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年数百国民党将军集体哭陵zt

来源: 头发与财富成反比 2017-01-12 21:41:16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4416 bytes)

1947年5月12日,数百国民党军官形成的方阵缓缓走向南京中山陵。数十名军官举枪将大门冲开,队伍鱼贯而入。他们有何诉求?

大批非嫡系军官闲置

抗战胜利后,美国人魏德迈中将建议蒋介石整编国民党军队。由于通过整编会大大加强国民党中央军的实力,同时瓦解非嫡系军队,因而迅速得到蒋介石首肯。

 

 

 

1946年4月,国民党陆军总司令部在南京召开军事复员会议。会后迅速进行了大规模的国军整编工作,把原来的师改为整编旅,军改为整编师,三个整编师组成一个整编军。由于当时国民党军队内部实际人数远远不足定额,因而在整编时,蒋介石对非嫡系部队采取“要兵不要官”的办法,撤消非嫡系部队的番号后,士兵并入嫡系中央军,大批军官则作为编余闲置下来。

 

 

 

这些被编余的军官离开军队后无以为生,处境艰难。据编余少将汤燕生回忆,他当时每个月能领到法币40余万元,但战后物价飞涨,理一次发都需要15000元,这点薪水,如何能供应一家人的开销?当时在编余军官中流传着一首歌谣:“此路走不通,去投毛泽东。此处无人要,延安去报到。”

鉴于这些情况,蒋介石下令把各地编余军官集中起来,在中央训练团内设置将官班,训练后安置到农林、交通、邮电等部门工作。

有人不堪困苦自尽

据国民政府行政院统计,共有800余将官被编入中央军官训练团受训。然而,这些人军衔级别虽高,但别无专长,安置工作特别困难。将官们还打听到:“参谋总长陈诚认为,这批编余将官有的年老无用,有的脑筋复杂,怕不能效忠党国。因此即使是黄埔学生,没加入过复兴社、中统、军统的,也要一并清除。”而此时编余将官中的几件家事,更是成为哭陵事件的导火索。

 

 

 

在将官班里,有个叫奚泽的中将,早年曾变卖家产捐献190万银元支援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后来官至集团军参谋长,竟也成了编余将领,顿时没了生活来源,他的妻子因不堪压力投江自尽。

 

 

 

黄埔军校一期学生陈天民,原为国军190师少将副师长,抗战期间曾多次立功。整编后他查出肺癌晚期,不堪屈辱和贫困,陈天民吞服安眠药自尽了。陈天民死后,停灵多日无钱安葬,最后还是同袍凑钱才为其料理了后事。

当时流传的一句顺口溜描绘出了编余将官们的窘状:“一朝得胜、两袖清风、三餐不继、四壁萧然、五内如焚、六亲不顾、七体不全、八载徒劳。”

数百将官中山陵前恸哭

 

 

 

1947年2月,中训团在南京的全体将官与重庆、西安分团的代表秘密开会,商量怎么办。据汤燕生《编余军官哭灵记》记载,人们群情激奋,声泪俱下。中将黄鹤提议:“古戏中有‘哭祖陵’以示不屈的故事。我建议大家聚集在总理(对孙中山的敬称)陵前,向他老人家哭诉苦衷。这样当局也没有责难我们的理由。”大家鼓掌通过。1947年5月12日,众将官全部身着一色黄呢将校制服,胸佩勋章,高举青天白日旗,按军衔分成三横队排列,站在孙中山陵前。祭文念完后,数百将官放声大哭,中将奚泽在高喊“打倒贪官污吏”后,晕倒在中山陵前。

 

 

 

哭陵事件引起中外各界广泛关注。蒋介石知道后大发雷霆,称要以“戡乱”的手段“捕一批,杀几个”。后因担心影响军心,最终当局对参与哭陵将官做了以下安排:50岁以下去地方任职;40岁到45岁的被安排到交通、工商、警察等部门;40岁以下的被送进陆军大学深造,体弱者发安家费让其返乡。沸沸扬扬的中山陵哭陵事件不了了之。

加跟帖:

当前帖子已经过期归档,不能加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