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键兄的龙---也说海边的海鲜

头一次拜见大海,等了很久,第二次就快多了。

青岛之后的一年,又是一个暑假……

这次呢,是北戴河。

因为是生命科学类专业,1980年的夏天,全系同级的同学一起去北戴河“实习”。

那个“实习”其实是鬼扯,就是在海边“赶小海”,捡贝壳,偶尔还能捡上个活物来,然后给个门纲目科属种。是当时生活清苦的大学教师们给自己找的“度假”由头,每年夏天去北戴河“度假”,很爽,已经是“实体边缘赵”了,*_*。

玩得很开心。

不过,没有海鲜吃。

要知道,1980年,吃饭还用粮票,而且,离“赵家市场经济”还远呢(当时连“内循环”都没有,是内什么)。住在一个中学里,吃大锅饭,不会饿着,但和海鲜不搭边。街上呢,有了些小商贩,有“海虹干”之类的海产卖,但没有“生猛海鲜”。

去一趟北戴河不吃海鲜,实在遗憾(当时的大学生,有下馆子实力的不多)。

临回校前的那个晚上,传说有“临时市场”在卖海蟹。于是嘴馋的同学们出动(几乎是全体,“粮票起馋心”)。弄到了大号的海螃蟹。可问题来了,海蟹不能生吃啊!

后来听说,有几位同学提着螃蟹找到附近的“民宿”,请人代蒸而成了“最早吃螃蟹的人”,但大部分同学没找到那个巧门,海蟹随着大家过了一夜,第二天一同回到学校。

没有专业厨具,用能找到的最大锅在宿舍的电炉上开煮。

煮的时候,气味就有些不对。出了锅,打开螃蟹,肉质有些发酸。过了一夜,“发酵了”。

怎么办?吃,还是不吃?

前面好像说过,“粮票起馋心”。嘴馋的各位都吃了,几乎是全体。而且,同学中的“权威人士”说,只要煮透,没有细菌或病毒能存活,第二天不会去看急诊。本老汉也吃了,是有些酸,但“整体素质”还不错,酸而不腐,^_^。

第二天,果然全都平安无事。不过呢,煮熟后虽没了“感染性”,可“发酵”产生的“毒素”会不会有“长期副作用”就难说了。应该没大事,本老汉这些年一直快乐着。

但是,据我老板说那个“长期副作用”现在效果明显,^_^。北戴河她也去了,不过没吃螃蟹。

 

所有跟帖: 

啊,生命科学,那可是什么都敢吃的 -老键- 给 老键 发送悄悄话 老键 的博客首页 (299 bytes) () 11/17/2020 postreply 23:34:16

活體解剖啊,真殘忍~~~ -雪晶- 给 雪晶 发送悄悄话 雪晶 的博客首页 (71 bytes) () 11/18/2020 postreply 07:22:39

要不观测不到各种生理生电现象啊 -老键- 给 老键 发送悄悄话 老键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8/2020 postreply 10:05:31

把实验动物拿来吃,是非常坏的陋习。不过,这与“酸螃蟹肉”都能下肚的现象是同一个原因---- -文革传人- 给 文革传人 发送悄悄话 文革传人 的博客首页 (88 bytes) () 11/19/2020 postreply 01:13:02

所以说学好生命科学才是“走遍天下也不怕” :-)…… -papyrus- 给 papyrus 发送悄悄话 (285 bytes) () 11/18/2020 postreply 02:31:24

-老键- 给 老键 发送悄悄话 老键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8/2020 postreply 10:06:04

哈哈哈,这个技术含量就更高了。发酵后,只要杀菌消毒,不是过度的腐烂,可以权当是--- -文革传人- 给 文革传人 发送悄悄话 文革传人 的博客首页 (50 bytes) () 11/19/2020 postreply 01:18:25

好奇那个长期副作用是什么? -.川晔- 给 .川晔 发送悄悄话 .川晔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8/2020 postreply 07:21:49

是个“梗”,习惯性“冒犯老板”,*_*。问好川晔。 -文革传人- 给 文革传人 发送悄悄话 文革传人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9/2020 postreply 01:20:53

再读一遍,赞 -.川晔- 给 .川晔 发送悄悄话 .川晔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9/2020 postreply 06:01:2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