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京的第二天,不顾时差带来的昏头昏脑,我就去人民大会堂听了一场“红色经典之旅”音乐会。这场音乐会早在一个月前就大造声势,描绘成以音乐史诗再现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的一场盛会。由首都党政宣传部门,几大音乐团体共同举办。 原以为天下独此一家,非听不可。后来才发现这种音乐会早已多若牛毛。我是初来乍到不摸行情被国内的市场宣传涮了一把。
夜晚的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和熙的晚风习习吹来,很是爽意。我注意观察了一下入场的听众。由于音乐会是以大众所熟悉的历史歌曲为卖点,来听的人们从衣着打扮上,明显不像音乐业内人士。大都有了点年纪,带着小孩子,二十岁上下的年轻人不多。很多人站在大会堂里外的景点边照相留念。
入座后,看到很多小孩子在场里跑来跑去,观众们也是旁若无人地说笑,我就心说不妙,看来这场音乐会是有的听了:不是音乐本身,而是观众的吵闹。果然,当人民大会堂的钟声响了3下后,场里还是闹哄哄的,倒像个马戏团的场子。中间,手机的铃声,小孩子跑的声音,从没断过。难为了台上的乐队和演员,见怪不怪,照样演出。真是让人无可奈何。中国人民当面不说背后说,会上不说底下说这种坏毛病在人大会堂这种庄严的场合也改不了。还是一代代地传下去。
大会堂里有一班人在卖节目单,一张要价20元。卖的人全是衣冠不整的毛头小子。我反正是没想到也没见过穿着白背心在宏伟的大堂里卖东西的。 心里以为是倒爷“倒“进了人大会堂,就没有买。向邻座借了他的节目单看了一下,是广电部, 总政,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的。
演员们一出场,全是穿军服的。合唱队员的岁数也都很大。我倒有点糊涂了。这在节目单上可没说明啊。合唱队有4排,足有200人。乐队也有70人。有位朗诵大腕陈x作为主持人,是广播艺术团的,其嗓音深沉,洪亮,颇有顶梁柱之风。中间穿插着另外两位朗诵者的表演,也是一流的艺术水平。我本来收集了第二天的报道为资料,可惜在装箱时忘了,所以不能道出这三位的大名。连带着,我也无法细说中间的歌曲和演唱者。这是一大疏忽。
歌唱的曲目是从小就熟知的。 刘秉义老先生出场唱了《西江月—井冈山》, 《我为革命献石油》等几首曲子。老先生虽70岁了,声音益发洪亮通顺。不看人的话,你不会猜到这是一位老人的演唱。他唱完后,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所谓 “姜是老的辣,“ 在刘先生这里是真的如实写照。 尽管观众再三鼓掌要求返场,老先生也没再出来。大概是真累了。年岁不饶人啊。
总政歌舞团的3位新秀, 演唱了《南泥湾》,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绣金匾》,《我的祖国》,《红梅颂》等著名歌曲。演唱的次序是按照历史进程排列。3位女演员唱的全是一个调子,嗓子也恍若一人。都是那个彭丽媛类型的甜的发腻,嗲的叫人起鸡皮疙瘩的衣钵传人。说好听点,大概是一个老师教的吧。
《我的祖国》,这首名曲,我迄今已听了20年。是车里必备的唱片。这还是第一次听大乐队,合唱队和独唱的现场演出。其震撼力,是可想而知的。听着听着,我不禁眼含热泪。海外居留二十年,何曾忘了这首歌, 何曾忘了我的故土啊。每次听到它,心里都是百感交集。 这首歌,观众对它的反应也最热烈,足见好歌的艺术魅力是经久的。
有位军队男高音,恕我忘了他的名字。其音质纯亮,素养非常好。他演唱了《红星照我去战斗》这首歌。这位唱得就比他的长辈“李双双大师“ 要好。 起码不女里女气, 一反总政歌舞团男声合唱队的“传统。“ 这里说女里女气,不是对女人不尊重。我很喜欢这位新男高音。听他唱歌很轻松,不用担心他会唱破嗓子。在感觉上,甚至比听多明戈后期演唱的歌曲还好。
观众反映最好的,是一个13岁的陕西延安来的男孩子,张敏。他全身红色的衣服,扎个白头巾。大方地清唱了一首《翻身道情》。唱的是地道的陕北方言,要多土有多土, 要多夸有多夸。 土得掉渣,夸得可爱。 不曾训练过的直嗓子可劲地和夸张地 “喊“ 出了全曲还没走调。 一曲还没唱毕,全场已是叫好声不断,笑成一片。就他一人的表演,我觉得已值回280元票价。他的表演,毫无造作,矫情,带着强烈的黄土高原气味。夸张的土腔,底气十足近乎喊叫的歌声,把全场观众都迷住了。 他唱完后,掌声持续了一分钟之久。全场的人笑逐颜开。指挥等了半天才进行下个曲目。
压轴节目是扮演毛泽东的演员,古月。他一幅毛爷在延安的打扮,模仿着毛爷的讲话口音,向全场作了一场报告。 是毛爷在延安中共七大上作的报告。在观众的掌声中,他摇着手,摇摇摆摆地走回去,状如毛爷向大家告别。他的扮演,也是惟妙惟肖,尤其是把毛爷的尖细的湖南声音学得很有一把样子。
在他将走回去时,乐队也及时奏起了毛爷的颂歌,《东方红》。其气势恢宏,一下将全场观众的情绪提到高潮,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起来了。我看看周围的观众,人人脸上放光,神情肃穆。领袖的魔力? 艺术的力量? 这可说不清了。这红色热潮难道真地说明什么吗?但愿人们是怀旧,不是别有它意。
我想,不过是怀旧心理。 我虽也常听这些老歌,可绝不想再看到毛爷的时代。后来,我上网查了一下。 近2年国内文艺界掀起一片红色浪潮。全国各地的文艺团体都举办红色老歌的演出。而且卖座还颇理想。全国上下兴起红色怀旧的风潮。但愿这只是昙花一现。 毕竟,那个红色年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毛爷的红色政权,代表着血腥暴戾,是历史的反动。
这里顺便提一句,后来我在报上看到,合唱队为首都老战士艺术团,这是原来各军队文工团的退休人员组成的。人家属于玩票性质。其合唱水平自不能苛求。伴奏的乐队,打的旗号是总政交响乐队。 可是这个乐队的吱拉之声叫我哭笑不得。乐队的声音毫无层次。听起来就是一帮乌合之众的业余水平。我大惑不解, 这总政乐队如何会次到这水平? 老爸解释说,现在各军队文工团缩编,都不能独自撑起一台节目。所以,就出现“组台”这种办法。就是从各文工团里拉几个来,少什末,补什末。组成一个完整的乐队演出。这样,所不能保证的就是质量。临时组建的,合练有限,当然听起来不好听。这种演出的观众是工农兵社会大众,他们也听不出来差异。你不能按照专业交响乐队的标准去要求这种大众演出的。
从大会堂里走出,将近午夜。广场上还是灯火通明。
我很想找个人说说话。一眼看到有个衣着整齐的年轻女子走在我边上,很有些端庄气质。我就过去问她的感想。她说,这都是我小时候唱的歌。听起来很亲切。我怀疑地问她,你有像我这么老吗? 她其实才30多岁。不过也是真的听这些歌曲长大的。这些歌曲在整个70-80-90年代中,还是充斥了中国的电台/电视台节目,想不听都难啊。从她的嘴里, 我证实了是总政歌舞团的演出。至于为什末节目单上没说明,谁也不知道。这位姑娘,仪态大方,安静文雅。一起走了一会儿,言谈举止很有教养。可惜,我没有敢问她的电话。主要是怕被人家误会为图谋不轨。这把岁数了,还是少惹事为佳。嘿嘿。
这场红色之旅音乐会,不论其音乐水平,起码满足了我的怀旧情绪。说这些歌曲代表了那个红色时代是不为过的。至于演唱这些歌曲的社会意义,也会有点争议。如果这些歌能在一定程度上凝结人们的共识,也未尝不是好事。作用多大,应该是君子之争。
北京之行之十四-------红色经典之旅”音乐会
所有跟帖:
• 拜读大作,和肖萧刚推出的红色经典音乐系列锦瑟相呼。 -江南之丽- ♀ (0 bytes) () 05/04/2006 postreply 18:26:26
• 太羡慕你了,我要是在北京一定去! -临风仙子- ♀ (0 bytes) () 05/04/2006 postreply 21:52:32
• 拜读老秃笔的大作,喜欢and认同你的高雅的欣赏品味和文彩! -肖萧- ♂ (24 bytes) () 05/05/2006 postreply 08:23:33
• 谢谢你的好意。 -老秃笔- ♂ (80 bytes) () 05/05/2006 postreply 17:39:25
• 借地问候江南之丽和临凤仙子,祝周末快乐! -肖萧- ♂ (0 bytes) () 05/05/2006 postreply 08:2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