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解析】(一)从古典文明的命运说起

来源: 峻言 2016-11-26 09:52:08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8992 bytes)

自从欧洲的航海家发现了贯通全球的航路之后,世界各大洲便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地联系在一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由此而形成了全新的世界史观点及其相应的结构:对于那些具有世界性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不能再沿用传统的叙述方式,即将一个一个国家的历史叙述搭积木式叠加起来,汇总成为世界史。真正的世界史应当对一件重大历史事件从全球的角度进行观察和分析,包括其缘起,经过及其影响。

二十世纪的冷战显然是有史以来涉及国家和人口最多的历史进程,这不仅仅是对加入冷战两个阵营的国家而言。冷战中还产生了一大批从殖民地独立的新兴国家。可以说,冷战涉及、影响了几乎世界上的所有国家。所以,冷战无可置疑地具有全球性的历史意义。冷战对世界的政治、经济、科学、军事和文化等社会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至为深刻的影响,改变了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从本文开始,将尝试对冷战中与中国密切相关的一系列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从全球的视角加以解析,这种视角不仅是横向的,也包括纵向的,即以前的事件对当世的影响,这对探讨历史事件的起因是很自然的。这不是对冷战的巨细无遗的叙述,而是通过解析勾勒出冷战的历史走向及其内在逻辑。

要真正理解冷战的内在逻辑,还得追溯到古典文明时期。

 

人类文明是从分工进而产生阶级的基础上建立的。迄今为止的人类文明都是以阶级社会的形态存在,呈金字塔式结构:处于社会上层的阶级占人口少数,占据着大部分社会财富;而处于社会下层的阶级人口众多,但只占有少量财富。一个金字塔式的社会由占据顶层的精英阶级实施统治。上层阶级与下层阶级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上发生利益冲突,并导致社会地位上的对立。这种冲突和对立称之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充斥了迄今为止的人类文明史。

作为生物,每个人都有一个与生俱来的愿望:凌驾于别人之上。这个愿望可以称之为原始本能。这个本能驱动每个人在一个社会体内去占有尽可能多的社会财富,获取更高的地位。在这个过程中他要与人接触交往,其间与不同阶级产生的利益冲突和争斗就是阶级斗争。阶级斗争可以扩展到社会群体,达到你死我活的激烈程度,进而引发战争。中国历史上无数次的农民起义就是例证。

在人类文明的早期,当两个原本没有交集的民族或者社会(有的历史学家用社会作为文明的代用词)在地理上相遇时,作为群居生物,原始本能驱使他们以战争的方式把另一个社会纳为自己的附庸:这是一种效率最高的获取财富的方式,甚至掠夺对方的人口用作为生产财富的工具——奴隶,这本质上也是阶级斗争:奴隶主与奴隶的斗争。说到底,民族间的征服与反抗也是阶级斗争。

人是会思考的生物,通过思考产生思想,观念,概念等,其总和谓之意识形态。阶级斗争关乎人们的根本利益和命运,所以一定会进到意识形态领域。每个阶级都会产生维护自身利益的意识形态。占据金字塔上层的阶级要保持自己的优越地位,其意识形态一定是为固化既有的阶级差异服务,而下层阶级的意识形态或观念则是要打破这种固化的企图。以历史的眼光看,这种意识形态的对抗对历史发展的影响远大于战争所带来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政治大于军事的缘故。本文将通过三个例子的分析来说明,意识形态的阶级斗争如何决定了三个古典文明的命运。

 

第一个例子:古典印度文明。

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从中亚草原出发的雅利安人乘着马拉战车,先占据了阿富汗高原,然后推进到印度次大陆的旁遮普平原。当时的印度次大陆上松散分布着许许多多的达罗毗荼部落和王国。雅利安人花了大约一千年的时间征服了人数比他们多得多的达罗毗荼人,最后扩展到整个印度次大陆。在此期间,受当地文明的影响,雅利安人也从一个游牧民族变成了农耕民族。

白肤色的雅利安人属于高加索人种,相对于肤色黝黑的当地达罗毗荼人具有强烈的种族优越感。为了保持自己的血统纯正,他们建立了基于肤色的四大世袭的种姓制度。第一等种姓叫婆罗门,职业为祭司,第二等称作刹帝利,是为武士贵族,第三等则为农民的吠舍,这三等都是雅利安人。第四等则留给当地人,称为首陀罗。四等之下,还有贱民,被称为不可接触的人。雅利安人通过种姓制度固化了自己凌驾于被征服的达罗毗荼人之上的等级地位。

种姓制度依据的是雅利安白人种族优于印度当地深肤色达罗毗荼种族的意识形态。这一制度在整个南亚次大陆确立之后,在此后几千年中不但没有被摧毁,反而变得根深蒂固,成为古典印度文明的核心价值。这一历史事实说明,雅利安的种族优越意识形态也被占人口大多数的达罗毗荼人所认可接受。达罗毗荼人不仅被武力征服,也在心智上被雅利安人征服。

印度的达罗毗荼人并不是一开始就接受种姓制度的。他们也曾发展出自己的意识形态——蓍那教和佛教——与种姓制度对抗。其中佛教所产生的影响更大。但由于其教义本身所具有的致命缺陷,在与种姓制度的对抗中最终失败了,佛教在印度甚至已经绝迹。本文将在下一节对佛教与基督教作比较分析时阐述这一缺陷。

作为在意识形态上被征服的结果,印度的达罗毗荼人认可了自己的种族劣等地位,就此失去了反抗的意志。剩下的只有接受被强加的命运,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随着种姓制度在印度的牢固确立,阶级通过世袭,借助肤色而固化了。印度社会也因此而凝滞。既然一切皆由天定,人就不要想着去改变什么了。文明就此失去了创造的动力。

此后,印度再也没有创造出有价值的文明成果。印度甚至连自己的历史都懒得记载。有什么可记载的呢?太阳底下无新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受苦的一代接一代受苦,享乐的一代接一代享乐,堕落的一代接一代堕落,印度社会不再有新花样,印度的历史就此终结了。当然,历史实际上不可能终结。此后印度的历史是一连串被外敌轻易征服的历史。印度不需要抵抗,上层阶级可以轻而易举把外来的索求加到驯服的底层,底层因为不能通过反抗——譬如建立军功——提高自己的地位,也就没有意愿进行抵抗。所以,确切地说,古典印度文明是休克了。

 

第二个例子:古典罗马文明

大约在公元前500年,意大利半岛上一个叫做罗马的城邦开始扩张。罗马人骁勇善战,只几年的功夫就征服了周围的其它民族。公元前295年,罗马占据了意大利中部,并向南推进。30年之后,罗马与迦太基在西西里岛相遇。迦太基是罗马所遇到过的最大军事挑战。接下来的一百年里,罗马与迦太基打了三次布匿战争:第一次布匿战争以罗马赢得西西里岛结束。迦太基不甘失利,在公元前219年,派遣天才统帅汉尼拔率领一支大军,翻越冰雪覆盖的阿尔卑斯山,直捣罗马腹地,挑起了第二次布匿战争。坎宁一战,汉尼拔击溃了罗马军队,留下了彪炳史册的战绩,也埋下了日后迦太基灭国的种子:罗马对自身灭亡的恐惧。但是此役并未能置罗马于死地。罗马效法汉尼拔,派军队在迦太基附近登陆。奉召回国驰援的汉尼拔疲于奔命,最终战败,被迫与罗马签订合约,结束了第二次布匿战争。五十年之后,当迦太基又显示出经济复苏的苗头时,恐惧心促使罗马发动了第三次布匿战争。其结果,迦太基遭遇灭国之祸,城市被彻底捣毁,全部人口被掳为奴隶。此后,罗马所向披靡,接连吞并了马其顿、希腊、小亚细亚,叙利亚和埃及,统一了环地中海地区。

公元前63年,罗马用武力征服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巴勒斯坦,将其设为犹太行省。没有人能够预想到,这一征服对罗马的命运意味着什么。

自从人类在两河流域诞生了第一个文明起,美索不达米亚的战火就不曾停息过。阿凯达,巴比伦,亚述,赫梯等帝国一个接一个在战火中产生,又在兵燹中灭亡。那片土地上的主人走马灯似地更换。其中的以色列族几经战败、亡国、为奴,受尽人间的屈辱和苦难,现实生活的不幸使得他们更迫切地寻求精神力量的支持。跟其他民族一样,犹太族起先也信奉多神。耶和华本是犹太多神中的一个战神。屡经挫败的犹太族渴望有一个比以往更加强大的神来庇佑他们,因此发展出全能神的概念。耶和华遂升格为唯一的神。

罗马征服巴勒斯坦37年之后,耶稣诞生了。一般认为生于拿撒勒的耶稣基督是犹太人。由于拿撒勒在耶稣出生之前一百年左右才并入犹太国,所以也有人认为耶稣不一定是犹太人。有一点可以确定,耶稣属于巴勒斯坦地区被罗马武力征服的民族。但是,他们的意志并没有屈服。面对罗马帝国的残暴统治,耶稣以犹太族的一神教为蓝本,发展出了基督教。他自命为万王之王,宣扬所有的人都带着原罪,都将在末日接受上帝的审判,以此向嗜血的罗马武士发出了挑战。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神。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罗马帝国怎么能接受一个被征服的民族的神作为自己的神?挑战的结果可想而知:耶稣被钉在了十字架上。但是,这一反抗从一开始就不是肉体的搏斗,而是心智的较量。耶稣死后,他的弟子保罗怀揣着他的福音书,乘船渡过弥漫着血腥味的地中海,踏上征服罗马本土的旅途。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罗马帝国的统治者把基督教打成邪教,对其信徒进行了残酷无情的迫害镇压。这些处于社会底层的、被人打了左脸又把右脸奉上的卑贱的人,经过三百年的抗争,迫使罗马帝国的统治者取消了异教徒的称号。又过了一百年,与基督教斗得心力交瘁的罗马帝国终于彻底投降,放弃了罗马自身的多神教信仰,接受了基督教为国教。打败了所有的敌人,把敢于挑战的敌国灭族的罗马帝国,目力所及之处没有对手,却在“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的耶稣的十字架面前低下了高傲的头颅。以武力征服异族为使命的罗马帝国终于在心智上被异族征服。

基督教成功的秘诀在于其教义。基督教教义的基本点是体现一个“同”字:所有的人都带着原罪,所以都是同样的罪人;所有的人都将接受上帝的审判,这一审判对所有人都是同样的,因为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最终去的是同一个天堂。基督教徒实际上是对罗马人说:我们都是同样的人,让我们一同行善,一同去天堂吧。因此,基督教不威胁罗马的生存。迦太基以武力威胁罗马,坎宁之战显示了迦太基要凌驾于罗马之上的意愿和能力,使罗马感到恐惧而招致灭国。基督徒则从这一原始本能后退,不再坚持凌驾于对手之上,但也没有退足一步,退到达罗毗荼人甘居人下的地步。基督徒实际上退了半步:我放弃凌驾于你之上的意愿,但坚守不低于你的立场。一个社会不可能实现每个人都凌驾于他人之上,但可以实现每个人都不低于他人,这就是平等。平等意识的产生标志着文明的觉醒。原始本能退半步,文明前进一大步。

同样是反抗的宗教,为什么佛教失败了,基督教却成功了?根本原因在于它们自身教义的区别。虽然基督教和佛教都承认现世的不平等,但是,基督教主张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天堂里是平等的。佛陀虽然也说众生平等,但是,佛教的三世六道轮回给予信徒的直接感觉就是尘世之上的天国也是分等级的。佛陀未能彻底摆脱现世的不平等影响,在天国的设计里做了妥协,其结果是佛教的天国成了现世的影像,依旧存在一个等级制度。基督教通过天国的平等而隐含了人人平等的观念。佛教的三世六道轮回则没能传达出人人平等的观念。雅利安人没有平等的观念,达罗毗荼人也没有平等的观念,佛陀的众生平等被淹没在复杂的天国等级制度里,最终没能体现在印度文明之中。佛教以自己的不平等观念来对抗雅利安人的不平等观念,结果只能是失败,因为现实中雅利安人的不平等更加强大,结果就是雅利安人的不平等打败达罗毗荼人的不平等。达罗毗荼人也信奉强者统治弱者的逻辑,当雅利安人证明比他们更强时,他们便选择服从。人是自身观念的奴仆。

明乎于此,你就知道希特勒为什么要自称雅利安人,把纳粹德国称为第三帝国,并屠杀犹太人了。

输掉意识形态的罗马武士最后沦落为打工仔。他们在几个世纪里流血打下的广袤国土为基督教在欧洲的传播铺平了道路。罗马帝国崩溃之后,欧洲成为基督教的乐园。

 

第三个例子:古典中国文明

秦国国王赢政于公元前230年发起了武力统一六国的进程。此时,欧亚大陆西端正处于第一和第二次布匿战争的间隙。秦国首先吞并了六国中最弱小的韩国。其后用两年的时间攻克赵国,活捉赵王。又花了两年时间攻下燕国。燕王逃到辽东。秦国继续攻魏。不到一年,魏王投降。秦始皇接着强行征召已经“谢病老归”的老将王翦出征荆楚,生俘楚王。楚人不服,楚将项燕另立楚王抗秦。王翦于第二年再攻荆楚,新楚王死于兵败,项燕自杀,楚国平定。下一年,秦军再攻辽东,俘虏燕王。再下一年,攻克六国中仅剩的齐国,生俘齐王。六国就此全部平定,秦王嬴政统一了中国。中国古有三皇五帝,赢政自认平定六国之功超越三皇五帝,遂自封始皇帝,冀望将二世三世传下去,万世无穷。但是,秦始皇并没有为他的统一武功提供合法论述的意识形态。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常到被平定的六国之地巡游。他曾在博浪沙遭到韩国贵族后裔张良的未遂刺杀。在游楚地会稽的时候,当年另立楚王抗秦的项燕之孙项羽在观望的人群中发誓:“彼可取而代也。”被武力征服的六国贵族并没有在意识形态上认同秦国的统治,反抗的意志从未泯灭。

底层小吏刘邦曾在秦国国都咸阳服劳役,带着艳羡的目光远远望着秦始皇,叹息道:“大丈夫当如此也。”

秦始皇死后才一年,身为雇农的陈胜在赶赴边役的中途大泽乡揭竿而起,响亮地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打出了倒秦的第一面大旗。

历经七年的战争,农民起义军和六国旧贵族等各种势力首先合力灭掉了秦王朝,再经过楚汉相争,最后获胜的刘邦建立了汉王朝。崇尚武力的秦王朝终究只是昙花一现。吸取了秦王朝的教训,刘邦的曾孙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立孔学为官方的意识形态。从此以后,儒学不仅成为汉王朝的意识形态,并且在汉王朝覆灭之后,继续被继承的历代王朝奉为官方意识形态,达两千年之久,彰显了儒学维护等级社会稳定的功能,即要固化阶级差别。所以,儒学与印度社会的种姓制度属于同类,只是没有种族色彩而已。用孔子的话就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儒家的亚圣孟子有一段话为儒家理论作了很好的注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孟子显然对于人的凌驾于别人之上的原始本能非常了解,但是他为此开出的仁义药方却是缘木求鱼。其后两千年,中国历史的主要特征就是改朝换代。每隔300年左右,就会爆发一次农民起义,导致旧王朝的覆灭,新王朝的诞生。儒家学说没有起到稳定社会的理想效果。

如果仅从中国的角度看,这种重复循环的改朝换代似乎没有什么意义。但如果与印度文明相比较就可以看出,每一次由农民起义导致的旧王朝的覆灭都打破了上一次固化阶级的企图,而新王朝的建立则意味着新一轮固化阶级的开始。所以,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识形态没有彻底压倒“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反抗意识形态,这使得中国文明免于遭受印度文明的休克命运。明朝的建立很好地证明了中国文明相较于印度文明的幸运。出身放牛娃的朱元璋,当过叫花子,是元朝统治下的南人贱民,相当于印度的贱民阶层。如果中国也建立起印度那样的种姓制度,朱元璋就不可能获得分属于不同阶层的部下拥戴,尤其是高阶层民众的拥戴,完成驱逐外虏,建立大明王朝的功业。

除了改朝换代,中国古典文明的另一个特点是通过科举来选拔精英人才。历史似乎想要启示人们,帝王和精英个体的产生都是偶然的,并不青睐特定的血缘和种族。这句话的实在意思是如果才干正如精英们自诩是天生的话,在任何种族和血缘中都是随机产生的。中国的历史似乎在用无穷举例的方式来揭示平等的概念,尽管没有明确提出这一概念。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角度新颖,值得一读。 -基本白说- 给 基本白说 发送悄悄话 基本白说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26/2016 postreply 10:35:03

    谢谢阅读、点评。 -峻言- 给 峻言 发送悄悄话 峻言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26/2016 postreply 15:07:37

    不错,本人写的么。。。 -天堂之令- 给 天堂之令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26/2016 postreply 14:31:25

    是原创。谢谢阅读、称赞。 -峻言- 给 峻言 发送悄悄话 峻言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26/2016 postreply 15:06:07

    好文,支持原创!期盼继续... -flute55- 给 flute55 发送悄悄话 (550 bytes) () 11/26/2016 postreply 18:54:15

    谢谢评语。 -峻言- 给 峻言 发送悄悄话 峻言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26/2016 postreply 19:00:51

    人不同于天体在于人有意识。人生来平等,天体生来不平等。 -峻言- 给 峻言 发送悄悄话 峻言 的博客首页 (113 bytes) () 11/26/2016 postreply 20:50:09

    人意识中的平等也很可能是相对的。等陈胜吴广上了位,只怕又不愿意跟别人平等了。所以人间斗争远比天体间残酷 -titaniumsub- 给 titaniumsub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26/2016 postreply 21:14:03

    不过这也是好事,斗争得多,斗智斗勇,人类进化得也快。杀人最多者人也,万物之灵地球主宰者亦人也 -titaniumsub- 给 titaniumsub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26/2016 postreply 21:16:09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并非主张真正的平等,而是屈居人下者的不平之鸣。 -峻言- 给 峻言 发送悄悄话 峻言 的博客首页 (191 bytes) () 11/26/2016 postreply 21:31:25

    “粪土当年万户侯”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 -峻言- 给 峻言 发送悄悄话 峻言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26/2016 postreply 21:43:06

    天体死后就真正平等了,莫非人类也是如此? -titaniumsub- 给 titaniumsub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26/2016 postreply 21:17:06

    天体死亡后,变成黑洞,会吞噬接近它的其它天体。 -Seanbay- 给 Seanbay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27/2016 postreply 06:41:0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