知怎样贴上,现在外行走,停留时间有限,暂时删去)。
瓦尔登湖游记
前言:
现在外面是轻微的凉风,较之于一周前离开时的暴热真是凉爽,大约25°左右,今天是Canada Day。
这段文字要献给梭罗,以及那沉默不语的瓦尔登湖和它的自然随意,还有,引领前去的因缘。
“.....从此,芝诺的血肉之躯还是要去航海呵,去翻船呵,去受风吹浪打的苦呵,然而,芝诺这个真正的人,却从此以后,永远航行在一个安安静静的海洋上了”梭罗的文字完成于1854年,我初次接近这本书是在2004年,几次开始却没有进行下去。是的,这本书是献给心已经安静下来的人读的,如果心没有静,会觉得它太浓缩、难读、艰深,甚至有些莫名其妙、不知所云,那是心还在红尘中间摸爬滚打.后来,到了美国一个非常宁静的乡下,业余时间读南怀瑾先生的金刚经,边读边奉行其中的理念,外在的自然和内在的修为结合后,也许机缘到了,再次读此书,感觉如此清明喜悦。第三次读它是在加拿大了,也是一个宁静的城市里,有机缘一人呆着,大部分时间与孤独/自然作伴,那真是一段愉快的时光。背一小袋,里面是这本书,一个面包,一颗苹果,两颗糖,一瓶水,在刚冰雪消融的森林里或者溪水边读上几页,看看自己以及周围环境的情形,心满意足,累了,仰卧树根看头顶的松鼠奔来奔去,回来记叙当下的读书心得,这样,美好的一天就过去了。是的,感受自然,感受生活的随意与稳定,读完这本书之后,上面这句话在之前的某个阶段颇有共鸣,我认为自己在几年前,也找到这种感觉,虽然身体在漂泊,也在做一些俗世生存面对的事情,但心是静的,偶尔有片刻的波动,但很快会回到安静的港湾。
正文:
按计划,6月28日前去湖边,从地图上上看,露宿营地到目的地大约一个小时左右。
一路行来,看这个州(新英格兰州)依然保持着繁密的自然覆盖率,大部分原始的森林,偶尔见一些房子,来自大城市的同伴在疑惑一个问题:不知道如果在这里住着会是什么感觉,会不会厌烦。天刚下过雨,不远的山里处处云雾缠绕,那些树丛出去的云雾有的懒懒的独自挂着一动不动,有的连成一片整个的云被,这些云雾大部分是懒懒的,并不越过山顶,有少数奋发图强,直冲云霄,和天空上的白云连在一起(插播一段,回来时候经过那里,抬头看见道路尽头的天空,忽见那云层美的让人沉醉,止息,是喔,轻微的呼吸也会打扰那些宁静和圣洁,那时候,最开始一点意识还在,后来, 灵魂已经消失了,之后,空,不来不去,不生不死?这个过程不知持续了多长时间,十分钟?半个小时?).
经过一个德国清教徒的家具店,此时, 坐车的有些晕乎乎,开车的大概也有些疲倦,正好出去透透风。是些手工木制家具,其中一个木制水桶加井栏引起我的注意,过去看了看,哇,$385000,惊叹,好贵,又看看旁边椅子的价钱,$600,还能接受,想,可能那水桶是材料很特殊吧,但离开时候,还是忍不住用语言表达了那水桶的昂贵,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有人去看了看,说:是$385…我无语,对于数字似乎一直少根筋。坐在那摇摇木椅上,看路边的车辆飞逝而过,声响巨大,期间暂无车辆来往,却又静得听得见近处的雨滴声,远处的鸟儿鸣唱。
看路标,康城快到了,瓦尔登湖便临近了,到达,看起来和这里其他人多的公园别无二样,提醒自己不要带着成见参观,只是接受。问询一些相关信息,那位工作人员说话轻快可爱,喜欢,再次让人想起英语的魅力(又想起英国那家餐厅的服务人员),她的语言和动作都轻盈得像一只快乐的鸟儿,早起的雨雾天气一扫而去,阳光明媚的如同我的心情。
找到停车场,靠近小径,十二点左右,其他人开始他们的午餐,我的早餐较晚,不饿。在暖暖的阳光中看树下两只花栗鼠互相追来追去,想来四月到屋里拜访的动物不是老鼠也不是田鼠,应该是花栗鼠(那只小鼠当时在隔壁房间被发现,室友以为是只老鼠,大声呼叫,估计把它吓的够呛,我过去,看它一溜烟的跑掉了,第二天晚上它出现在我的房间,小家伙似乎知道我比较好对付,竖着耳朵和尾巴在房间奔来跑去的玩,大部分时间是跑房间的对角线,我一边写字偶尔看它一眼,后来它常陪我写字看书,有一晚它可能有些无聊了,不跑对角线,站在房间中间很认真地打量我,看得我有些不好意思,冲它挥手吓唬它,它竖着笔直的尾巴不紧不慢的走开了).这些竖着耳朵和尾巴的睁着远远大眼睛的鼠辈们,穿着条纹状服装,和人比较亲近,拿些花生在口袋,它们直接跑上手臂嗖嗖钻进你的口袋掏出花生来吃,或者直接跳上膝盖,望着手里的花生(哦呵,我对于坚果的热爱不亚于这些小家伙)。这两家伙不知疲倦的奔来奔去,看了好一阵,似乎离他们的午餐结束还有一阵子,先出去湖边看看,有一些人在湖里在游泳,大部分是父母带着孩子,此时大概是十二点左右,看路标,管理部门修筑有一条专门的绕湖小径,走了一段,感觉真好,在树林里眺望这一片湖泊,四周安静。
大家一路上行走,未有觉得和其他人多的湖泊有不同之处,直到行至梭罗旧址之处,一些微微激动,在看到那熟悉的房子和环境,哎,真是栩栩如生,有些激动,说,接下来我要进入被激素冲昏头脑状态,所说的话都不可按照常规来听。要求照了几张照片,四处转悠,看这块地方真是居住的好居所,离开湖面几英尺,朝光,想起文字说的那只母鸡和死掉的野猫,看一块石碑上面,是感谢挖掘起这块旧居的人,1945年左右重现天日,是的,再感谢井水的同时,也要感谢挖井人。
再去看豆子地,松林里一片寂然,阳光穿过枝桠,斑斑驳驳,看见那条通往波士顿的铁轨,高兴得大呼小叫,在上面走来走去,想着哈瓦那的铁轨之行,请求拍些照片,原来自己有时也爱秀的。
林中无语漫步,没有杂念,没有向往,时光就此停滞,又一次“空“,原来空的感觉会如此美妙和奇异。豆子地已经没有了踪迹,穿过一大片松林,又到了湖边。二点左右,到了环湖小径的一半,有些饥饿,在一片湖边,躺下休息,脱了鞋,泡在水里,暖暖的,啃了一颗苹果和一片面包。旁边一对鸭子对于人类的出现,毫不所动,继续清理它们的羽毛。我看水里的石头,发现一块有胎记的小石头,拾了起来,抬眼看树荫映衬在碧蓝的天空里,不时有飞机飞过。
起身再走,方觉得这护栏铁丝实在有些过紧,这在美国的公园比较少见,之间见到的都是自由自在的放养,想大概这湖边的捣蛋分子太多,动作太过分。出得小径,又到附近的林子走了走,在那里,自己已经幻化成为林中一只松鼠,一只小鸟.
回到出发点,四点左右,感觉午后懒懒的疲惫,找一野餐桌子,眼罩耳塞一弄,在窄窄的长凳上睡了过去,醒来时候四点半左右,仰面看大松树的树冠上,有阴云密布。到了停车场,我意犹未尽,问还有相关的附属景点吗,说还有复制房子,过去看了,挺好,喜欢里房子里面的布局,想要的都有,除了浴室,最重要是不想要的都没有。
五点左右,结束参观,大家共同认为今天的旅游人物完成的很好,决定今晚回去那物美价廉的营地继续露营。路上车已经拍成长队,想起今日是周五晚上,大家都要回家了,看路边有一个中国餐馆,喜好中餐的人说去看看是什么,过一阵,很开心的跑出来说,有台湾菜,看来挺地道,接下来,又是感官的享受.品尝了三个比较有名的菜:牛肉面,三杯茄子和豆腐,蚵仔煎,我要说,这是生平吃过的最合胃口的牛肉面:硬度适中的牛腩、酸酸甜甜的面汤,还有最喜欢的芽菜,那面条似乎有些像米粉做的,期间还有些打成结,整个味道不腻也不淡。另外两个菜也不错,久闻大名的蚵仔煎的蚵味道一般,那酱和鸡蛋面皮好是美味,三杯茄子豆腐也不错,但于我,作料太多,味道太浓。大家都吃的得兴高采烈,这真是计划外的收获。
六点半左右,享受美食完毕出来,外面的公路已经空空如也,真好,继续上路前往目的地。今晚我住宿18号营地,工作人员推荐,谢谢。是的,较之于之前的营地,更喜欢18号,除了所有营地都有的一个相对完全的隐私空间外,这个营地在转角处还有一个自然的森林形成的小房间.在蚊虫和雨滴的陪伴下,看着那块地方,远处的森林,偶有萤火虫飞来飞去。今晚营地人挺多,前一晚的营地,已经成了有孩子家庭的的社区了,那些美国小孩子的声音在寂静的森林里颇有惊天动地之感。
晚上休息很好,精神肚肚双丰收,在雨滴声中沉沉睡去,夜里雨也不小,在大树底下,倒也安宁,几天的下雨,树林里的湿度有些大,帐篷的防御和防寒效果很好。早上起来时候,又是阳光明媚,看阳关穿过高达五十米左右的笔直松林,到达地面,美不胜收。
瓦尔登湖之旅结束。
后记:
写完初稿,去看那一堆石头,给它们换了水,离开一周,那水面还是干净的。把瓦尔登湖捡来的那块石头暂时和其他的分开,它们还需要一段时间磨合,让西藏的眼睛独自呆在一个容器里,再把窗台的石头放进水里,它们和昨晚放进去瓦尔登湖的石头一样,拼命地冒泡泡,像饥渴的人大口大口的呼吸空气。应该把其中大部分放养了,这些本来来自自然的精灵,我想(一天之后,我去树林,放归了大部分石头,除了来自遥远家乡的几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