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夺走800万人性命的慢性病,可能在你出生以前就埋下了种子

来源: Justness 2022-08-23 05:35:42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6226 bytes)

https://m.21jingji.com/article/20210207/herald/6601f8c44b8cec50e0ee64ef89756588_zaker.html

每年夺走800万人性命的慢性病,可能在你出生以前就埋下了种子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2021-02-07

 

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不仅要和感冒发烧等“小怪”打架,许多人还要面对糖尿病、癌症等难缠的“大怪”,甚至要耗费一生与其搏斗。

那些长期的、不能自愈的、也几乎不能被治愈的疾病,统称慢性病(又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慢性病已成为当前中国人的主要健康威胁,卒中、缺血性心脏病和慢阻肺更是国人死亡的前三位杀手。慢性病虽有明确的预防措施,但因其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较高,且医疗费用昂贵,是人类生活的一大隐痛。

“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已成为当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导致医疗费过度增长、损害劳动力素质的主要健康问题。”近日,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汪之顼在“中国生命早期营养学苑”在线教育专题课程《健康与疾病预防的生命全程观》上表示。

过去,对于慢性病的预防更多是强调已知的危险因素,如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吸烟、滥用酒精等,但近年在国际医学界形成的都哈理论彻底颠覆了这一观念。

该理论表明,人类在生命早期经历的不良因素暴露,会导致一系列儿童期、成年期疾病的发育源性改变,包括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精神行为异常等慢性病的发生与发展。

也就是说,许多人的慢性病,早在胎儿、婴幼儿时期就埋下了种子。

慢性病从何而来?

随着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加快,加上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我国居民慢性病呈高发趋势。

根据临床表现,慢性病可归为几个大类:一类是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等;另一类是代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痛风、缺铁性贫血、骨质疏松等;还有一类是恶性病质慢性病,一般指各种恶性肿瘤、肺结核、严重创伤、烧伤等过度消耗身体能量物质、造成机体能量负平衡的疾病。

其他慢性病还包括:精神类疾病精神、心理障碍;过劳症;强迫、焦虑;抑郁症;更年期综合症;口腔疾病,如带有遗传性因素的牙周病;及各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和各种应激状态等方面的慢性病。

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33/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86.6%;心脑血管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要死因,占总死亡的79.4%。在各种慢性病中,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在全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中的患病率分别高达25.2%、9.7%和9.9%。预计未来10年将有8000万中国人死于慢性病。

为什么有些人会得慢性病,有些人不会?有些人的慢性病很严重,有些人又不那么严重呢?

实际上,慢性病的发病原因十分复杂,牵涉到环境、职业及饮食习惯等诸多因素。其潜伏期也较长,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得病时间具有不确定性。

但可以肯定的是,慢性病的诱发与人体体重息息相关。《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指出,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0.1%和11.9%。同时,儿童肥胖形势也日趋严重,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9.6%和6.4%,其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体形、生活方式及儿童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向成年期延续。

 

 

 

都哈理论

1995年,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流行病学家大卫·巴克根据其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提出了冠心病、糖尿病等的“成人疾病的胎儿起源(Fetal Origins of Adult Disease, FOAD)”假说。

FOAD假说认为,胎儿宫内不良反应使其自身代谢和器官的组织结构发生适应性调节,如果营养不良得不到及时纠正,这种适应性调节将导致包括血管、胰腺、肝脏和肺脏等机体组织和器官在代谢结构上发生永久性改变,进而演变为成人期疾病。

直到2003年,国际医学界将这一概念过渡到“健康和疾病的发育起源(The developmental origins of health and disease, DOHaD)”学说,即都哈理论。目前,已经有大量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这一理论的合理性。

面对棘手的慢性病,都哈理论提出,孕产期保健能降低成年慢性非传染病的发生风险。虽然不少人认为这个简单直接的论调有点儿耸人听闻,但一切还要从背后的健康与疾病防治观念——生命全程观说起。

生命全程是指人类从受精卵形成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其观强调研究物质和社会环境的危险因素在围生期、婴幼儿期、青少年期、成年期以及老年期(包括隔代)长期对健康和疾病(主要是慢性病)的影响。

以世界卫生组织(WHO)划分的“围生和婴幼儿期、青少年期、成年工作期和晚年期”4个生命全程的不同阶段为基准,生命全程观重点研究生物、行为和心理因素是如何作用整个生命过程及影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从而达到尽早预防疾病发生发展的目的。

 

 

不同生命阶段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突出健康问题。比如说,儿童青少年面临龋齿、缺铁性贫血、肠道蠕虫感染,哮喘、意外伤害等问题;中老年人突出的健康问题有肿瘤、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病。

但整个生命过程中的健康状况,是每一个阶段各个因素的综合结果,因此,健康与疾病防治是一个持续终生的过程,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一年龄段。

生命全程观把慢性病防治的注意力转向了第一级预防,注重危险因素和行为在儿童与青少年期的产生。它强调:慢性病发生与发展以及人的生理功能的改变是由于危险因素长期累积接触的结果,在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均存在罹患慢性疾病的风险。

“人类在生命早期(胎儿期、婴儿期、儿童期)这一关键阶段经历任何一种不良因素暴露,都可能影响胎儿、婴幼儿的发育可塑性,带来组织器官在结构和功能上的永久性或程序性改变,最终导致远期一系列儿童期、成年期慢性病的发生风险。”汪之顼教授介绍都哈理论时表示,在生命早期关键时期,应采取干预措施以改变生命历程轨迹。

该理论还认为,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不仅存在于子宫内和婴儿早期,而且还存在于童年和青春期。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同样是生长发育的敏感阶段,在该阶段,社交和认知技能、习惯、应对策略、态度和价值观都比成年后更容易获得,而在该阶段获得的这些能力和技能对生命历程的轨迹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生命全程观还考虑了成年早期和中期,物质和社会环境的危险因素对长期健康所产生的作用。除了以上这些因素与生命早期生物和社会因素及它们之间交互作用(如宫内发育迟缓和成年后肥胖并存)对个人健康的影响之外,生命全程观还关注其对几代人的健康所产生的累积影响。

慢性病的预言——生命早期营养

都哈理论这一医学界的学说新星冉冉升起之后,给慢性病预防增添了生命早期营养角度的方法指导。

孕前营养状况,不仅预防先天性畸形风险的关键,还会影响子代认知和社会行为发展,可降低子代远期慢性病风险。

“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不仅存在于子宫内和婴儿早期,还存在于童年和青春期。儿童和青少年是生长发育的敏感阶段,对生命历程的轨迹具有重要的影响。”汪之顼表示,要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实现从胎儿到生命终点的全程监控服务和健康保障覆盖。

因此,父母应在孕期就给予胎儿科学的营养干预

 

 

孕期营养不良如铁缺乏、钙和碘摄入不足、维生素D缺乏等,可导致孕母贫血、低蛋白血症和骨质疏松症,还会增加流产、早产、产后出血和产后感染的危险。

母亲孕前低体重或者孕期营养不良,容易发生宫内发育迟缓、低出生体重儿和小于胎龄儿。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会影响胎儿组织、器官在结构、功能或者代谢方面的异常。

WHO提出的至2025年全面改善母亲、婴幼儿和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的6项目标中,前3条均是针对育龄女性;WHO还特别强调,要努力保证给予每一个婴儿出生后6个月龄内的纯母乳喂养,并在此后及时添加辅食,并持续母乳喂养至出生后2岁。

当然,健康与疾病防治还是一个持续终生的过程,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一年龄段。

“针对我国慢性病的严峻形势,我们应该树立健康与疾病防治的生命全程观,全面认识生命各阶段的特点、面临健康问题以及处理方法,领会环境、行为生活方式等与健康的关系,并思考如何在生命的不同阶段从健康的不同维度来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汪之顼表示。

 

(作者:叶碧华,吴君瑶 编辑:李欣夷,李清宇)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