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读书人

旅游散记,生活随笔,分享心得,结交朋友
正文

熔断是必需的,但熔断点定错了

(2016-01-10 09:21:10) 下一个

前段时间微信上流行的新词“赵家人”,这周被另一新词“熔断”所取代。所谓的新年新气象。中国的股市新政策“下跌7%就休市”实施第一天就派上用场了。没隔两天,周四又再次“熔断”。美国各大媒体连篇累牍地报道中国的股市,经济,和人民币。我有个同事跑过来问我是不是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不懂市场?华尔街的精英朋友们在微信群里也大都是批评和失望。

我的观点是:熔断是必需的,但熔断点定错了。

作为系统最复杂,管理最精细的美国股市也是在1987年10月的“黑色星期一”之后才建立熔断机制的。在格林斯潘的回忆录里提到,因为新兴的程序交易和投资组合保险(Portfolio Insurance)触发踩踏,一日之内,股市指数下跌超过20%,蒸发了近五千亿美元。吸取教训,定的一级熔断点就是7%。后来又多次优化改良,从百分比变成绝对点数(譬如,道琼斯指数一级熔断点是1200点),并且每季度都更新调整。按照道琼斯指数17,000点算,1200的熔断点大约是7%。为什么老美可以用7%,中国就不能?老美也是在错误中改良,为什么中国就不能摸着石头过河?

问题就出在这里:中美两国股市的风险不同。美国标准普尔指数过去10年(包括08-09年经济危机),每天的波动率大约是1.25%;7%的熔断点相当于五倍半的标准差(sigma),理论上每十年才会发生一次。因为实际并非正态分布,现实中发生概率要高很多,大约每两年一次(过去14年发生过7次)。但中国的沪深指数的日波动率大约1.8%;A股的日波动率更高达2.75%, 7%的熔断点仅仅相当于两倍半的标准差,即使理论上都会平均每年发生四次,现实中发生概率更高,平均每40个交易日就会发生一次(过去2年发生过14次)。

如果真的仿效美国股市,根据我的粗略估算,沪深指数的一级熔断点应该设为10%,而A股的一级熔断点应该设为15%。坐在火车上闲得蛋疼,我在计算机上用随机过程里的几何布朗运动(GBM)对A股做了个随机模拟,分1000条随机路线,往前看四年,得出的模拟结果正好印证15%的熔断点与美国标准普尔指数的7%的熔断点吻合。当然根据中国的特殊情况,也可以把A股的一级熔断点下调为12%,避免极端情形下的恐慌性和反馈性抛售。

齐白石曾说:“学我者生,像我者死”。现在初步看来,这个7%的熔断点的设定让人觉得有点生搬硬套了。不管政策制定者是否有其他更深更长远的考量,事实说明这是个政策错误。如果开始定为8%或9%,至少说明还做过深入细致的数量化研究。中国有这么多极聪明的人,并且一个学金融的本科生就完全可以轻松做这些量化分析,为什么就没有传递给政策上层呢?

《左传》的《曹刿论战》里写到在曹刿进见前,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我不是自不量力地自诩曹刿,但中国这么大的经济和市场总量,一个看似小小的误差,带来影响和损失是巨大的。套用艾青的一句话:“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老粗 回复 悄悄话 真应该组织那些草包们一起学习一下这个帖子。
老粗 回复 悄悄话 分析可圈可点,还有文笔极佳!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