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 悠
今天看到一篇有关朋友的文章,里面大谈“忽悠”。现在把里面的一段引来。作为自己收藏。
人们一提到忽悠,就认为是贬义词。其实并不全然。忽悠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夸大的褒义词,至少已经成为一个诙谐的中性词。
以前收到一条短信:“国家忽悠国家,叫外交。政府忽悠百姓,叫政策。百姓忽悠国家,叫犯罪。领导忽悠百姓,叫号召。百姓忽悠领导,叫捣乱。父母忽悠孩子,叫教育。孩子忽悠父母,叫欺骗。男人忽悠女人,叫调戏。女人忽悠男人,叫勾引。男女互相忽悠,叫爱情。” 看来,忽悠已经进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了。
据考,“忽悠”一词是来自北方一带的俗语,在东北尤为流行。本来,忽悠有“胡说”、“谣传”、“设圈套”、“欺骗”的意思。如对某人表示怀疑,就可以这样说:“你别听他忽悠你了”。 后来,“忽悠”一词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有了“吹牛、煽动、鼓动”的意思。再后来,就有“劝说、鼓动、怂恿”的中性意思了。比如,要做某件事,考虑到很多人有顾虑可能不愿意做,我们就可以说“我们去忽悠忽悠他”。在譬如,如果夸某人的公关能力强,你会说“这小子挺能忽悠的”,就像你说“这小子很能折腾”一样。
而真正把忽悠一词推广到全国的是赵本山。忽悠,随着赵本山的忽悠,把拐、轮椅、车卖给小范,这“忽悠”一词一下子火了一把。自打赵本山的小品《卖拐》红遍大江南北之后,“忽悠”就成了家喻户晓的口头语。
“百度百科”有个词条对“忽悠”的解释让人拍案叫绝,忍俊不禁:“在忽悠这个词语在人们生活中出现的短短几年时间里,中国的经济有了空前的发展,人的健康水平有了质的突破,人们的道德达到有史以来最高水平。文化百家争鸣,政治空前的统一,人们生活水平和世界接轨。社会更加繁华,更加安定,更加友爱,更加和谐了。因为忽悠的存在,社会建设更加的安定,发展得更加快,人民物质水平大大的提高,大大加快了建设和谐社会进程。”
看来“忽悠”不一定是坏事,主要看是谁在忽悠,在忽悠谁,为谁忽悠 ……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8226; | 忽 悠 |
8226; | 前三十年 + 后三十年 = 未来三十年 |
8226; | 贺 新 年 |
8226; | 中国扩大内需,靠的是零利率和消费券? |
8226; | 加拿大人也喜欢海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