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感受

来源: 2014-04-08 06:12:04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人们总爱不吝惜语言去赞美海,为海之美而歌,为海之美而叹!

 
而我,一个出生在海边的人,却对海有着另外的感受。

 
我生于海边,从家中的窗户便能看到大海。

 
尽管我有记忆的以后,离海越来越远,但至少,在童年与少年的初期与海是几乎都是零距离的。

 
说来感慨,我知道自己的出生地,是在5年前。

 
那是在陪着母亲闲聊,说起自己的在少年乃至青年时期经常做这样一个噩梦,梦见自己看到汹涌的波涛扑面而来,尤其是在躺中学午休的书桌上做这样的噩梦。母亲说:“你小时候,咱家住的房子,窗外就是海。你一岁时,台风来了,窗户吹坏了,我一抱着你,一手关窗户,关不上,海水都眼见扑到窗口了。”由此可以想见,当时懵懂的我,对海应是惊恐的,并形成一个噩梦的缘由。这段闲聊,也使我产生疑问,我记忆中家似乎离海有一里多路,在普陀山千步滩后面的大乘庵下。于是我问母亲:“普陀没有住靠海的房子啊?”母亲说:“你生在芦花。”嗨,不惑之年,才知道自己出生地,才知自己第一故乡,也是杯具。

 
小时候望海,是来到千步滩上。不过也只能是静坐于沙滩,眺望着湛蓝的海水,远处的海天一色,和飞翔的海鸟,是诱人的,却不能去亲近。这慑于父亲的皮带。有孩子去海中游泳,淹死了。如果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去海中游泳,那是要捆绑于窗户下,用军用腰带打的。那个岁月,部队的家长总是无缘无故的打孩子,经常从邻里传出“鬼哭狼嚎”之音,而且“蔓延”。张家打完了,李家又接上了。男孩子用腰带,女孩子用鸡毛掸子。不过,对男孩子们,家长们一般用帆布的腰带打。这,以至于使我对帆布的军用腰带的感情远远好于皮革的军用腰带。至今想起来帆布军用腰带的扣子上有个凸显的五星图案,美!而皮革的腰带的扣子上没有,丑!

 
东海的海产品是丰饶的。即使是在贫瘠的年代,普陀山的前寺码头,依然能够买的到肥大的螃蟹、宽宽的带鱼、新鲜的墨鱼。螃蟹是不能管够的,当蟹肉当饭吃,中毒是经常的。带鱼与墨鱼却是管够的。对于带鱼,我是负责把鱼嘴里的吊钩取出。做法简单,就是用油一爆锅,撒上少许盐,煮上一大锅,一人一大碗,不需主食。据大人讲,此味堪比鸡肉香。至于墨鱼,收拾干净,也是基本如此烹法,好像还需再蒸一下。相比,我更喜欢这样做法的墨鱼,那,真是美味啊!

 
然而,海,带给人们的绝不单单是景色的美与味蕾的鲜。

 
海是变化莫测的。台风袭来,到处一片狼藉。青色的葡萄与未长成的“大泡(柚子)”,便在台风来袭前摘了下来,涩的拉不动嘴。

海难也时有发生。渔民们在男人出海前总是要举行仪式祈祷,一旦过了归来的日子,千步滩上便会传来女人的哭声。
 
我真正对海产生的恐惧,是在一次台风过后翌日,去定海。这时刻的海,海水泛着白沫,颜色是墨黑的,即便是坐在登陆艇,也能感觉到她的凶。远处的海浪似乎要高于船许多,向你压来,而自己,似乎就像在一口大锅底下。

 
海给我感受,有美有凶,绝非单一。

 
虽然随着生活的变故,我远离了大海,不过,我还是喜欢海。只要坐上海船,我便莫名的兴奋,除非真的累了,才坐于舱内。除此,我总选择站在甲板上,眺望大海,无论是刮风下雨。甚至于每当走进那些腥味十足的渔港,总是要深呼吸几次,再次感受下大海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