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除我以外还有人这样设计。我在大约2008年前的理论概念。在2008年之后在理论上就已经把它淘汰了。更好,更稳定而更灵活的设计可以让飞行器可以几乎任意飞行。理论上除了我的波束武器的3D空域立体非针对性特异攻击原理设立的死域障碍可以威胁阻拦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武器可以将之击落或拦截,包括激光。
还有下凹曲面设计提升,是在大约2010年改进我的 KAI Fling Object (KFO)时想到的。现在看来在这方面我是有点儿井底之蛙了。当然,那时还没考虑到亚光速飞行的推力动力和常温,甚至高温超导原理。除了流体知识外,有些知识还需要从物理学,天文学/天体物理学和些许量子概念方面的知识借鉴而来。但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以为需要多么复杂的原理和苛刻的技术条件。
另一个方面,飞机和火箭发动机;人们都把焦点集中在对传统技术的改进,没考虑到对其进行彻底的革命性改造。可能是因为我对传统流体动力学是后于我的其他知识的入脑顺序吧,没有陷入惯性思考的洗脑。结合上面谈及的‘多排舵’(我不是这样命名的),可以完全在动力学上视现代最先进的飞行器为高科技垃圾。这些技术设计的使用,现在的航孩儿它娘都也成了垃圾了。
还有风洞的方面,等等。当然,所有这些在网上都不便多说。
再次多谢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