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的惆怅:太平天国外交的成败zt

来源: 头发与财富成反比 2019-10-07 19:10:0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6843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头发与财富成反比 ] 在 2019-10-07 19:14:03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太平天国与旧有农民起义不同,一是太平军的基督信仰,二是其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列强势力在中国足可举足轻重的年代,甚至在西方看来,相比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太平天国的最终覆灭,华尔与戈登要起到更大的作用。且不论西方对此的观点是否完全正确,单就太平军的最终失败而言,英国帮助清军的举动确实至关重要。那么,本文来考察一下,本是和列强有类似信仰的太平天国在外交上有何得失,才使得英国站到了清军一方。

杨秀清主政时期:友善与强硬并存

太平天国兴起之初,英国就曾考虑通过对处于困境的清廷施以援手来获取更多的在华特权,但在1853年3月28日,英国驻华全权代表文翰对英国外交部发表的报告中却改变了注意,他说"决定不采取任何形式的有利于清政府的干涉"。促使文翰作此决定的原因是太平军于3月19日攻占南京,虽然此时文翰还未完全证实消息真假,但这个消息却让他认为,清朝的统治似乎岌岌可危,现在就决定偏袒清政府显然是不智的。

1853年4月27日,文翰一行乘"赫姆士"号到访天京,双方此次交往主要由英方译员密迪乐与太平天国的北王、翼王谈话;文翰与东王之间函件往还。整体上讲,这次会面是比较友好的,英方对太平军强调了己方的中立立场,北王韦昌辉等得知来访者同拜上帝后,表示:"吾等不特彼此相安无事,而且还可以成为亲密的朋友。""汝等现在南京可以登岸, 并随意到处游逛。"一月后,密迪乐访镇江, 守将罗大纲告诉他,太平军同意英国的提议,暂不进军苏州、上海以避免破坏商业。

但是,英国人的这次来访并不完全带着友谊,英国来访的同时附交了一份中文本的《南京条约》,目的是希望太平天国承认英国从清政府手中攫得的特权。对此,东王杨秀清回信文翰:

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当亦嘉汝忠义也。兹特降谕、准尔英酋带尔人民自由出入,随意进退,无论协助我天兵歼灭妖敌,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尊便。深望尔等能随吾人勤事天王,以立功业而报答天神之深恩。

杨秀清没有承认《南京条约》中英国的特权,但是允许了英国人在太平军控制范围内的通商活动,同时杨秀清的这封回信充斥着古代中国旧有的"天朝上国"思想,他把来访的英国人说成"不远千里归顺我朝"又用上了"尔英夷"这种蔑视性称呼,让文翰十分的不满,回复了一封措辞强硬的信后结束了访问。

 

杨秀清答应通商,客观上让太平军得到了不少西洋军火,一度让清廷颇为揪心。

"有洋舰二,自海道泊下关,贼始疑为大兵之借援者,继侦知其为上海之领事,舟中所带洋枪、火药,以通贸易为词,该逆延之入城"

但是,列强对太平天国同样秉承夷夏观念感到失望,而太平太国对鸦片的严禁态度,使得列强们打消了直接拜会洪秀全和杨秀清的打算。列强对战争的中立态度,本质上是观望,太平天国既不愿承认其在华特权,在太平军北伐失利之后,列强认定清政府一时半刻并不会垮台,就更打消了协助太平军的念头。

"它是极端排外的,在傲慢无礼方面甚至超过了现政权中的满洲官员,没有迹象说明他们寻求与外国人的接近。他们以怀疑和不信任看待外国人,同时不是以朋友的身份平等相待,而是把外国人看作下级和夷人。"

天京事变后:拉拢与软化

1856年的天京事变,北王韦昌辉诛杀了东王杨秀清及其部署两万余人,洪秀全与翼王石达开不赞同其滥杀无辜,韦昌辉又将石达开全家诛杀;石达开起兵讨韦,洪秀全将北王韦昌辉凌迟处死,并召回石达开。自此,洪秀全对异姓王不再放心,这也导致石达开负气出走,并从天京带走了十余万太平军精锐兵力,一时间太平天国出现了"国内无人,朝中无将,军民人心涣散"的危险局面。同时清军重建江南江北大营围困天京,这种情况下,太平天国迫切希望得到外来援助。

1858年1月20日,额尔金的舰队同太平军发生了武装冲突。(额尔金便是下令火烧圆明园之人)英舰虽悬挂了停战的白旗,但太平军不理解英舰扬起白旗的意思,而江南大营的水师,则扬言"调轮船入江助剿"在英舰到达时,"扬帆作为会攻之势"。这令太平军产生了误会,双方发生炮战,交战三十五分钟,额尔金座舰和专用小艇中弹,死伤三人。次晨,英舰对太平军进行报复,整个浦口炮台被夷为平地,清军水师也乘机进攻。

事后,太平军主动对额尔金致歉,并且送去了一部分家禽,1858年圣诞节,额尔金返回上海途中,收到了洪秀全本人的来信,信中称呼额尔金为"上国钦差大臣"并写道:

爷哥带联坐天国, 扫灭邪神赐光荣。西洋番弟听联诏, 同顶爷哥灭臭虫。万事爷哥联作主, 弟们踊跃建万功。联前上天见爷排, 万国扶联在天台。爷排定定今来到, 替天出力该又该。替爷替哥杀妖魔, 报爷生养战胜回。…… 联据众臣本章奏, 方知弟等到天都。联诏众臣礼相待, 兄弟团圆莫疑狐。

信中洪秀全虽仍将太平天国视为西方基督国家的"爷哥",但不再像当年杨秀清的答复中使用"英夷"这种侮辱性的称呼,较为亲切的称呼英国人为"番弟""兄弟",信中殷切希望英方可以和他联手攻击清军。类似的信件不仅限于洪秀全和额尔金,在洪秀全给额尔金来信的同一天,英军"惩罚"号船长收到太平军将领侯裕田的短笺,语气极为客气,希望从英国人那里得到一些洋枪洋炮。英国船长婉拒之后,侯裕田了解到英方此时的法律严禁卖大炮给其中任何一方,再次致信说只想要"短洋枪一二,火药、洋炮火嘴若干"。还说道,你我"原系天父上帝之子,均是天兄耶稣之弟,彼此情同手足,谊切同胞"。

洪仁主政:过多的让步

太平天国的外交史上,干王洪仁必是要详谈的一个人,洪仁与太平天国的其余众王不同,他曾经跟随韩山文,理雅各等传教士长期学习西方知识,他是正式受洗的基督徒,在担任苏格兰传教士理雅各的助理期间,哪怕是不喜夸奖中国人的理雅各,也评价他是"我所认识最和蔼可亲、最多才多艺的中国人"还有传教士说他是"能力出众、人品极佳之人"。与传教士的接触中,洪仁在很大程度上了解到了西方,并在传教士心中留下了极佳印象,后来他总理太平天国朝纲,位居干王之位的洪仁依旧对传教士和蔼可亲,他利用这个好印象,让传教士对太平天国进行了有利的宣传。

1859年4月,洪仁辗转到达天京,不到一月,便被洪秀全任命掌天国朝政大权,他所著《资政新篇》中介绍世界大势,认为旧的华夷观念已经过时,当今世界国与国的交往当以信义相示,彼此平等往来,不可妄自尊大轻辱他国,在他的主张下,太平天国后期对西方各国的外交文书一律使用"照会""贵国""贵驾"等平等词句。

 

洪仁主政期间,进一步扩大了和外国的贸易,太平天国控制了茶叶和生丝的主要产地,由于战争阻断了南北的贸易往来,对外出口反而大大的增加了。太平天国鼓励贸易,通过工商税,关税作为重要收入来源,据统计,太平天国爆发之前的1845-1850年,丝的年平均出口额是15468包,1860-1863年间年平均出口额则增至81780包,同样的年份,茶的年平均出口额由5197万包增至10047万包, 丝茶出口的兴旺,使税收急剧增加。仅江苏吴江一县新丝上市时就出现了"停商船二百余号","日收税银几千两"的盛况。

除此之外,太平军和西洋的军火交易也更繁盛了,英国海军军官呤唎投效太平天国后, 在军火上面协助太平天国做了很多工作,呤唎亲自为天京采购粮食和军火,并动员有各种船只的欧洲人为太平天国运送大量枪械和战略物资。当时外商卖给太平军军火之多,数量惊人,1862年被扣押的一艘货船中,竟载有供给太平天军的步枪三千多支,火炮、火药、子弹无数。

但在繁盛的商业往来背后是太平天国的各种让步,纵然太平天国的关税只有3%,明显低于清朝的5%-10%,英国偷税漏税的商船仍不在少数,当太平天国扣押下这些船只时,英国人竟指斥这种行为是"海盗行为",并以炮击相威胁, 太平军对此选择让步,将扣留的船只归还。

这种容忍让步,主要源于洪仁的战略中讨好洋人是极为必要的。他计划在待李秀成拿下苏杭后,用苏杭的财富和上海的洋人交易,或买或租二十艘蒸汽船,通过二十艘蒸汽船,可确保对整个长江的控制甚至能够称霸广东福建沿海。下一步可用汽船快速沿长江运兵至湖南湖北,拿下汉口,进一步巩固对长江流域的控制;当江南各省都纳入掌控后,凭借南方各省的资源,便可进取川陕。

这个设想中,制霸长江和投送兵力都要建立在这二十艘西洋蒸汽船上,洪仁和西方传教士生活共事数载,传教士对他印象极佳,《资政新篇》的进步开明思想更为他在洋人眼中进一步赢得好感,他对于这个计划颇有信心,而洪秀全也认定这确是一个机会,对洪仁全权支持。

但洪仁犯了两个错误,第一,他把自己好名声的影响看的过高了,外交的本质永远是以本国利益至上,国力不对等,外交礼仪与名声都起不到决定性作用。第二,他没有打探明白当时英国驻华最高官员卜鲁斯的性格,此人是一个保守主义者,对属于叛军阵营的太平天国带有恶感。

卜鲁斯眼里洪仁的好名声都是作秀得来,在从传教士口中得知《资政新篇》的内容后,他则表示洪仁不过"存着让基督教世界认同他的念头写这份东西"。李秀成第一次进军上海之时曾经照会卜鲁斯,说明自己的军事行动敌人只有清军,英法各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他会全力保护。卜鲁斯看都没看李秀成的信件,以炮火迎接李秀成的军队。

当时上海的英军只有1200人,李秀成若全力进攻,未始不能拿下上海,但在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火烧圆明园之后,洪仁乃至太平天国上下都认为联合英法的可行性大增,竟答应了英国提出的更多无理要求,其中包括太平军不得进攻汉口和一年内不进攻上海。不攻汉口和一年不攻上海是太平天国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

太平军由于英国人的警告,没有进攻汉口,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安庆之围的失败,安庆城破之后,天京上游门户洞开,湘军自此可直接威胁天京。而上海是贸易重镇,曾国藩曾如此形容"上海一县,人民千万,财货万万,合东南数省,不足比其富庶""闻上海每月实可筹银五十万两,不忍坐视其沦陷也。"通过关税收益,上海一年可提供白银六百万之巨。太平天国之乱前,清朝全国岁入也不过四千万两,如今太平天国控制传统赋税重地的同时,华北有捻军作乱,西北有回乱,上海若是到了太平军手中,等于就断了清廷半个财政来源。

数万里之外的战争,决定了英国最终的立场

当安庆已失,上海也在华尔洋枪队的保护下,变得难以攻破后,太平天国才逐步打破对洋人的幻想,但此时太平军在战略上已然逐步处于被动。而数万里之外,一场看似跟中国没有关系的战争却又让英国逐渐站在清廷的一方,那便是美国的南北战争,十九世纪中期,美国和中国是英国最大的两个贸易国,英国工厂的原棉,有三分之二购自美国南部,而原棉制成的纺织品有近一半卖给中国,从中国进口的绿茶,又有三分之二卖到美国,这让英国人赚的盆满钵满。

随着美国南北战争爆发,英国无法再进口美国南部的原棉,原棉价格暴涨,所制成品也因价格过高在中国难以销售,作为英国工业命脉的兰开夏纺织厂遭受严重损失,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兰开夏的失业率达到了六成。

这样,英国人迫切的希望通过扩大对华贸易来减少损失,而关于到底是清政府还是太平军更能帮助英国达成这一目标,英国对双方都重新接触,李秀成被俘之后供词提到, 曾有"鬼头"(西洋官员)到南京, 声称愿以洋兵、火轮船相助, 共灭清朝, 平分土地,从时间上看这个"鬼头"很可能就是英国海军提督何伯与参赞巴夏礼,1861年十一月下旬,二人前往天京和洪秀全直接交涉,向太平天国提出四项要求

(1) 赔偿英国商人在太平军境内被劫的损失;

(2) 悬挂英国旗的中国内地船只也同英国船一样得自由航行长江, 不受检查;

(3) 切实遵守不进入上海百里内地区的诺言;

(4) 不进入九江、汉口百里内地区, 不前往镇江领事馆所在地焦山。

此次太平天国拒绝继续答应英国人的无理要求,并说"我军负有为上帝光复全国的责任,不能弃寸土于不顾"表示很快会再次进军上海,而对于"平分土地"的要求,洪秀全更是直接表示:

我争中国,欲想全图。事成平分, 天下失笑,如不成,反而引鬼入邦。

 

于是英国人和天平天国决裂,何伯与巴夏礼回到上海后一方面赶调援兵,另一方面向清廷和曾国藩提出军事合作,并达成了协议。此时,英国虽在口头上依旧宣称中立,但种种行为却明显是站在清军一方,1862年李秀成再攻上海,在英国干涉下李秀成攻城失败,同时英国从太平军手中攻下了通商重镇宁波并交于清军,又出动汽船把李鸿章的淮军接到上海,与只能买到良莠不齐的西洋军火的太平军不同,英国对淮军进行了重新武装和训练。于是湘军和淮军从两个方向对太平军呈夹击之势。在华尔被太平军击毙后,戈登接管"常胜军",他帮助李鸿章拿下了苏州。这些都是对战争胜负举足轻重的行为。最终,天京被湘军围的水泄不通,在天京即将陷落之际,洪仁和洋人的最后一次对话,只能恨恨的说"我碰到过的洋人没一个是好的"。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