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每多屠狗辈,白嫖总是读书人

来源: 都是国货 2019-10-05 07:00:42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8177 bytes)

 


做一个成功的人设需要好久,崩一个人设可能只需要一秒

花钱每多屠狗辈,白嫖总是读书人

我家里有本书,叫《三国志男》,是一个日本三国迷到中国寻访三国遗迹的自传。里面有一段,男主在成都武侯祠碰见一个萌妹子,言谈甚欢。然后快关门的时候,妹子问他要不要一起吃晚饭。男主回答说:你先走吧,我再陪陪丞相。

前几年去重庆玩。
当地朋友甲问我和朋友乙:你们能不能吃辣?
乙:我能吃微辣。
我:我能吃中辣。
甲:懂了,你们不能吃辣。

女生都想找接近完美的男人
世界上哪有那么多接近完美的男人
而你们还要加上一个只爱你一个人的前提

我要睡了,咱们梦里相见
你别害怕,醒来各奔东西 ????  ???? ???? ????

赤壁之战时,孙刘联军一方主战的都是年轻人,此时孙权26岁、诸葛亮27岁、周瑜33岁、鲁肃36岁。

联孙抗曹的刘备47岁,来势汹汹的曹操53岁,提出归降的张昭52岁

“织田信长当即下令让斋藤利三切腹,还赏了光秀一个大耳光,据说这个耳光力道之大,把光秀的假发都给打飞了(明智光秀是个秃子)。虽然信长后来取消了处置斋藤利三的命令,但是这件事却让光秀记在了心上。即便是现代,假发被打飞也是一件很羞耻的事情。”


有调查现实,人们对同性别的同性恋比较抵触,但是对异性的同性恋就比较能容忍。举个例子,你问一个男的,他对女同有什么看法,一般得到的回复都是还好了,但对男同就觉得讨厌。

昨天跟朋友聊起,纯软件在中国一直不好卖,做成专用设备就能卖上价了。在业务实践中,大家还摸索出了奇妙的“铅块定律”:一模一样的设备,只要在里面加上配重的铅块,客户就更愿意买单了。 ????
十几年前就这么干了。刻到光盘里卖十万,他心里接受不了。装工控机里卖二十万,他就觉得值了。还有更机灵的,一块小板子也塞 2U 机箱,再加一大块水泥好让你感受到技术的分量。

霸气:古人挖到前人墓葬怎么办?汉代埋葬亲人,假如坟茔处有前人墓葬,则称其为“伏尸”,并写买地券规定前葬者为后葬者奴婢,黄景春《买地券、镇墓文中的“死雅”》:死人葬于冢墓,如果墓地范围内早已先葬别人(此即后世买地券所谓“伏尸”),则此地归属成为问题。 为防二鬼冢讼,买地券还会规定先葬者归后葬者驱使。 如建宁四年(171)洛阳孙成买地券云: “田中若有尸死,男即当为奴,女即当为婢,皆当为孙成趍走给使。 ”中平五年(188)洛阳房桃枝买地券云:“田中有伏尸,男为奴,女为婢。 ”
只要遇到的不是自家先祖,他们都挺不把自己当外人的,南北朝唐宋还经常把前人的墓碑拿过来磨平刻自家的墓碑

其实贵族仪式从来就没有消失过,也不需要去英国欧洲这种所谓老牌贵族国家找。

贵族成为贵族,没有一个是靠仪式上位的。无非都是武功加上韬略。韬略计谋,合纵连横,是用来对付同级别的对手。对付底层民众,就无需韬略了,直接大刀片子砍过去、大皮鞭子抽过去。窃钩者诛,杀人如麻者侯。人类早年历史都是这么血淋淋的。这方面,欧洲白人并不比东亚黄人有什么区别。

但是上位之后,不能天天砍人抽人了,最好有比较经济的方式,慑服民心。这时搞各种仪式,就是极其必要的。国王贵族穿一套衣服,为什么要层层叠叠?出门一趟,为什么要前呼后拥?不嫌麻烦吗?当然嫌麻烦。但是麻烦用在这些方面,老百姓一看,我滴妈呀,果然是天命神授。再让大主教来涂个油什么滴,就更神授了。所以日常生活上繁文缛节多一点,虽然麻烦一点,但是老百姓被镇住了,不敢乱动乱想了,就省下来各种镇乱平暴的大麻烦。

这种贵族仪式当然过时了。但“贵族精神”呢?并没有过时。商业社会中也存在大量这种“贵族仪式”。只是不再属于封建贵族,而属于商业“贵族”。

比如前一段微博上有人吐槽:新人进了投行,搞个PPT,为什么要求一定要调成某种字体字号?其实这就是投行的贵族仪式。字体搞错,就是不懂规矩。如同把Lord错误地叫成Sir的不懂规矩。搞懂这一套投行贵族仪式,才能授予MD、合伙人之类爵位。

对外呢,这套东西也和过去的贵族仪式一样,可以唬人。不过不再是唬被统治的民众,而是唬客户。。。。动不动就是几大本的PPT,啪啪啪扔在客户面前。客户一看,妈呀太高大上了。。。。果然大投行就是有大投行的气派。

而统治秩序中的这类贵族仪式,随着权力日益民主化,已经大大简化,但也并没有完全消失。所以我们也不用嘲笑田小姐对过时没落的老贵族仪式的那种恶俗崇拜了。因为我们自己也还生活在各种新仪式里,很大程度上恐怕还乐在其中呢。

真正的、实用的“贵族教育”,应该是什么内容?当然是察言观色、向上钻营、巴结贵人、结党营私、打击政敌、压榨平民、修改法律,并广泛了解宫廷密辛、法律漏洞、田庄经营、外教手段、政治局势、军事技艺、金融掠夺,争取专营、垄断、殖民、税收、贪污、升职、外派的机会,谋求和算计亲属遗产、爵位继承权,争取政治婚姻……等等等等。这才是贵族之所以是人上人的原因和途径,而不是学咋样用什么几把叉子优雅地吃什么狗毛豌豆。

欧洲封建贵族转为宫廷贵族,已经是没落阶段了,虽然看起来比之前光鲜

南北朝时,刘宋初,荀伯子出自颍川荀氏,是东汉名臣荀彧直系后裔,其祖父是东晋骠骑将军荀羡。

他年少好学,博览群书,但是喜好玩乐,游荡乡里,因此仕途不畅。娶妻谢氏,妻弟是刘宋的开国勋臣谢晦,他得谢晦举荐,入朝任尚书左丞。

他经常自夸门第之美,对王弘说:“天下膏粱,唯使君与下官耳。宣明之徒。不足数也。”

王弘是王导的曾孙,谢晦字宣明,是谢安之兄谢据的曾孙。

颍川荀氏在汉便是高门望族,延续到魏晋;琅琊王氏在曹魏、西晋时皆为名门,到东晋因为王导,更成江左一流;陈郡谢氏发迹最晚,得力于谢安,于东晋时崛起。

荀伯子此语,这是老牌贵族之后瞧不上新兴贵族。

从前有一个渔夫,打鱼时抓到一条红尾鲤鱼,他见其美丽,便将其放回湖里。

数日后,渔夫泛舟于湖中,只见那红尾鲤鱼带着一群鱼朝他游了过来,鱼群也不怕,就在小船四周游荡。那为首的红尾鲤鱼还时常跃出水面,嘴中一张一合,似乎在和鱼群交谈。

渔夫见状十分欣喜,他以前就听说动物报恩的故事。到了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到红尾鲤鱼又带着一群鱼来看他,它告诉其他的鱼,说渔夫是个好人,他曾救了自己一命,好人是应当有好报的。于是鱼群作领航,带着渔夫去往水产更加丰富的区域,自此,渔夫过上了富足幸福的生活。

第二天醒来,村里来了一个卖奇方妙药的,说有一种丹药能够听懂动物的话。渔夫想起昨天的梦,于是买了一颗备在身上,到了捕鱼的时候,那只红尾鲤鱼再度带着鱼群游了过来,嘴里一张一合,像是在说什么。

渔夫激动地服下丹药,又伸近了耳朵,果然听到了那只红尾鲤鱼在说话。

红尾鲤鱼说:“这个渔夫是个傻逼,上回我就轻易地从他手里逃走了。你们看清楚了,这要是被他抓到,那也太丢鱼了。”

“丢……丢你老母!”渔夫气得扔出船桨,那群鱼被惊得四处逃窜,转眼便没了踪影。

自此之后,渔夫再也没有放过一条鱼。

——《自我感动》


之前出去旅游的时候,同团的有一个大哥带着自己老婆儿子,儿子大概十一二岁的年纪。这大哥属于特别爱*****,又特别爱说教的那种,走到哪儿都要点评两句,也不管说的到底对不对,全程解说的比导游还勤。我们这些同团的受害不浅,他儿子更是首当其冲,无论去到哪个景点都被他爸提点一下。
“好好看看啊,多学习多思考!”
不是,这大草原,蓝天白云,还指望你儿子即兴赋诗一首呢?
后来有一站行程安排,是体验蒙古民俗文化,去蒙族家中做客,煮奶茶做奶皮奶豆腐啥的。还安排了蒙族的司机师傅当向导开越野带我们去。到了人家家里,大哥又来劲了,除了民俗体验,还非教育儿子说蒙族能歌善舞,然后就要人家表演节目。
好在男主人性格好,就用蒙语清唱了一段。大哥鼓掌叫好,然而又让女主人表演,女主人也唱了一段。
活动结束返程,在车上大哥又开始教育儿子,说我刚让他们唱,是想教你如何体验民族文化,蒙古也有自己的叙事史诗,他们刚可能唱的就是那个。大哥突然想起司机师傅也是蒙族,就问刚唱的歌词是啥。
司机师傅:个抛就是瞎逑唱,知道你们不懂蒙语,就在数数,一二三四五六七……
司机师傅说完,车厢里陷入一片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大哥还不死心,咬咬牙继续追问:他老婆唱的啥?
司机师傅嘿嘿一笑:她倒着数的。
我偷偷看向大哥的儿子,儿子的眼神带着压抑已久的胜利光芒,却不敢表露出去,只能看向窗外那一片青黄。此刻他的灵魂仿佛正在草原上尽情奔跑,大喊着:哈哈哈哈sb了吧!

司机特别实诚,有句名言:你们想jb看啥,我们蒙族民俗就可以jb有啥。

今天来讲讲“*****被雷劈”的那些事儿。

作为传统“因果报应论”的一部分,被雷击这件事在古代百姓看来,自然是一种明确的“惩罚”行为。并且无论是悬囊射天的武乙,还是对天挥锤的李元霸,听起来似乎人被雷劈都有那么些“不作不死”的味道——今天要说的这些故事,便都与“雷劈”有关,以着现代人摆脱了宿命论后的唯物主义娱乐视角,我们不妨来看看这些“被雷劈”的故事,背后都有着怎样的善恶价值观。

《稽神录》中记录了几则雷击故事便颇有意思,其一讲得是庐山附近曾有一名卖油郎,奉养母亲非常孝顺,做买卖也十分本分,然而便是那么一个看起来没啥缺点的老实人,某天忽然被一阵暴雷给劈死了。他的老母亲想不通,跑去九天使者的祠堂内哭了三天三夜,请求天使为子申诉。结果某天晚上,老母亲忽然梦见天使降临相告,斥责说:

“你儿子表面待人诚恳老实,其实私底下一直将便宜的鱼油掺入到所售的油膏之中,以此获利。庙宇道人从他手中买了油膏,在殿前使用的时候便会鱼腥蒸腾,从而降灵不至,正法不传,这是他的罪过,所以降雷劈死。”老母亲听完不敢争辩,于是也就不再去天使祠堂内哭诉了。

然而雷劈作为一种杀伤力巨大的惩罚手段,偶尔也有失手的时候——《稽神录》中所记的第二第三则雷击故事,说的便是被雷劈以后的误伤情况:江西村中曾有个老妇被雷劈中,一条胳膊被烧焦,痛不可忍。这时候天上忽然传来个声音“哎呀劈错了!”然后从空中丢下一个小瓶,里面有像油膏一样的东西,天上又有声音传达说“把瓶里的药涂在手臂上,伤即刻能好。”于是老妇家人如其言,为老妇疗伤,果然药到伤除。

本来这故事到这里本该结束了,然而老妇见神药有奇效,顿时起了贪心,对家人说:“这是神丹妙药,应该把它藏起来!”于是家人便争相去捡那个瓶子,然而不过巴掌大的小瓶,好几个人一起伸手都拿不动。片刻后地上忽然升起云气,同时空中雷霆大作,老妇不敢造次,跟家人退回屋舍中,待雷霆止歇后再出去看,瓶子已经不见了。

附近又有一村,有人被雷打死,空中忽然传来声音“哎呀又劈错了!”(个人寻思这位雷公可能是个近视眼)不过这一回雷公学乖了,没有直接从天上投药下来,而是口授秘方:“快去田里找些蚯蚓捣烂,敷在肚脐上,可以痊愈!”家人照办,被劈中的人果然复苏。

如果说某人一生中遭遇雷劈是巧合的话,那么一个人在几天内两次遭遇雷劈,就不能仅仅以“巧合”而一言蔽之了。《聊斋志异》中有一则《纫针》,说得便是同一名少女被雷击死,又得雷击死而复生的故事:

东昌人虞小思与妻子夏氏,都是待人和蔼亲切的善人,然而两人膝下却无子息。一日夏氏回娘家小住,日间忽然听见有个妇人携着一名少女在门外哭泣,夏氏出门询问缘故,原来妇人是王姓商人的妻子,家道中落,丈夫只能借钱出门做买卖,然而路上又遇盗匪,本金全被抢掠一空,还背了一身债。债主中有个姓黄的,见二人的独女纫针长得很美,便请乡人来说媒,声称只要王家拿纫针相抵,三十两银子的债务便可一笔勾销,黄家还会再拿二十两银子作为纫针的礼金。

条件虽然开得不错,但王家却并不乐意,原来王家虽然中落,曾经也是官宦家庭,纫针在襁褓中便许婚某孝廉之子,只因孝廉后来前往福建赴任,这才断了联系。王氏妻子想带着纫针到娘家舅舅这里借钱还债,不料两个舅舅任由姐姐及外甥女哀求泣告,都装聋作哑不肯借出半个铜钱。母女两个因而绝望,这才在夏氏门外抱头痛哭。

夏氏听罢,觉得母女两个实在可怜,便以三日为约,表示愿意为母女二人筹借银两。母女拜谢而去,夏氏瞒着丈夫向母亲及娘家亲戚借了三十两银子,于晚间放在床头,却被人趁夜盗走。夏氏起床后发觉,自认无颜面对纫针母女,也无法向母亲跟丈夫交待,于是一时想不开,悬梁自尽了。

虞小思问询赶来,与夏氏娘家一同操办丧礼,自是哀泣不已。下葬之日,纫针母女得报,同来凭吊哀思,这时虞小思跟夏氏娘家人才从纫针母女跟夏氏婢女口中得知自尽缘由,于是乎更加伤痛。夏氏落葬之夜,纫针偷偷逃出,夜哭于坟,声称原以己身相代,唯求夏氏复生。结果空中果然雷霆大作,纫针被震死,而夏氏之墓被雷震开,夏氏复活。

天明后复活的夏氏被家人发现,接回家中调养生息,很快复苏。夫妻二人感念纫针有情义,于是便夏氏原来的葬仪之物厚葬了纫针。后来听闻村北有个人在夏氏复活之夜被雷打死,身上还被雷火烙出了一行字“偷夏氏银的贼”。夏氏娘家以此报官,果然在那人家中发现了剩下的赃银。夏氏将复得的钱款仍旧交给纫针之母,让她带回去抵偿债主。

纫针下葬后三日,雷霆忽又大作,震墓开棺,纫针复活。此时纫针母已返,夏氏便收纫针为义女,养于身边,视如己出。后纫针年渐长,虞小思与夏氏为其择配,消息传出,王家便来要人——原来得知纫针未死之后,王家债主黄某又生妄念,愿聘纫针为妻。王家贪图黄某许诺的巨额彩礼,便以亲生为名,向虞家来要人。

虞小思认为黄某为富不仁,王家见利忘义,皆不可托付,坚持不愿将纫针交出。于是三家闹上官府,邑宰也不能定夺……正僵持间,有孝廉北上路过,前往王家求亲,原来正是当年纫针许婚的人家。于是乎皆大欢喜,纫针得以良配,虞小思与夏氏多年不育,之后忽得一子,家境也变得殷实富裕,时人皆以为是行善之报。

聊斋先生于原文书下有评,认为纫针可能是《柳毅传书》中的龙女转世,这才得到神龙雷霆相助。然而个人以为,这则故事真正的主角,反倒是虞小思与夏氏夫妇二人——对于陌路的纫针母女,夏氏不惜倾囊借资相救;为了并非己出的纫针,虞小思敢与其亲生父母对簿公堂……正因有了此等人间平凡而朴直的善念,天上的雷霆才得以锦上添花,才得以欢喜结局,完满了真实历史中俯首皆是的悲剧故事。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