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孩子一直处于情绪中;第二这种情绪影响了孩子探索社会活动;第三孩子有心参与社会活动并希望完成目标

来源: 三世缘 2018-10-23 10:22:03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071 bytes)
回答: 我需要吐槽,我家这个讨债的DoraDora20082018-10-22 20:54:32

基于第三点,既然孩子有心参与社会活动承担角色并希望完成活动目标,我觉得妈妈不需要特别焦虑。起码孩子也愿意努力。

需要看到的是:孩子一次一次地抱怨,都是在要求关注。这个现象在三四岁孩子身上是很正常的;那时候如果家长给予适当满足,孩子就会从这种情绪中放松下来;进一步探索外界的儿童/少年世界。如果孩子的这种需求没有被适当地满足,孩子就会一遍一遍地不管不顾地向他认为可以满足他的对象索取这种关注,甚至放弃其他的需求,比如自己的面子,不如别人的笑话,等等等等,来解决自己的心理需求。

比如有个孩子非常喜欢吃糖。而家里严格控制。在幼儿园里平时他还可以非常专注地与其他孩子游戏玩耍。但是一旦看到别的小朋友带了几块糖,他就忍不住地停下了游戏,千万百计地想办法从那孩子手里搞到糖。我们说吃糖的问题/平衡点没有搞好,已经影响了孩子的正常探索。这时候家长就应该考虑尺度的适当调整了。

硬性地重复性地告诉孩子能这样不能那样是简单的,学校里的老师大多这么多;作为家长完全可以给孩子多一点,搞清楚孩子的需求,给予适当地满足,帮助孩子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探索社会。

比如,一个孩子在幼儿园时, 老师提醒了妈妈很多遍,这个孩子需要妈妈很清楚地告诉他,他是妈妈最好的孩子。妈妈一开始不能接受:什么?我有好几个孩子,需要公平对待。我怎么能说他是最好的一个?那不是伤害其他的孩子吗?老师说但是他就是需要这个。后来妈妈就创造一些机会,与这个孩子单独出门买点东西,或者单独做点什么,独处的时候,妈妈就找机会告诉他,你真太厉害了;你真太棒了;哦,你真了不起!慢慢孩子就放松下来,再长大一些,他就愿意主动让着些弟弟妹妹了。

所谓适当满足,不是说完全满足。每个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不可能完全得到满足。比如孩子希望妈妈陪伴,他也明白妈妈需要上班。所以如果妈妈下班以后可以专心陪伴而不是去看电视看手机,陪着孩子玩玩具等,孩子就会得到适当满足。比如孩子需要妈妈陪伴,但是妈有好几个孩子不可能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他。孩子心里也明白。但是如果妈妈可以在陪伴的时候专心,和不以自己的喜好影响孩子,孩子就会得到适当满足。

妈妈可以回想一下孩子从小到大以来,你们俩个之间的沟通方式,哪种方式是有效的孩子很开心或者很愿意听从引导?哪些沟通方式没有效果需要改变?

孩子焦虑于情感索取的时候大吼大叫可以让孩子从索要过程中停下来;但是是解决不了孩子的根本问题的。

所有跟帖: 

谢谢。 反正我们是需要改变点什么, 希望能让他有所提高。 -DoraDora2008- 给 DoraDora2008 发送悄悄话 DoraDora2008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23/2018 postreply 13:06:40

孩子成长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需求。做家长的职责就是关注和引导 -三世缘- 给 三世缘 发送悄悄话 (1326 bytes) () 10/23/2018 postreply 13:48:25

加跟帖:

当前帖子已经过期归档,不能加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