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刘三姐》故事,主角背后另有高人,乔羽躺枪惹上官司zt

来源: 头发与财富成反比 2020-11-25 04:25:2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0831 bytes)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马季曾有一个很好玩的相声《打电话》,这段相声短小精悍又非常有趣,讽刺辛辣又很接地气。

有意思的是,有一种说法是,马季写这段相声其实是为了打广告,当然是自发自愿的,其广而告之的“广告主”则是歌剧《刘三姐》。

为什么是歌剧而不是那部我们熟悉的电影呢,因为马季在相声里唱了一段《山歌好比春江水》,而事实上歌剧《刘三姐》和电影《刘三姐》之间还存在着很多恩恩怨怨的故事。

一、电影《刘三姐》拍摄背景,导演一开始是拒绝的

刘三姐,是广泛流传于我国两广一带的“歌仙”,其原型最早可以上溯到唐中宗时期,而在民间她有很多名字,流传最广的是刘三妹,其他还有刘三姑、刘三妈和刘三太等名号,刘三姐是解放后重新定的名字。

1959年广西省为了打造地方文化品牌“刘三姐”,搞了一次全自治区的文艺汇演,各地专业和业余团队来了上百位“刘三姐”一展歌喉,这让此时正在广西采风的乔羽非常兴奋。

当时电影《五朵金花》正火,片中对歌的桥段非常受欢迎,因此乔羽也想把《刘三姐》搬上银幕,他的想法和广西自治区以及长春电影制片厂很快达成共识,著名导演苏里接受邀请到广西和乔羽面谈。

没想到,苏里看了一场歌舞剧《刘三姐》后大失所望,他认为这剧的剧情太老套,拍成电影只怕不行,但乔羽说服了他:拍电影也不用非得按照歌舞剧的剧情走,咱们可以自己重新编剧。

这样,乔羽负责写剧本,苏里负责分镜头,两个人一个楼上一个楼下合作了12天将剧本写出来,并且迅速通过了审查准备开拍。

电影剧本比起歌舞剧《刘三姐》来要稍微简单一些,而且没有特别正式的结局,按照乔羽原来的想法这部电影能拍两个半小时多,但写到大榕树下抛绣球之后他觉得这就够了,可以结尾了。他的想法也得到了苏里的赞同。

二、主演难定,一波三折

电影《刘三姐》的主演最容易定也最难定,容易是因为当时由于广西文艺汇演冒出来上百个刘三姐可以选择,但是想找出一位各方面都适合电影的主演又特别难。

对于刘三姐的人选,广西方面强调必须是广西籍的演员,其他都好说。由此长影厂确定了三个人选,分别是广西彩调剧团的傅锦华,广西桂剧团的尹羲和广西话剧团的黄小曼。

三位演员之中,傅锦华已经进京演过歌舞剧《刘三姐》因此被广泛看好,长影厂首先为她拍了一部分样片。

注意,在拍的这部分《刘三姐》的样片中,在傅锦华身边饰演舟妹的演员叫黄婉秋,当时只有十七岁的她是导演苏里一眼看中挑来演活泼灵动的舟妹的。

傅锦华的样片在送审之后遇到了麻烦,有些意见认为她不够漂亮,另外长相也没有广西特色,建议换人,但同时其他几位候选人也没得到大家的认可。

刘三姐一角虚悬起来,有人曾推荐《五朵金花》主演杨丽坤,但广西方面坚持要用本地人,这时正担任艺术管理局局长的田汉向苏里推荐了备选“舟妹”的黄婉秋,他认为黄婉秋外貌靓丽朴实,关键是她有一双水灵灵又有神的眼睛。

于是,十七岁的黄婉秋成为最终的黑马出演了刘三姐,但是她的台词功底比较弱,唱功也不是最好,导演苏里找来著名配音演员张桂兰为她配台词,由唱功最好的傅锦华为她配大部分唱,还有一小部分唱则由蔡秀英配。

于是,早在杨沛宜为林妙可配唱之前半个世纪,类似的事情就已经有了。

傅锦华的唱功在当时得到了该片作曲家雷振邦的高度认可,他认为只有傅锦华才能唱出那种原始的“野味儿”。

对于上级这样的安排,黄婉秋表示当时自己很忐忑,但苏里告诉她一切不用管,听导演的。傅锦华虽然心有遗憾,但她说当时能为家乡的电影配唱她已经很满足了,而且黄婉秋的表演确实非常精彩,很多眼神戏都是极为难得的。

改开之后,广西又将歌舞剧《刘三姐》拍成了电影,傅锦华担纲主演刘三姐,但是此时已经四十岁的她虽然通过化妆还可以出演角色,但由于命运的坎坷她的歌喉已经不那么完美,最终歌舞剧电影《刘三姐》中,傅锦华的刘三姐由黄兴宁配唱。

三、乔羽躺枪吃官司

比起傅锦华来,笔者认为黄兴宁也很遗憾,这位广西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连露面的机会都没有。

广西歌舞剧《刘三姐》在电影之前就已经成名,马季在相声里要和女朋友去看的就是这部歌剧,这部剧的主演是傅锦华,主题歌则是后来大火的《山歌好比春江水》。

《山歌好比春江水》是歌舞剧《刘三姐》的主题曲,并没有入选电影《刘三姐》,其首唱就是黄兴宁,后来由斯琴格日乐等人演唱后在全国翻红。

只是,让人意外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山歌好比春江水》这首歌的署名都是作词乔羽,作曲雷振邦,而实际上这首歌和电影《刘三姐》无关,其词曲的改编是由广西当地艺术家宋德祥和包玉堂等多人一起合作完成的。

《山歌好比春江水》曾多次在重大场合被多位歌手演唱,但其署名一直是乔羽和雷振邦,因此宋德祥等人在多次呼吁无果后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调解,乔羽和雷振邦的女儿雷蕾很痛快地就发布了更正声明,并对广西当地艺术家们表示敬意。

笔者认为,以乔羽和雷振邦的艺术成就,他们基本不可能主动去占有其他人的劳动成果,因此《山歌好比春江水》大概率就是误署名,其始作俑者很可能是某位想当然的工作人员,估计他压根没想到《刘三姐》除了电影之外还有同样精彩的歌舞剧。乔羽和雷振邦两位大艺术家应该是躺枪了。

四、《刘三姐》拍摄花絮

导演苏里原来是想打算在该片中全部采用广西当地演员,但经过试拍发现很多演员无法胜任电影的拍摄要求,因此他只能再找大量的长影厂演员进入剧组。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在《刘三姐》中还有后来的“王成”刘世龙,“杨排”梁音,以及年轻的“老秦爷”张巨光。

此外,方化、周文彬等擅长出演反派的演员也都出现在了地主阵营里。

一开始刘三姐的造型并不是现在咱们看到的这样,而是穿着黑底红边的衣服,头上的装饰也是黑红色搭配,乍一看跟AC米兰球迷似的。苏里邀请广西当地多位美术家重新给刘三姐设计服装,后来在百花奖中还获得了最佳美术奖。

苏里在拍摄该片时遭了大罪,他刚到广西外景地就遭受了意外,在帮剧务举热水桶时被一大桶开水烫伤,随后的一个月里他只能躺在担架上指导拍摄,全剧组的人不管是谁只要没戏了就主动跑到导演的担架跟前给他的腿扇扇子降温。每天收工之后,梁音和刘世龙则把他抬到床上用凉水擦腿,等电影拍完了,苏里的烫伤也好差不多了。

影片末尾刘三姐和阿牛哥抛绣球的那颗大榕树,现在已经成为当地一个著名景点,在景点附近有个制作和售卖绣球的杜老太,她也曾经是《刘三姐》剧组的群众演员,还参加过合唱。

当年剧组拍摄这场戏时,刘三姐抛了好多次绣球都不成功,导演一急把她给骂哭了。后来等剧组走了,当年还是杜小妹的杜老太捡到了剧组落下的那个绣球,她回家后将绣球拆开研究,后来就学会了制作一模一样的绣球,一开始只是做着玩送人用,再后来就成了自己的谋生手段。

电影《刘三姐》上映后迅速风靡全国,同时也在港澳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爆红,据说在新加坡曾连续上映120天,在马来西亚更是一票难求。香港的院线还为《刘三姐》做了大幅的广告,广告词是:誉满东南亚,风靡全港九,山歌片王之王。

所有跟帖: 

没想到背后竟有这么曲折的故事,现在听起来挺好玩儿。 -zhige- 给 zhige 发送悄悄话 zhige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25/2020 postreply 12:55:0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