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透社:国民党军在台救灾表现被媒体舆论痛批

来源: 菜鸟满天飞 2012-04-18 09:23:15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6277 bytes)

 “莫拉克”一词源于泰国语,原意是指“顽皮的猴子”,这是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

员会根据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系统,对今年第8号台风的命名。然而,这

只预测强度仅为中度的“顽皮的猴子”,却给台湾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大麻烦。

     “莫拉克”是在8月7日23时45分在台湾花莲市沿海登陆的,登陆时中心附近最

大风力13级(40米/秒)。台风中心于8日14时左右离开台湾本岛,但影响持续多日。

     “莫拉克”所过处,不仅引发巨大的风灾,更带来瓢泼大雨,台湾许多地区单

日降雨量超过1000毫米,降雨最大的屏东尾_单日降雨量将近1400毫米。暴雨重创台

湾中南部的十余县市,整个南台湾几乎成为一片汪洋,灾情之重“50年首见”。

     暴雨还引发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导致桥梁截断、道路被毁、楼房倒塌和村落被

埋。台湾中南部山区有多个村庄疑遭泥石流掩埋,居民生死未卜。

     据台湾“灾害应变中心”调查统计,截至12日21时,“莫拉克”已造成全台103人

死亡、61人失踪、45人受伤。仅农业、制造业和旅游业造成经济损失就高达近200亿

元新台币。

 

   被媒体舆论痛批

     灾害发生后,台湾各届纷纷投入救灾行动,台军也出动兵力、器械执行救援任

务。

     台军专门成立了“莫拉克台风应变中心”,并在屏东县大武营区成立了“南部

地区救灾前进指挥所”,台陆军第八军团司令严德发中将亲自坐镇指挥,台军负责

人陈肇敏也多次到一线视察。

     除动用台南地区兵力外,台军还调派台中地区的部队和装备进行增援。据统计,

截止8月12日15时,台军共出动17356人次、各式车辆1412辆、直升机203架次、各型

机具543部投入救灾,协助撤离灾民3394人。

     8月11日,台军空中勤务总队编号NA-502的S-70C直升机执行任务时,在屏东县

雾台山区失事坠毁,3名飞行员死亡。

     虽然在救灾中发挥了一些作用,但许多民众仍对台军的表现不满意。屏东县指

责台军拖延救援16小时,台南市也说台军拖延救灾8小时。屏东县副县长钟佳滨更是

面对媒体痛批台军救援缓慢。

     屏东县是这次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8月7日晚8时发现雨量异常时,屏东

县立即与军方后勤指挥部联系请求支援,却一夜未果。8日上午8时20分又再次求救,

此后每小时连络一次,都未获得答复。直到媒体播出屏东县灾情严重,台军一位副

参谋总长才打电话表示调派部队,结果台军第一拨橡皮舟到达灾区已是中午12时20分。

     更有意思的是,面对几成泽国的受灾地区,救灾本应派出救生艇、橡皮舟之类

的水上交通工具,但台军最初却派出了V─150装甲运兵车,结果到了灾区完全派不

上用场,难怪有台湾媒体直呼其“离谱荒唐”。

     针对台军救灾存在的问题,“立委”周守训13日撰文反思称,利用军事资源协

助救灾的模式,在全球早已行之有年,抢险救灾应该学习解放军。

     他介绍,大陆在去年公布的国防白皮书中首度采用类似“非战争性军事行动”

概念,将抢险救灾列为非战争军事行动之一,要求将此作为“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

方式”。

     在媒体方面,台湾《苹果日报》刊登文章《向解放军学习抗洪救灾》,认为危

机处理不是危机发生后再处理,最重要的是危机发生前的预防。

     《中国时报》专稿指出,“莫拉克”台风重创台湾,大陆也不好过。但是,大

陆在灾前紧急撤离140多万民众,使伤亡降至最低,可见大陆的防台救灾已形成一套

机制,从中央到地方,权责分明。

     至于防汛期间的交通和通讯抢修、紧急运粮、安置民众到善后工作,都有相应

单位对口,明定权责,谁也推卸不了。

     文章最后写道,大陆防台工作也有缺点,但至少它有一套机制,每五年修改一

次应急预案,相对地,久经台风侵袭的台湾连一套也没有。

 

  为何不尽人意

     台军之所以暴露出这么多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救灾任务不明。依照台湾的法律规定,台军在灾害防救中不直接承担法

律任务,只担任支援角色。台湾《灾害防救法》规定,台军支援救灾时,必须先行

评估是否会影响战备任务的执行。因此,台军参与救灾缺乏先天的“主动性”。

     8月7日、8日是“莫拉克”危害最大、民众最需援助的两天,台军却只出动了

2877人次,这对于如此大面积的灾害而言实在是杯水车薪。

     其次是协调机制不畅。一方面,请求救援程序繁琐,须经地方县市提出申请,

当地台军后勤指挥部、八军团司令部、台军衡山指挥所、“中央”防灾应变中心层

层请示审批。部队派兵救灾需有上级书面公文,而要出动装甲车等大型装备还须

“国防部”核准,这与争分夺秒的救灾行动明显不适。

     另一方面,沟通不畅也影响救援。8月9日,嘉义县报告急需橡皮艇,而此时主

管救灾的台“内政部长”廖了以和“消防署长”黄季敏却联系不上,马英九只好亲

自出面请台北市增援。可船艇到了嘉义,台军却表示自己能解决,根本不需增援,

白白耗费了时间和人力。

     此外,训练和装备缺乏也是造成台军救援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目前台军以战

备为首务,对于救灾任务预想不足,平时缺乏相关训练,致使在突然遭遇重大天灾

时,空有兵员却难有作为,只能完成向灾民投送粮食及清除瓦砾等简易性工作。

     救灾必要的装备器材也是严重不足。屏东县向军方请求100艘橡皮艇,军方竟

难以如数提供。而8月9日夜间,台军在林边乡救援时竟没有必要的照明设备,只能

靠TVBS电视台的灯照路,否则就无法前进。

     重大灾害发生时,世界各个国家、地区都无一例外地将军队作为救灾应急的首

选,一支军队在救灾中的表现,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其建设和训练的水平。从此

次救灾中的表现不难看出,台军距离自己的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

     不过,也有资深媒体人指出,在台湾特定的舆论环境之下,媒体为追求阅读率,

将台军救灾的缺点放大,并集中在做得不好的方面猛批。也应该看到,台军这次在

风灾中还是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而并非如台湾媒体所言那般一无是处。(于喜斌)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