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看到他们两口子的表演,那感觉就是,他们是一对神仙眷侣。他们是冯晓泉和曾格格。
那次表演是在宾大礼堂,地方不大,但音响效果很好。表演的节目是《雪山》,晓泉吹唢呐,格格吹笛子。格格有两把笛子,一长一短,交替使用。长笛的悠扬婉转和短笛的欢快清脆,跟唢呐的喜庆,融合得天衣无缝。不知不觉中,感觉自己进入了天音殿堂,接受着半音盲的模糊的、莫名的却又喜悦的欣赏。那会儿,怎么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儿表达那时的情绪,和对他们这一对的羡慕。
后来,听了他们的新创作《天上人间》,感觉神仙眷侣这个名词是为他们打造的。
他们的很多演出都是联袂而出,包括器乐表演和歌唱表演,或者器乐和歌唱混合表演。在费城的舞台上,格格最令我注意的是她那一对=牛角辫子。舞台上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中都放射出青春活力。最近的舞台形象,好像不再打扮成黄毛丫头了,而是一分浓厚的女人味。
从视屏上,我们还可以看到格格姣美脸蛋上浅浅的酒窝。最近搜索到他们的一些八卦(包括负面的),说是当年晓泉的女友比格格漂亮。但是,从视屏上看,格格的外貌可是要比晓泉的那副蒙古脸强哦。套用俗话,可以说他们的男才女貌。晓泉的天赋不仅仅是表演,更有创作。像《中华民谣》,像《冰糖葫芦》,都是曾经响遍大江南北、中华大地的经典,短短几分钟里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养分。
当然,对他们的民改通,有欣赏的,也有不是很欣赏的。特别是,像吴莫愁这样的魔鬼歌手的出现,他们无疑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关于负面传闻,不知真假。但如果属实,那只有令我对他们更加钦佩和羡慕的。
《雪山》
《天上人间》
《牧民新歌》
神仙眷侣
所有跟帖:
•
民族乐器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竹笛。文革时有一阵是家家孩子都学笛子,原因是
-为人父-
♂
(128 bytes)
()
02/13/2014 postreply
12:34:18
•
是呀,我都学过一阵。是寝室同学反对声音太强烈给放弃了:)
-庄文雅-
♂
(0 bytes)
()
02/13/2014 postreply
20:26:21
•
魔笛吹佳话。
-南国铁树-
♀
(16 bytes)
()
02/13/2014 postreply
22: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