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讲台上的“单身男神”

来源: 2014-09-26 16:10:11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相传,在遥远的年代,清华历史上有那么一位单身贵族老师,身材颀长,风度翩翩,处事干练,玉树临风。这位老师真可谓国民偶像,和他比起来,都教授、长腿欧巴神马的简直都弱爆了。这位公认的“男神”不是别人,正是赫赫有名的陈岱孙先生。

1928年,陈岱孙教授出任清华大学经济学系系主任。

这 位高富帅先生讲课非常有格调。由于自身的兴趣所在,也由于宽容的学术环境,他喜欢述而不作。老先生的讲义,修改了一遍遍,还觉得未臻化境。陈富帅讲课的风 度,可谓玉树临风,臻于化境。听过他讲课的学生,对他的讲课风格,赞不绝口,无不认为条理清晰,逻辑严谨,深入浅出,引人入胜。据西南联大的学生陈维仁回 忆,每当回忆起西南联合大学,都要想到陈岱孙先生的课堂。

1928年,国立清华大学成立,后排左起第二位为陈岱孙。

他走上讲台,先是放下包,转身在黑板上用英文写下所讲的题目,然后再转过身来解开金光闪闪的手表放在讲桌上,便开始讲课。陈先生讲课深入浅出,口若悬河,头头是道,且没有一句费话,一直到最后一句话讲完,恰好下课的钟声也响了。 如果陈先生讲课结束钟却没有响,那一定是钟出了毛病。至今每次回想起听陈岱孙讲课,仍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1929年 法学院首任院长陈岱孙教授。

高富帅陈先生讲课功力之深厚,由此可窥一斑。陈先生惜墨如金,留下的著作并不多,但,遣词造句,字斟句酌,连议论风生的邹恒甫也认为陈岱孙的著作给人以美的享受。

陈岱孙手稿。

最 近,选课成为了同学们的热点话题,提到选课,电子选课系统给大家带来的便利功不可没,我们无法想象如果没有选课系统会怎样。但是,在当年没有选课系统的时 候,同学们的选课也是井井有条的,这就得归功于我们的良师益友了。陈岱孙,作为经济系主任,经济系是大系,每个年级有一百多人。学年开始,选课同学拥挤在 他办公桌前,他能不加思索地处理每位同学所选的课,有重修的,有复学的,有需补修课的。陈先生都毫无差错地处理得妥妥当当,几乎不到一分钟就在一张选课单 上签了名,从未发现差错。(选课单系主任当面看过,签字后,才能交教务处正式登记。)在规定时限内,可以加选,也可以退选某门课程。陈先生执行起来十分认 真。

抗战爆发前的陈岱孙。

有 一位同学,过了学校规定选课时限,来要求加选课程,抱着侥幸心理,企图碰碰运气,写了一个申请,说了一些延误的理由。陈先生看过他的申请,一言未发,把信 推在旁边,接过下面另一同学的选课单。这位同学看到碰运气没有指望,也一言未发,悄然退出。陈先生办事一丝不苟的精神在同学中享有很高的威望。讲这件故事 是一位西南联大的老同学任继亮,今年已八十多,记忆犹新。

老年陈岱孙先生。

陈先生所做的善事数不胜数。在文革中,陈岱孙救济过一个学生,那是他三十年代教的学生,1957年被划为右派,开除公职,还一度患上精神病而被送入精神病院,出院后找不到工作,一家老小几乎要靠乞讨度日。他自家的亲友害怕连累,避而远之,唯有陈岱孙——三十年前他的老师,一个已经70多岁的白发苍苍的老人——冒着包庇右派的风险,向濒临绝境的学生伸出援助之手。陈岱孙从自己的薪水中,每月挤出5元钱,救济这位学生,他不是接济一天两天,一月两月,而是连续八年。那时的五元钱是很大一笔数目,足以养活一家人,八年来,就是靠着这五元钱,这徘徊在死亡边缘的一家人才走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青年陈岱孙。

此 外,陈岱孙先生很为学生着想。先生其实一直坚持一个原则:用纯粹的国语来讲授。一生中只有一次例外。清华当年正处于从留美预备学校过渡到完全正规大学的改 制过程中,既有大学制的分系学生又有尚待毕业的旧制(留美预备部)学生。陈岱孙的经济学概论课一课三班,其中有一班是旧制学生。这班学生有一天给陈岱孙递 了条子,说经济学概论如果全盘汉化,对于他们未来赴美留学将有不便,可否要求他改用英语讲授。陈岱孙觉得这条子所虑言之有理,当时便询问同学意见,经举手 表决,全体同意,他就从当天起对这一班学生全部改用英语讲授,直至学年结束。

这就是陈先生,名副其实的高富帅,高于思想,富于爱心,帅于风度。

(校研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