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石凳的详细解释,昨天晚了就先下了。

来源: 2020-12-30 07:08:55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那天看到小谢说都无限的空性。我就意识到。这个空性会对应基督无限的神了。所以说到底就是个无限的问题。人追求的不就是个无限吗?

基督的神本身设定是个无限了,自有永有,无限的能量,能创造人能理解的三维无限的空间,物质,还有其他人不能理解的无限。时间,圣经上倒是没有明确表明神的创造,但是给人默示,神的时间和人理解的时间是不一样。

佛教的源头似乎就是空啦,因为空的所以无所谓创造了。一切都是意念所为,一切都是虚像。但是还是逃不脱初始意念的问题。初始意念创造了一切,然后一切互相作用?

基督教义虽然要求以神为本,但是实际思考,观察点还是以人为本的,因为已经认可人的有限。要让人能感受,只能是人的立场,人的心灵感觉。这也是为啥人文精神在基督精神打底的西方世界可以发展壮大。基督精神可以让人比较形象的体验到生命,爱,死亡之间的关系。普世价值观也更容易在基督世界,发芽壮大。另外神关注的生命其实也不只包括人的生命。这从旧约的摩西律法中可以观察到。

佛教好像是从一人为本出发,发展出一套符合人有限的心思意念的等级制轮回,但是根本目标是要求空,这个是违反人的本性的,其实如果真空了,因果轮回必要性就显现不出来了。

基督对生命的体现符合人活着的生命是动态的,死亡是静态的直观感受。所以战胜死亡的复活也是动态的,是动能。人最渴望得感受在动态中表达,比如爱,不是个静止可以表达的。虽然爱是动态的,但是依托无限,爱能创造平衡,实现稳定,安全,达到人要的幸福感。

佛教最后回到空,类似静止的状态,静止的确代表稳定,安全等,但是一切都是空的,人的幸福感应该不在其中了吧。另外我困惑的是佛的渡,渡和慈悲,慈悲+渡类似于爱。爱是动能,慈悲应该类似于势能的吧,和佛的静态相对应,但是也不能空了呀。不空高能的佛才可以遇到低能发生动态转移。

当然我明白,佛教的玄,会拒绝我作为个体的感受,因为我一思考,一感受就是不空了,就像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说法一样。但至少基督容许人感受的,道成肉身的意义就在此。

所以如果信佛的世界,到处充满拜拜,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要空,又要跟随,只能拜了。和基督要求圣灵来充满的视角,感受是不同的。

所以如果说到执念,我觉得我没有因为基督信仰形成执念,虽然基督教义的排他性。我的执念就是我不能放弃作为一个人的体验。因为我目前还是追求能满足人性的爱。我不想成佛,因为我不理解佛对我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