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东初的故事(和李克强小时候的一点故事)

来源: 日暮乡关 2018-06-19 06:13:24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7070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日暮乡关 ] 在 2018-06-19 11:39:53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安徽省枞阳县青山何氏家庙里记载着何东初:安徽省博物馆馆长,没有看到他的事迹。我很小的时侯,我随着父亲去合肥见何爪子---何东初,为家乡申请,办一个炸药厂。我印象里是何夫人看到有家乡来的小孩子,很高兴很热情地赶紧去拿好吃的,我在何爪子家吃了个苹果。父亲和我说过何东初的一些往事,但是由于年代久远,记得不太清楚了,很是可惜。网上有一篇别人的回忆文章,转来和大家分享。

从佛门弟子到革命伉俪―鲜为人知的新四军前辈何东初、刘淑梦
1967年夏天,合肥两派武装正欢。我那年16岁,父亲早逝,母亲被造反派整得东躲西藏;我也有家难回,如孤舟飘零,过着时饥时饱,居无定所的“文革生涯”。何老家,成为我在那个动乱时期的“避风港”和“天堂”。
何老家在省文联南侧的胡同里,独门独院,一栋带菜园的五开间平房。何老农历1899年出生,时年68岁,当时政治身份是省文史馆馆员、省政协委员,属于早早被赋闲、不当权的老干部。他的老伴金钟秀阿姨,出身桐城书香世家,外祖父曾任前清两广盐务总督;她父亲抗战前任安庆法政院院长,母亲是安庆女中校长,一代名媛,才貌俱佳,擅丹青,有“荷花仙子”美誉。金阿姨抗战时期就参加革命工作,受出身显贵影响,是终生未入党的离休干部。不仅操持家务井井有条,烧得一手好菜。而且精通书画,楷书和工笔画,都功力非凡。何老夫妇膝下无子,但五个千金,个个聪明漂亮,除了大姐,都比我小。何家“五千金”的芳名分别是:何兆庆、何晓春、何大勤、何小建、何小池。
何老右手残疾如鸡爪,老干部圈里戏称“何爪子”。何老鹤发童颜,高大青秀,颇有仙风道骨。言语不疾不躁,缓缓道来,如和风熙日,不由你不平静,不坦荡,不放松。老人写一手好毛笔字,家藏千卷古藉。闲来在小院藤架荫里,泡一壶清茶,搬几把竹椅,摇把大葵扇;在蝉声中与访客、朋友们谈今论古,或悄声细语,或开怀大笑。每日坚持泼墨行笔,寄性情于丹青之中。紫檀木的大笔筒上,隽刻幅唐寅名对:“山静松声运,秋清泉气香”。那淡定儒雅从容的风范,与外边充满暴躁、血腥的世界,宛如隔世。现在回首,那种意境,应是“禅意”。
何老对我格外疼爱,犹如慈父。每每我一去,就叮嘱金阿姨“晓鹏来了,叫阿姨快整几个好菜”。有时,何老还亲自到菜园摘几把时鲜瓜、菜佐餐。几天不去,他还让女儿们来找我去聊天、喝茶、吃饭。我也不见外,常常去“打牙祭”。有时候风尘仆仆,何老、金阿姨就让保姆烧水让我洗个热水澡,顺带把脏衣服也洗干净。那时候,家里电话被停了,沟通不方便,我这个经常“不请自到”的不速之客,真没少给老人家添麻烦。
1968年底,我下放当知青,以后很少回合肥,去看望何老的次数就稀了。但每次去,何老都把我当“贵客”招待,我反倒过意不去了。
何老的“禅意”,来自早年近二十年的佛门修行。何老出生在安徽枞阳县小康农家,少年出家,先到九华山当杂役,后来剃度,入了佛门,法号:“参通”。参通和尚在云游化缘生活中,结识了皖南早期共产党人。1933年,在参通、彻园等四位亲共和尚的掩护参与下,九华山天台山建立了中共秘密联络点;“参通和尚”成了党外秘密联络员。1934年夏,参通和尚被国民党县党部疑为“赤匪”,关进青阳县大牢。九华山佛门弟子悟忠(刘淑梦)尼姑,闻讯后心急如焚,冲破佛门禁忌,乔装俗民下山,多方请托、施救。国民党当局久查无据,不得不释放了参通和尚。
参通和尚平安返回九华山,已是1935年春天。这年秋天,九华山的参通和尚(何东初)、悟忠尼姑(刘淑梦)双双告别佛门,毅然还俗,回到枞阳罗家庄老家务农。是年冬,何东初与刘淑梦结为伉俪。务农之隙,刘淑梦兼开杂货特产小店,何东初则兼书笔墨补贴生计。同时为党组织作地下交通工作。
1938年6月,安庆沦陷,枞阳成为敌占区。何东初、刘淑梦夫妇双双加入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斗争。何东初1938年入党,抗战时期历任地下交通站站长、区长、桐庐县县长,中共沿江工委花山办事处主任兼沿江独立大队队长。以单手快速掏枪装弹毙敌绝活和智勇双全闻名安庆城乡,成为地方抗战传奇英雄。
1945年初,担任东流八都湖区(今属东至县,位江北)抗日民主政府区长的何东初,奉命到江南贵池三方圩参加中共沿江行政办事处召开的区长会议。不料2月27日,在安庆郊区新河口,一行四人被日军岗哨扣押,先押至飞机场日军驻地,严刑逼供,但四人一口咬定是平民百姓;29日,他们被押送到安庆日军“觉醒团”(群众称俘虏大队),又转安庆天台里街“太史第”服苦役。期间,经常遭酷刑折磨,鞭挞、针刑、火烫、犬咬、吊索,逼供是常事。其他三人,陆续被亲友请托日伪内部关系人,保释出去。唯何东初是重点嫌犯,久羁不释。何东初被捕后,化名何希初,小生意人。在严峻生死考验面前,机智勇敢,坚贞不屈,始终没有暴露真实姓名和身份,也为党组织营救创造了条件。
同年6月下旬,皖江根据地党组织得到何东初被捕、关押的确切消息后,立即指派皖江贸易局局长蔡辉负责组织营救。蔡辉从1943年始,就利用开展敌区贸易之便,建立了广泛的敌工情报网;一些中高层日本人,也成为我们的“内线”。在蔡辉周密组织下,当年7月中旬,受蔡辉委托,由日本驻安徽省经济顾问栉山弘先生和日军第六旅团参谋部明山近仁中佐手持蔡辉名片(化名张光华)亲自到“太史弟”,保释并接送何东初出狱。在栉山弘、明山近仁安排护送下,何东初脱离虎口,安全回到皖江抗日根据地。蔡辉就是我的父亲。当年,何老待我如已出,百般呵护,亦根缘于对蔡辉当年营救之情的佛门福报吧。
刘淑梦(1908年-1947年,安徽宿松县马桥社人)从1938年起,就在中共领导下,参加枞阳庞竹乡动委会,桐(城)南抗日救国协会,宣传动员民众抗战参战;1940年9月,调至桐南地下交通站,担任地下交通员,出色完成了多次情报、文件传递和人员护送等艰巨任务。1941年秋,刘淑梦光荣加入共产党。
1945年日本投降后,新四军七师暨皖江根据地奉命北撤。根据皖西工委安排,何东初受命从大别山来到安庆与刘淑梦接头,指示刘淑梦担任安庆地下交通站的交通员。这是皖西工委与华东局之间地下交通线的中枢交通站。刘淑梦主要负责将从上海、南京、山东、皖南等地派来的同志护送进大别山;同时,护送大别山派出来的同志经由安庆站中转,派往苏北和山东解放区。包括中原军区独立二旅副政委熊作芳、第一野战纵队刘思毅副司令员等多批旅、团、营级干部,都由她一个又一个,一批又一批从山里接出来,又护送到下一地下交通站,期间百无一失,总能化险为安。
1947年6月,中共皖西工委任命何东初任沿江独立大队队长,率100余人的部队,挺进罗岭、白畈一带活动。刘淑梦和大队侦察员朱勋(化名秦春),奉何东初命在花山狮头岭下隐蔽,拟在此处建立秘密交通联络点,沟通大别山皖西工委与安庆地下交通站的联系。
不幸,由于叛徒光萌的出卖,怀宁县中统特务队队长叶赞青(叶鸿本)率20余名武装特务,于8月初一个深夜,突袭了刘淑梦、朱勋的住处。他俩临危不惧,奋起开枪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被捕。
刘淑梦、朱勋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诱供,坚贞不屈、大义凛然。1947年8月11日深夜,由中统安庆区主任兼怀宁县调查  员吴海麟下令,中统怀宁县行动队队长刘长荣率队,竟将刘淑梦、朱勋用铁索穿锁骨,秘密押到海口洲河口与南埂西村交界处杀害。临刑前,烈士们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残忍的敌人,竟用水银灌顶,暴尸七天的恶行泄恨。
何老化悲痛为力量,在刘邓大军从安庆过江之际,紧密配合兵团司令陈锡联同志,组织动员沿江百姓备船、备粮、备房,组织船工、民工支前,肃清敌特,大力配合主力打过长江,功勋卓著。
1949年10月的一天,中共安庆地委,中共安庆市委、中共怀宁县委在刘淑梦、刘勋烈士遇难处举行了追悼大会,安庆地委书记桂林栖、安庆专署专员、张伟群、怀宁县委书记何杰三和约千名军民沉痛到场为烈士祭灵。危害刘淑梦、朱勋烈士的中统特务吴海麟、叶赞青、刘长荣,解放后被缉拿归案,于1951年人民政府镇压了。
几十年后,何老聊起当年在九华山“挂单”时与主持宽慈方丈的偈对时,拈指吟道:“白云为体空为家,梦幻学禅寄九华。闲时清泉翻贝叶,偶裁明月作袈裟。诵经种果枝头鸟,悟道常思雨后花。莫谓山林无伴侣,古松栖鹤友烟霞”。宽慈方丈闻偈,赞曰“拈来禅机,觉悟众生”。
令人寻味深深的是,建国后,不久在战争期间,历经父亲、叔叔、爱妻先后被日本军和国民党反动派危害和刘淑梦所生年幼长子,又失散于战乱、又履遭战伤、刑伤致残致病等人生大难的何老,竟步先贤“乱世出山,治世归隐”之途,告老辞官,急流勇退。只先后在省博物馆、省文史馆、省政协挂个闲职。终生淡泊,甘与省博、省文史馆的前朝遗老们为伍。我猜测,何老当年的选择,大致不外于三个原因:一是自思年事较高,且天下已定,主动为后生辈让位让道。1954年,何老已55岁;同期参加革命的那代人,才是三十多岁的青壮年。二、不屑胜利者之间的名利内斗日驱激烈;但求“退一步海阔天空”,安享天伦之乐。三是早年禅学静修的冥冥导向。总之,何老早早选择退出政治江湖,隐居于闹市一隅,娶妻抚幼,全家七口,小日子过得平静、安逸,其乐融融。在五、六十年代,安徽政坛斗得你死我活,何老则无官一身轻,逍遥自在;还做了许多救济老区亲朋乡里贫苦人的差事。除“文革”一度劫难,后半生无大灾大难。以90高龄安然善终。何老在善恶难分之际,明哲保身之选,不失为大智慧。
何老在省文史馆期间,50年代推荐同乡李诚老夫子入馆。李诚国学底子深厚,名士舒芜曾出其门下。解放初隐居在皖南石台县乡村教书,度日清贫。被聘为省文史馆图书馆员后,埋头梳理古藉,终生衣食无忧,视何老为“伯乐”。文革乱世之际,何老向李诚老先生,推介了省文史馆同事曹世俊女士的膝下一儒子向其求教国学。此儒子,时年十二、三岁,小名“侉子”,大名李克强,现任国务院总理。他父亲李奉三、母亲曹世俊是与何老经常走动,可掏心的挚友。李奉三喜书法,常有得意之笔,就拾卷登何门,请教切磋。他大姐小琴和何老的二千金何晓春是“闺蜜”;他和何老膝下双胞胎千金何大勤、何小建则是自幼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玩伙。李奉三存世笔墨极少,唯何大勤尚存藏一幅。文革时期,学校停课,“小侉子”常在何老家玩耍、作业。我有时和何老谈天说地,他也静静旁听;虽然年幼,但有股不同凡人的专注和沉稳气质。当年这一师一徒之荐,足证何老禅宗慧眼,大智可鉴。
何老1988年12月5日-1989年1月逝世和追悼会期间,我正在美国考察,未能赶上送老人最后一程。1988年12月5日何老逝世后,时任中顾委副主任的陈锡联同志等一批二野将领,亲自写了挽联,发了唁电,予何老极高尊敬和评价。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主任杜润生、中纪委副书记陈作霖(何老任沿江办事处主任时的副手)等中央部委领导;张恺帆,马长炎、江厥城、丁继哲、王渔等新四军七师、皖江抗日根据地的老领导老战友,数百人为何老送别。斯人虽已逝,音容永难忘。录何宗贵先生当年悼何老诗一首,以誌:
劳苦功高白发翁,逍遥归去马如龙。
人间千古留遗象,江左万家忆旧容。
正气长为邦国范,仁风永在笑谈中。
先生已作仙客游,把酒凭空酹百樽。
 
北京新四军研究会  蔡晓鹏
    2016年12月  北京
 
天下何氏归庐江。枞阳何氏家庙又称“敦睦堂”,位于枞阳县枞阳镇大青山村。始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清康熙十四年(1673)建于青山西麓萧家岗,后因年久失修而倾圮。乾隆辛卯年(1771)秋,何氏族人又集资移址叶庄重建。1949年后,何氏家庙改为青山小学校舍。文革中,家庙内的神龛匾额全遭破坏,加之年久失修,摇摇欲坠。2006年,何氏族人成立宗祠修缮委员会,发动族人集资百余万元进行修缮,面貌为之一新。2009年,又进行了一次翻修。何氏家庙主建筑共三进,占地一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七百六十平方米,为全封闭式砖木穿枋结构。前进两侧为仪门,中门悬“柱国元辅”竖匾,两侧楹联“千秋共识庐江郡,六皖开先宰相家”,庐江郡是何氏郡望;下联指何如宠为皖地首位入阁辅政的“宰相”;六皖,指皖地六县。中进天井两侧植有和祠堂同龄的两棵巨柏,苍翠茂盛。中进门首上悬“天恩再问”竖匾,抱柱联为“东阁振家声,当年望重台衡,白岳青山,姓氏常留江左右;西河绵世泽,此日香升俎豆,黄梁黑黍,祖宗来格岁春秋。”中厅横匾“敦睦堂”,为原省委书记卢荣景书写,两侧楹联“灵钟白岳推华胄,派衍青山属大宗。”后进墙体为木质雕花屏风,上刻二十四孝图,门联“是享是宜祖格来考,或歌或咢神人以和。”何氏家庙是祭祀青山何氏历代先祖的宗祠,后进正厅为神龛,供奉何氏八世以上先祖牌位,神龛联“巨典煌煌垂后裔,新祠奕奕妥先灵。”何氏家庙背倚大青山,前临神灵赛湖,山环水绕,远隔尘嚣。门前湖中遍植荷藕,大约取“荷”与“何”谐音,既美化了环境,又增添了美好的寓意。2012年6月,何氏家庙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青山何氏,元末由徽州婺源(今属江西)迁来桐城南乡(今枞阳)。七世祖何思鳌(海渔公)岁贡廷试第一,授山东栖霞知县,其子何如申、何如宠同科进士。何如宠官至武英殿大学士(相当于宰相),为当朝首辅。何氏自此成为桐城望族。
何如宠与胡锦涛的先祖绩溪龙川胡宗宪、袁崇焕、同乡左光斗同朝为官。赖于何如宠的力保,袁的族人方能免于连坐之罪。---明史
 

加跟帖:

当前帖子已经过期归档,不能加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