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湘灵
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秀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寻李白》
引这几句诗作为开场,因为它恰如其分概括了李白的特征及成就。酒、月光、剑,是李白的生命组成,半个盛唐是李白的成就。盛唐诗坛的两座高峰,就是李白和杜甫,李居盛唐一半。李白嗜酒,“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嗜酒可到皇命不从;“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嗜酒可到倾家荡产;李白爱月,是明月的朋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邀友共饮;“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对友好奇;“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与友戏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高歌友人大千气象;“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沽酒白云边”,向友告贷;李白爱剑,从二十五岁仗剑辞国,交游天下。“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用剑表达愤怒;“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用剑表建功立业;“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用剑表不得志。
李白(公元701-762),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白五岁时随家迁蜀。少时既显露诗才。白出身商家,因商人不能参加科举,故此,学纵横之术、道家,爱好游侠,希望游说王公,一蹴而为卿相。二十五岁沿江由蜀入楚,入赘安陆故丞相之家,居十年,妻死,迁居东鲁任城(今山东济宁)。期间曾两入长安,求取功名。于742年,由道士吴筠、诗人贺之章引荐,奉诏入京。玄宗礼遇极隆,“帝赐食,亲为调羹”,御赐供奉翰林。白在京,依旧嗜酒狂歌,《清平调》一词既为醉后所题,深为玄宗、贵妃喜爱。曾令高力士为其脱靴,羞辱之。高力士虽为宦官,乃玄宗登基功臣,连太子都以兄事之。白终为高力士所谗,仅一年余,被玄宗赐金放还。之后,开始长达十年之久的漫游。安史乱起,入永王璘幕;及永王叛败,白受牵连,当死,得郭子仪力保,得免,长流夜郎。遇赦东归,前往安徽当涂,依附族叔县令李阳冰,不久病逝。
李白诗现存九百多首。体裁广泛。五言绝句,七言绝句清新自然,音声婉转。七言律诗,五言古诗常常突破古律,化腐朽为神奇。其古乐府诗,常为宴后酒醉所为。摆脱所有禁忌之后,内心深处的块垒,如火山突发一般,喷薄而出。字句或长或短,音律或疾或缓,犹如天马行空,大大开拓了乐府诗的表现形式,又加上想象奇特,引经用典,恰到自然,天衣无缝,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谪仙人”名号,出于贺之章口后,成为铁定。其同时诗人的诗集,多著官名,连杜甫,王维都不能免俗,《杜工部集》《王佑丞集》,均著官名,唯有李白诗集,直书《李太白集》,不加翰林称谓,大有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
李白在世日已名重当时,杜甫称其“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又称“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当时已有诗集多种刻本流行坊间。
《峨眉山月歌》,为年轻的李白出川而作。清新淡雅。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四句诗中,连用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先写山,再写水,山上的月,水中的月,一个远在天上,一个近在眼底。诗人从清溪登船,向三峡进发,前面讲了秋月,此处点明“夜发”,明朗的秋月夜里,诗人出发了。船逶迤而行,渐行渐远,亲人不见了,蜀山月影却随诗人沿江而流。故乡对诗人的留恋全在无言中。不写诗人对故乡之恋,反写故乡对诗人之恋,大江流月影,千里长随君,令人耳目一新,“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亦此意也。
李白来楚后的生活,欢快而惬意,两年后便入赘故丞相许圉(音雨)师府中,和许的孙女成婚,这一时期的诗风,平淡风雅,富有生活气息,所作《襄阳歌》,同样的醉歌,醉里的天地却有童话世界般的美丽。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篱(白头巾)花下迷。
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南朝童谣,流行于襄阳一带)
旁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
鸬鹚杓,鹦鹉杯。(鸬鹚杓:形似鸬鹚颈长的长柄酒杓。鹦鹉杯:形如鹦鹉嘴的酒杯)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濶醅(濶醅:重酿而没有滤过的酒)。
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
千金骏马换小妾,醉坐雕鞍歌《落梅》。
车旁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
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龟头剥落生莓苔。
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舒州杓(舒州的一种酒器),力士铛(音称,用力士瓷制成的酒器),李白与尔同死生。
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
歌中连用与襄阳相关的两个典故,晋朝的羊祜(221-278)和山简(253-312),皆为镇守襄阳的封疆大吏。山简整日醉歌,醉骑宝马,倒戴头巾,烂醉而归,因而留下笑柄,童歌笑之。羊祜身简力行,醉心攻吴大业,后人立碑记之。李白却以山简自拟。酩酊大醉,烂泥如也,襄阳儿童,围而观之,拍手笑歌。白甚为得意。并谓人生百年,不过三万六千日,每天都要饮上三百杯。醉眼里的汉江,鸭头绿色,好像初酿的葡萄酒,曲糟都垒成高台。千金宝马换来美妾随侍,马上唱著《梅花落》,以梅花凌霜傲雪,表其不落市俗。车旁悬著酒壶,笙管仙乐助著酒兴,心亦随之飘飘然----助秦灭六国的丞相李斯又如何?后被二世腰斩咸阳市中。刑前,与子回忆出家乡上蔡之门,驱黄犬逐狡兔之景。惜哉终成追忆,今生再不复得。早知如此,何不月下顷杯?羊祜的石碑,已是龟头剥落,羊祜的苦心,再也无人理会,无人落泪,亦无人心悲。清风朗月,又不用一钱,何不珍惜?醉如玉山将倾,多么潇洒。来来来,接著干,李白今世将如此。襄王巫女幽会事,早随江水东流去,留下的,只有月夜里,凄厉的猿声。
歌中所议,将也好,相也好,王也好,无论生前多么显赫,终归于沉寂,还是及时行乐为好。
李白经过十几年的游说,于公元742,实现“暮登天子堂”的愿望,离安徽南陵入京。作《南陵别儿童入京》纪念之。
此时的李白,因岁月蹉跎,家遭变故,许氏夫人已亡,移家东鲁,与刘氏女同居。已无年轻时的潇洒,表现出对功名的急不可待,亦对世人之冷眼,表愤慨之情。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十年努力,亦修成正果。诏书突来,喜从天降。李白从山野闲鹤,归为朝中显贵,万分激动。白酒新熟,黄鸡正肥,呼童烹鸡,儿女牵衣,全家上下,一片喜洋洋景象。接下是高歌自慰,载歌载舞,刀光剑影,与日争辉,喜悦之心,跃然纸上。想到游说圣上,功名将就,恨不飞马疾驰。汉时的朱买臣,未发迹时,以樵夫为生,以读书为业,老婆耻笑之,下堂求去。后朱买臣遭遇武帝,授会稽太守。老婆回头,要破镜重圆,买臣以覆水难收示之。我今天遭到同样之事。我要仰天大笑,奔赴京城而去,我的才华岂能久没民间!得意时的李白,是何等的自负!
李白来到长安,长安的复杂政治,超过李白能操控程度。一方面,深受玄宗厚爱,另一方面,却与卿相无缘。后世文人均认为:玄宗有眼无珠,李白怀才不遇。其实并不尽然。姚崇,宋碧,张九龄,都是玄宗所用,唐之名相。李白近侍皇帝左右,一年有余,并无一篇如李斯《谏逐客令》,贾谊《过秦论》一样的政论之文留于后世,倒是有《清平调》一词。属于风花雪夜,笔下千言,纵论国是,胸无一策之人。且诗人气质,治国不宜。后世南唐后主李煜,北宋徽宗赵佶,红朝太祖泽东,既是明证。
《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诗中以瑶台仙子比贵妃,以霓裳羽衣衬托贵妃出水芙蓉的娇美浓艳。以巫山神女心生忌妒,惊艳贵妃之美。最后以名花倾国两相依托,花既是人,人既是花,化解了君王的无数烦恼。吹捧贵妃已达极限,而不觉肉麻,可谓匠心独到。
李白得不到希冀的权位,初时醉于市井间,后来愤而请还。李白的悲剧在于他混淆了诗才与治才的区别,赐金还乡后,诗风大变,满腔的愤怒之火,在政治抱负不得施展的同时,以诗作为发泄口,以火山喷发般的火热,在酒精的麻醉下,喷薄而出,横行笔端--“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从此中国产生一位天才诗人,少了位平庸政客。
“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投壶多玉女”(《梁甫吟》),“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行路难》)“我且为君捣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江夏赠韦南陵冰》)”,无不是愤慨之言,好在那时无文字狱,亦无“打右派”之虑,可以大胆发泄。其《梦游天姥吟留别》,更以寄情山水为托,啸出“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海客谈瀛洲,烟波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明为记梦,既有长安现实依据,又有屈原《九歌》之影。海上仙山,遥不可及。越中天姥,云霓可睹。吴越剡溪,年轻时的李白,曾经想往。“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溪”,为当年出蜀之作。天姥山,因山中听到仙人天姥歌声而得名。梦里的仙山,竟然风光超过五岳。与之相对的天台山,虽然有四万八千丈之高,还倾倒在下,甘拜下风。南朝谢灵运,为谢玄孙,一生淌漾会稽、永嘉、庐山山水之间,袭封康乐公,身兼贵官诗人于一身,为李白的偶像。谢曾创制登山木屐,屐齿可以前后装卸,用于上山或下山。李白梦里飞往,沿著偶像的路径,旧地重游,见到海上日出,听到天鸡高鸣。千岩万转,迷花倚石之间,天色突然暗淡下来。继而熊咆龙吟,层巅深林为之颤栗。接著是,雨夹天色,烟升水上。此应为李白飞临瀑布之感,笔者曾乘游船,处身美加边境的大瀑布中,真可谓:熊咆龙吟,山河失色;云蒸霞蔚,日月无光。突然之间,雷光电闪,山崩地裂,洞天神府,豁然开朗。金台、银台、日光、月色,交相互映。“云之君”身披彩虹,驭驾长风,虎为之鼓瑟,鸾为之驾车,仙人们列队迎接。诗人为梦所惊,突然醒来,烟霞明灭之后,枕席依存。虚幻之后,返归现实。
世间行乐不过如是,暗示出长安的幸遇,依稀如梦幻之景。还是骑著白鹿,名山求仙为妙。又怎能:低三下四,毫无尊严;侍奉权贵,使我心烦。
壮丽的山青水色,暂时平慰诗人心中的愤怒,忘却凡尘的不平。十几年后,安史之乱暴发,李白躁动之心,重新萌发。投怀永王璘军中。李白错估了形势,认为又是西晋末年,五胡乱华再现。“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得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李白自比东晋柱石谢安。结果,他辅佐的永王,没能成为中兴晋室的琅琊王司马睿,反成肃宗刀下鬼,李白受迁累,终遭流放夜郎罪。李白中途遇赦而返,作《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表现出诗人日奔千里,早日逃离苦海的愉快心情。此时的李白,时年五十有九,已不见年方二十五时,顺江东下,故乡对己,水流残月,千里相随的依依恋情。代之以万重千山,一日而还。渔歌中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在诗人眼里,反倒变成欢快的回家变奏歌。这就是诗人!同样的世界,依自己的心态,变幻无穷。这也就有了情调,有了灵性;有了色彩,有了意境。也就有了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