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里同事们的几个小故事
1. T
印度同事, 跟我聊过他多年一直转钱给他在印度的父亲治病。每个月转1千多美元, 所以他的父亲可以用美国的进口治疗。 跟他父亲一起治病用印度本土医药的病友们都早早去世了, 但他父亲却可以见到2个孙辈的相继出世。
这件事给我印象挺深的, 不由联想到中文世界最近的时髦词“躺平”。 躺平怎么给老父亲治病呢?
有资本躺平的, 都是有福气的, 是“前人栽树, 后人乘凉”里的后人。 这个“前人”, 也许是自己的前半辈子, 也许是父辈。 否则如果老小的责任都在自己身上, 就会被生活鞭打着往前走的。
那么为什么“躺平”的声音这么大?因为有能力又坚毅的个体凤毛麟角, 绝大多数人都是像我这样的平庸琐碎的普通人。 这就是普通人跟自己“和解”的一种表现。普通人人数占绝大多数,听起来自然就声音大。
不过, 我很欣赏不停学习,不停挑战自己,而且以此为乐的价值观。 创造的快乐是一种快乐的成就感, 而且让人对世界充满好奇和希望, a sense of wonder。
2. D
他的工作能力很强, 好几个专利。 但好像有时候说话很冲,咄咄逼人,让对方下不了台。
有一次去跟他请教问题的时候, 他起身去接一个私人电话, 老不回来。 我百无聊赖的坐着, 突然桌子上的诊断书投入我的视线 (放在太显眼的地方)-- 说同事D有OCD, social anxiety。 “social anxiety”让人吃惊, 因为他总是给我自信无敌的感觉。 OCD更常见了, 我们每个正常人都有一定程度的“不正常”。
从此我对这个同事D的感知完全变化, 不再是咄咄逼人, 而是他的social skills稍微生涩一点而已。
这件事也给我印象挺深的, 提醒我要学习着对他人有compassion。 这种compassion, 不是可怜, 而是意识到我们都是human being, 都有很多faults。当然这种空话说起来容易, 要做到还是要一个过程的。
3. S
S情商超高, 跟人相处是总让人觉得如沐春风。
她的老公欧洲人,是欧洲某公司驻美的高管。 所以两人都是高能力高情商。 有天中午, 我在公司附近的trail上走路还碰到了他们俩口子,手挽手很亲密的样子。
谁知道再过半年, 她发布了一个让人掉下巴的消息 -- 离婚, 改姓。 他们俩都有靠自己一个人就安身立命的本事,可以不需要对方。
与此对比的是公司里另外的女同事R , 脾气要moody一些,大伙儿都不喜欢跟她有工作上的合作。 但她是她家的sole bread winner. 所以对方需要她。她的婚姻很稳定。
由此得出的一个引申是,彼此需要的婚姻更稳定, 而不是双方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