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云

看的透想的开的人,处处是春天。
正文

消失在街角的孩子,从未走远。。。。。。

(2019-09-30 07:33:15) 下一个

我一直想着在孩子成家以前全家一起出去度个假,否则以后恐怕更难聚在一起了,和孩子们提起这个想法,得到了赞同,几经商讨决定坐阿拉斯加的游轮度假,孩子们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终于顺利成行,全家在西雅图会合,登上挪威号。

此后发现这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解决了吃喝问题后,剩下的就是放松心情享受美食美景,特别是亲情,女儿已经多半年没见了,儿子也有几个月没见了,非常的思念,有儿女陪伴,日子是舒心,一起参加活动,开开心心玩儿,一起聚餐,其乐融融的度过了美好时光。

阿拉斯加行程有船上/陆地交替活动,使整个行程变得有趣。更有趣的是角色转换,这次孩子们成了主导,一路上陪伴照顾我们,船下的自选活动也早由儿女安排妥当,我们跟着走就是了,当真享受了一把,感受到孩子们长大了,懂得陪伴父母了。想起当年对孩子和父母会亦行亦远的忧虑,有点儿释然了。

龙应台的名言”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曾经引起众多妈妈们的唏嘘,家有儿女初长成的妈妈们面对孩子们的叛逆,自以为是,和父母渐行渐远的状态一筹莫展。我当年也非常理解龙应台的这段话,忧虑着长大的孩子就向鹍鹏展翅,越飞越远,不再恋家,不再恋父母,就象断了线的风筝,回过头来看,实际情形似乎并沒那么坏,至少在过节的时候,孩子们会想着赶回来,和父母一起过节,这次的全家一起度假更加的让我感受到我们牵挂着孩子,孩子们也牵挂着我们,只是没有像我们那样强列,牵挂的方式有所不同。我出门前有点儿牙疼,孩子们打来电话一再叮咛要去看牙医,把牙痛的问题解决好。

龙应台描述的是孩子们成长过程的一种常态,一个阶段,其实长大的孩子,心智成熟以后会有一种回归的迹象/或许是我们自己我们适应了新的状态?孩子们在社会上闯荡了几年后,日益变得成熟,较能公正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对第一代移民的父母也有了更多的了解,便多了一些尊重和宽容,生活的磨砺也让他们或多或少的学会感恩。

最有趣的是在阿拉斯加观赏三文鱼的回游,每年的秋天,成千上万的三文鱼成群结队的逆流而上,它们不畏艰险,历经七磨八难的煎熬,坚持回到它们的原岀生地产卵,孕育新的生命,场景颇为壮观,也许这样做是遗传和基因使然,并不是一种自觉的精神意识。但这一现象在人类看来,依然令人感动,令我们思索和振奋,联想到在美国长大的孩子们跟随着父母四处徒迁,大多没有故乡的概念,家的概念恐怕也是父母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回家看望父母就是一种回归的现象,也是一种本能。

回想这几年与孩子们共同成长,在期待与惊喜,失落与欣慰的交替中度过,逐渐的领悟到我的孩子仅是我的衍生物,她/他们不是我的延续,更不是我的翻板,我不能用我的经验与观念去评判他们,也不能用我的思维模式去要求或干涉他们的生活,要学会和孩子们做朋友,做亲密的朋友,在关键时刻可以表达一些见解,或提一些建议,仅此而已,切记回避说教之嫌。我过好自己的生活,健康,快乐就是对孩子们最好的支持。我认为孩子们只要做到了身强体健,阳光自信,有生存技能 (相对稳定的职业)就不必担心,其它的都是锦上添花。想想我的俩个孩子各有千秋,努力向上,足以欣慰。

度假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享受美景,美食,其乐融融的亲情,全家达成共识,尽可能以后每年全家度假一次,强化家庭纽带。

分手前,孩子们问我 “Hi mom,where are we going to have our next vacation ?may be Hawaii ?” 我乐了,正中我意,”I am very happy to hear that and looking forward to!”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