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而然:既坦坦然于国格,何戚戚然于人格?

自然而然:既坦坦然于国格,何戚戚然于人格?

发布: 2012-3-22 10:31 | 作者: anodyneim | 来源: 毛泽东旗帜网 | 点击: 1395 | 回复: 2

自然而然:既坦坦然于国格,何戚戚然于人格? 

作者   日期  2012-03-20

 


【本文大意】坦坦然于国格却戚戚然于人格,这确是令社会很难理解的“独立人格”。谁对这样的社会感到“忧虑”,自个儿憋着一股子“勇气”,不买这个社会的账,这个社会就不买谁的账。这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改变的“天道”。


自重于自家的人格,为不被理解而痛苦,戚戚然于眉眼间,这并不错,如果与动不动就喊一嗓子“你是不是男人啊”“咱是爷们儿呀”的衣裳架子们比起来,那更是文化、国学得很了。但这只是与他们比。如果仅是戚戚然于独立人格受伤,而坦坦然于国格轰然倒地,就没有多少值得在世人面前夸耀的地方。察访灾区学子,哭慰矿难遗孤,振臂高呼口号,慷慨引经据典,这都应该,但是对于东海之事,南海之事,藏南之事,疆北之事,却只是嗫嚅两声“反对”“不满”,连对方是否听见、听明白了尚未搞清,就没有了下文,请问:这国格又谈得上几分?今天这儿是“战略伙伴”,明天那里是“政治互信”,称兄道弟的热乎劲还正在兴头上,“加税制裁”中国造的大棒就打了过来,打在头上梆梆响,还翻着白眼说什么“无碍于中美经贸大局”,阿Q似的,这国脸安在?毒奶毒肉,假药假医,伪文伪凭,动车相撞,霸匪横行,世界关注时刻,不见了振臂高呼,不见了慷慨陈词,“怒斥”一阵、“免职”数人,功夫全下在教训百姓有没有“理性”、献不献“大爱”上了,请问:这让国人如何去认同什么“独立人格”?


有一点值得说明,这种对于“独立人格”的不予认同,并非一开始即如此,如“谣诼不断”所云。不,即使“左”极如“乌有之乡”者,“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响彻九州之初,也是“新政”“新政”地欢呼万岁的,只是春去冬来,年复一年,少无所学,老无所养,住无所居,食无所安,于“性工作者”大军之外又多出了一支“生工作者”大军来,才渐渐由拍巴掌变成了拍砖头。百姓说,十年了,你就是办利索了一件事,大家也就过去了,不是衣食住行、里里外外,实在找不出一条像样的来吗?就说那最大的“德政”免了农业税吧,谁不知道是从这个兜里给了你,又从那个兜里掏出去了呀。老百姓谁想“折腾”呀,不是小孩子喝了奶就尿不下来尿来活活憋死了吗?不是半夜里睡着觉就从被窝里拖出去拆了房子吗?不是想种地没有田、想打工不给钱了吗?不是想喝水水黑,想喘气气黄了吗?


这么里里外外、前前后后地一比较,从“坦坦然”到“戚戚然”,自“然”而“然”,这个社会也就很难理解谁谁的“独立人格”了。对这样的社会感到“忧虑”,自个儿憋着一股子“勇气”,那自然是自个儿的事,但谁不买这个社会的账,这个社会就不买谁的账,这却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改变的“天道”。
19660901 (2012-3-22 15:26:35)
谁不买这个社会的帐,这个社会就不买他的帐,这就是天道。
wdddh (2012-3-22 15:46:47)
好文章!谁不买人民的账,人民就不买谁的账,这却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改变的“天道”。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