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踪新语

追踪记忆, 分享旅途拾零
个人资料
正文

访问尼赫鲁 - 印度领袖对中国抗战的态度(下)

(2021-07-03 18:09:39) 下一个

访问尼赫鲁 - 印度领袖对中国抗战的态度(下)
 

从雅格那乘车到了孟买,又从那里到巴都里(Bardoli),国大党执委会正在举行会议的地方,在那里会见了尼赫鲁(Jawaharlal Nehru)。
 

尼赫鲁做过两任国大党主席,他在印度的势力,只次于甘地,青年尤其信仰他,甚至有人说他是青年的偶像。
 

我们是上午到的巴都里,尼赫鲁派他的书记用汽车来接我们到他的住所休息。这是很清净的一个所在,本来是一个织布厂,现在停了工。甘地第一次不合作运动就是在这里发动的。
 

到了中午,有几个人走进来,趋来同我们握手,这就是尼赫鲁先生 。他的态度非常和霭可亲,谈了一会,就请我们去午餐,同餐的大半是国大党的执委。餐后又谈了一小时,关于中国的部分已经发表过(见《译报》),现在把他关于印度问题的意见摘要的记在下面。(略)
 

我们告别的时候,尼赫鲁又给我们照了一个相,并答应我们写两篇东西,一篇给中国学生,一篇给中国民众,后来这两篇东西都寄到我们的船上来,一篇是勉励中国学生在艰难中奋斗,一篇是希望未来的新印度和新中国握起手来,把东方固有文化和西方的科学冶为一炉,以创造世界新的文化(译文均载《译报》)。
 

尼赫鲁的政治认识(注: 非武力),表面上与甘地无大分别,但实际上是不同的。比如关于非武力一个问题,尼赫鲁说:"我是接受非武力方法的,不但我个人喜欢这个方法,并且它也特别的适合于现阶段印度的斗争。但我曾屡次声明,非武力主义,于我并非天经地义。虽然我觉得非武力比武力好,但我宁愿用武力而得自由,不愿用非武力而为奴隶。"
 

我们离开巴都里,又回到孟买,晤见一位妇女运动的领袖甘华立女士(Kapila Khandvala), 她是一个热诚地拥护中国的人,不但见于言论上,也见于行动中。… 在上船的那天,她约了一位学生领袖,一位工人领袖来和我谈话,可惜因时间匆忙,只同他们谈了半个钟头。…
 

关于抵制日货一事,我们同甘地、尼赫鲁、波士和其他国大党领袖谈过。他们说,印度人虽同情于中国,但抵货一事,尚无积极行动,而原因大概是: 1) 重要的经济权不在印人手里,2) 印度民族工业尚幼稚,抑制日货后,不得不买更昂贵的外货,3) 印度本身问题已够复杂,无力外顾,4) 做日货买卖的,回人居多,恐加重印回冲突。但全印大会已设援助中国委员会,除派遣医疗队到华外,又在一九三七年九月三十日和一九三八年一月九日两次举行中国日,为中国宣传及捐款,这已经是很值得我们感激的了。

访问甘地 - 印度领袖对中国抗战的态度(上)
访问泰戈尔 - 印度领袖对中国抗战的态度(中)
访问尼赫鲁 - 印度领袖对中国抗战的态度(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萍踪新语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半岛人' 的评论 : 感谢介绍当时的背景,评论中肯。印度独立运动领袖没有明确支持抗战,只表示同情,却要蒋支持印度独立。蒋回国后高调宣布,得罪丘吉尔和英国。丘在二战期间报复,截流中国战时物资,战后印度独立时又埋下中印冲突种子。蒋想当亚洲领袖的莫名道德感和战略失误,贻害至今啊。
半岛人 回复 悄悄话 抗战时期,蒋介石曾到印度和甘地商谈,希望印度支持中国的抗战,共同打击日本。但印度的政治人物更关心如何把英国人赶出印度,对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却无所谓。结果蒋介石空手而归。
当时的亚洲,除了中国是半殖民地,其它基本上都是欧洲的殖民地(除了菲律宾是美国的殖民地)。日本是打着把欧洲人赶出亚洲的旗号占领亚洲各国,对这些殖民地来说,欧洲人殖民和日本人殖民对他们没什么不同。所以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基本上没有得到亚洲其它国家的支持。
所幸中国坚持了下去,并在美国的帮助下打败了日本。不然亚洲的历史要完全重写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