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史话三、汉字和先秦诗歌(再续)

来源: 龙剑 2020-07-30 07:39:52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145 bytes)

    中国文学史上诗歌创作一直是文学的主基调,其中《诗经》是现实主义的源头,而《离骚》则被视为浪漫主义的先河,二者被后世文人合称“风骚”,成为我国诗歌的两大源头。

    先秦时代大致有三种场合会有歌唱的需要:老百姓抒发感情的民歌、会盟宴乐中助兴的曲调和祭祀祖先时奉献的乐章。这些歌词经过孔丘(前551—前479)的收集整理最后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末编定成书。《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作品。产生的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以及湖北北部一带。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人士,绝大部分不可考。《诗经》共分风、雅、颂三类,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 ,有诗160篇,是各地区的民歌;雅共105篇,分“大雅”和‘小雅” ,其中大雅31篇是周民族的史诗,小雅74篇是周王室的雅曲;颂分“周颂”、“鲁颂” 、“商颂” ,有诗40篇,是宗庙祭祀之礼乐。从创作时代看,大致可以确定:“周颂”全部和“大雅”的大部分是西周初年的作品;“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大部分,是西周末年的作品;“国风”的大部分和“鲁颂” 、“商颂”的全部则是东周以后至春秋中叶的作品。

    《诗经》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l)祭祖颂歌,主要保存在《大雅》和“三颂”中,其中以《大雅》中的五篇作品:《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为代表,叙述了自周始祖后稷建国至武王灭商的全部历史;(2)描写古代田猎、畜牧和农业生产的情景,《七月》一诗就是叙述了农夫一年四季劳动的过程;(3)描写战争和徭役的情形。如《采薇》、《东山》;(4)控诉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如《伐檀》、《硕鼠》;(5)描写爱情和婚姻。如《关雎》是歌唱美好爱情,《氓》则反映不幸婚姻。总的来说内容上以抒情言志之作为主,从此以后抒情诗就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周礼•春官》中有这麽一段话:“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后来汉人作的《诗大序》又把“六诗”改为“六义”。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所包含的内容,赋、比、兴是古人根据《诗经》中的作品所总结出来的三种表现手法。赋,就是铺陈直叙,叙物以言情,《郑风•将仲子》是一首用赋手法的典型;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周南•关雎》用的就是比的手法;兴就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周南•桃夭》就是因桃的花、果、叶而起兴说到家庭生活的和美。《诗经》创立的比兴手法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独有的民族文化传统。比和兴,两者的特点是含蓄,作诗也要求含蓄而忌直白,比兴就成为我国诗歌广泛使用的艺术表现形式。《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言二拍是劳动的节奏,是古人最熟悉的(很难想象劳动中会用圆舞曲的三拍子,以前有部喜剧片《锦上添花》,韩非扮演一个知识青年,创作了一首三拍子的抬木头的劳动号子,结果全乱套了)。四句独立成章,隔句用韵,但并不拘泥,富于变化。许多诗常常冲破四言的定格,而杂用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或八言的句子,因此显得错落有致,具有自然的节奏。《诗经》在章法上多为重章叠唱的复沓结构,即每章字句基本相同,只换少数词语,反复咏唱。这样的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和节奏感,同时对动作的进程和诗人情感的变化起作用。叠章以外,《诗经》还往往叠句叠字,尤其是双声(声母相同)叠韵(韵母相同)字,对刻画形象,详尽地表达感情,起到了很好的修辞效果;同时诗歌在演唱或吟咏时,音节舒缓悠扬,更富音乐美感。

所有跟帖: 

謝謝,學習。 -秦照- 给 秦照 发送悄悄话 秦照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30/2020 postreply 08:03:27

加跟帖:

  • 标题:
  • 内容(可选项): [所见即所得|预览模式] [HTML源代码] [如何上传图片] [怎样发视频] [如何贴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