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容易回国难
我是70年代中期出生的一名普通至极的中国人,经历了那个年代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高考的惨烈壮观幸存后,又在如火如荼的出国热中战战兢兢迈出了国门。虽然出国从来都不是我最真的梦想,但到国外走走瞧瞧的诱惑力还是够大,机缘巧合命运安排就步入滚滚洪尘了。我是个喜欢四处流浪漂流想看尽人生风景的人。只是从不曾想到这一步迈出后就成了出国容易回国难的架势。当初只想看看西洋镜几年,谁知这一好奇就几乎要把一生的青春贡献在这里。
从80年代中后期到九十年代中后期,出国热可谓一浪高过一浪,也许因为中国几千年的封闭自守,近百年的贫穷落后备受欺凌,就算是满足一下对国外的好奇心,改革开放后太多的中国人都有了关注外面的世界的心,不光有了心动也有了行动。要不怎么那时齐秦一首《外面的世界》恰如其分恰到好处恰是时候地俘虏了全体中国男女老幼的心。(当然这是后话了)。
来到美国,生活是新鲜的艰苦的,环境是陌生的极具挑战性的,不能免俗地重新踏入了学生的生活,奋力学英语,学专业,拿奖,毕业,找工作。。。总之,好像都没有时间好好想想和规划属于自己的未来蓝图。就像一个人二次投胎,基本上从头来过,在美国这个大农村做起了洋插队。过程中的确有过很多疑惑与思考,对自己,对人生,对未来,但是生存才是本质,而在美国想来对很多如我一样属于所谓“盲目出国”的人来说是没有多少选项来选择的,有那么一个多个原因让你不能轻易放弃在美国生活,于是就只能朝前走,莫回头。
过了读书适应的阶段,就步入了所谓的收获期,每个人运道不同,但基本轨迹一致,工作了,有稳定比从前长足的收入了,虽然还是公司里的穷人阶层,但好歹比学校里强,于是到处玩玩转转,垒窝筑巢,养育下一代。。。至此为止,除了票子不多,七屁股的债还了六屁股 - 还是剩一屁股的债!从此就过上了美国房奴的(呵呵,居然还被不少国内人士羡慕的)“美好”生活。
但是,说句大实话,美国的生活是繁忙平淡辛劳有余,而舒适热烈悠闲不足,万事事必躬亲不说,大小节日也是孤独思亲;作为第一代移民,心底有万千困惑与难以名状的纠结,好与坏的权衡,利与弊的取舍,这之中酸甜苦辣万千滋味岂是几句话可以概括?虽然也有教会,华人组织开展的活动,但背井离乡的多少被边缘化的感觉让孤独始终是挥之不去的乡愁。
呆一辈子?还是海归?这恐怕是万千海外华人心中的痛!每个人都想找一个好位子,容颜焕发地回去也行,但是这样的机会不会垂青每一个有此心的人。而且时间地域还是多少局限着对国内的了解。就此放弃国外的生活?哪有那么轻易可以放弃?这种心态与当年知青返城大不相同,但在矛盾挣扎的心理层面想来还是有一些共性的。
渐渐地,当生活这棵小树苗长成了大一些的树,你会发现生活变得有如机器一样的运转,有的人等到了孩子长大了,也彻底失去了举家回国的基本条件,有的人盲目回国,也难免在国内并不好混的水里感慨还是国外好。。。总之,千千万万海外华人,各有欢乐,各有伤悲,各有取舍,各有心结,最后都一致地化为了一句代表第一代移民心声的感慨:出国容易回国难啊。。。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