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具体年份不记得了,但是我父亲被调到小镇工作,住的地方通常两三年就换一个地方(在同一个单位的大院里),所以很多事情我都靠记得在哪个房子发生来推断年份。
我妈是农村户口,那时候所有的小孩都只能跟母亲入户(随父亲入户的政策首先在深圳试点,约在2000年左右)。我小时候就自然是农村户口,直到我妈转为城镇户口的时候。在农村户口的最后一年,我的口粮是每月十多斤稻谷。小时候只有过年才吃鸡,生日时有一两个鸡蛋,就很高兴了。平常老是吃苋菜,很涩。有时还吃老鼠耳(一种野菜)。早餐经常是番薯、芋头。过年回到城里爷爷家,吃得东西才多一些。大姑姑留在城里,经常会留一些东西给我们家。
到了1978、79年的时候,可以自己多养鸡了,我们家就让老母鸡孵一窝自己养,结果十几只全都一起长大,连续吃了好多只,是我第一次感觉到不过年不过节也可以吃鸡肉的时候。那时养鸡经常会遇到鸡瘟,不是所有鸡都能养大的,我们那一窝鸡算是幸运的。
然后就有人从香港回来设胶花厂、玩具车、制衣厂,周围的邻居姐姐们去上班赚钱,手头下子宽松了。我们家的都还在上初中、小学,我爸不让我们去干,显得比较不宽裕。
然后听说中山那边有养鸡场,大规模地养鸡,鸡蛋运过来到我们的自由市场卖,比本地的鸡蛋便宜很多。大家都十斤二十斤地买。某家居然做起了蛋糕(蒸的,不是烤的),我们家也学了,把蛋打得发起来的过程,在我看来很神奇,现在看来简陋的蛋糕,当时显得那么的美味。
谁要是说毛泽东年代的生活好,和我的亲身经历的严重不符。
我小时候在广东,食物多起来是在78、79年之后
所有跟帖:
•
谢谢你的回忆,历史总是普通人一段一段生活亲历集结而成的
-注册了不能发言-
♀
(0 bytes)
()
07/24/2015 postreply
19:07:23
•
是不是吃毛泽东时代的存粮。毛泽东时代存了够吃三年的存粮。从八十年代起,开始大规模地进口粮食。社会是进步的,基础是毛泽东时代打下的
-Weipan-
♀
(0 bytes)
()
07/25/2015 postreply
10:40:18
•
不对。从81-84年,大陆生产粮食过多, 出现贮存问题, 亦有腐烂问题, 胡赵对此发出指出成立行业协会协调,
-GRT-
♂
(105 bytes)
()
07/25/2015 postreply
21:22:57
•
亏你敢想。毛年代都不够吃,能存到后来?鸡和鸡蛋都是放开政策以后养的,所以才有大量的可以吃
-L1-
♂
(66 bytes)
()
07/26/2015 postreply
21:01:29
•
毛泽东时代被封锁,技术水平低。改革开放,让外资进入,带来了技术进步。当技术进步到一定程度,私有资本集中所有财富,会带来另外的社会
-Weipan-
♀
(25 bytes)
()
07/25/2015 postreply
10:4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