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彩礼”的思考

来源: 2020-06-07 19:03:07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中国彩礼”的思考:那个50w才肯嫁的女死者

 

霍正由 于 2020/6/7 20:27:55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中国彩礼”的思考:那个离过婚,要50w才肯嫁的女死者

    本文将通过具有代表性的真实事例,从三个层面看“彩礼”问题,引发思考。

    

    22岁的王某每天最大的爱好就是刷视频。

    一天他在一个短视频中看到了一个心仪的小姐姐。

    他和这个小姐姐很快就聊了起来,还约出来见面。

    可见了面,王某才知道这个“姐姐”叫周翠云,已经三十几岁了,离过婚,还有一个4岁的女儿。

    但王某被周翠云的美貌所吸引,二人很快坠入爱河,还一块同居。

    一天,王某和周翠云提出想要订婚的想法。

    他原以为周翠云会满心欢喜答应,可谁知周翠云却说,“要结婚可以,不过彩礼钱要给50w。”

    王某感觉失落,一来他拿不出50w;二来,这一说到钱,他感觉爱情变味了,周翠云根本不爱他。

    二人吵了一架。

    周翠云很坚持,同时做了一件极端的事,她很快搬离二人的爱巢,反而住进了前夫家。

    周翠云的意思是,如果没有50w就分手,她也准备和前夫复婚。

    一天,王某又去找周翠云。

    在争吵中,王某因为冲动和愤怒,暴力杀死了周翠云。

    

    这宗悲剧案件的形成有很多原因。

    王某之前就有盗窃前科,坐过牢。家庭管教、性格都和他会犯罪有关系。

    他与周翠云是网恋相识,互相并不了解,因为激情而坠入爱河。激情褪去,矛盾浮出水面。

    同时二人年龄差距大,王某冲动,周翠云“咄咄逼人”。

    但其最根本的导火索是——彩礼。

    通过这宗案件,引发了以下3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思考1:周翠云要50w彩礼错了吗?

    答案是肯定的,周翠云没错。

    她是一个离过婚的女子,在爱情中已经受过一次伤害。她人在中年,并且有孩子。

    周翠云心中认为,如果谈恋爱,那她和王某可以很快乐。但是王某说要结婚,这就是现实了。她自然要提出要求。

    50w,对于她的将来是一个保障。

    可是她忽略了一个问题,王某并不是这么想,王某太年轻了,才22岁。在他心中认为婚姻是浪漫的事,他和周翠云求婚,周翠云应该感动、落泪才是。

    但周翠云的“太现实”的要求和举动令王某心碎了。

    

    无论是周翠云还是王某,在彩礼的问题上,都是属于男方和女方的问题。

    男方和女方看待彩礼的角度是完全不同的。

    女方是“获利”方,男方是“付出”方。

    男方认为娶就是一种爱的证明,彩礼有多少就拿多少,只是形式。

    可女方会认为钱才是爱的保障,你爱我,那你就算去借,也会把这50w凑齐。

    爱情和钱,往往在婚姻开始前就变了质。

    

    思考2:越来越“天价”的彩礼

    新闻有报道过这样一个事情,在江西的一个村子里。

    彩礼的标准是30万,还有加上给亲戚的红包,每个亲戚不低于600,还要准备金条。一场婚礼结下来,要50w。

    有一家人有两个儿子,几年前,小儿子结婚已经花了50w,家里东凑西借才把钱弄出来。

    现在大儿子要结婚,家里再也拿不出一分钱,全家人愁眉不展,苦不堪言。

    

    而记者在采访几个村民的时候,那些村民就说了:这很正常啊!没有就去借,一定要钱够了才结婚,我们这里都这样。

    但50w,又算什么呢?

    在中国各地彩礼钱不同,有网友统计了全国各省市的彩礼表出来,分为几类,一线城市百万起。

    

    彩礼的花样众多,有些地方收见面礼是“万紫千红一片绿”——

    一万张5元面值人民币,一千张100元,还有数量不低于一百张的50元。这“一见面”可就要十几万了。

    为什么彩礼越来越高?

    因为攀比。

    如果别的亲戚家结婚,男方给了50w,那轮到你嫁女儿,肯定不能比亲戚低吧,而且最好是高一点,显得有面子。

    攀比心态造成各地彩礼价格不断走高。

    婚礼因为彩礼而变味,即将成为亲家的两家人常常因为彩礼的数额问题大打出手。

    “只有这么多了!要结就结,不结就滚!”

    在婚礼前悔婚的大有人在。

    

    彩礼广泛存在婚姻缔结,是一种礼仪性表达,是具有传统意味的乡村民俗文化。

    但如果将彩礼脱离文化属性,变为要价的手段,与彩礼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彩礼本身并非陋习,只不过是如今的攀比让它变了味。

    2019年,曾出台过文件,反对婚礼陋习,建议彩礼不超过10w。

    同年的2月3日,河南民权县某村就曾举办过这样一场“示范”婚礼。

    原本30W的彩礼钱,在村里的调节下降到了26000元。为男方家减轻了不少“负担”。

    事后新娘的父亲说了一番话:

    一个闺女要嫁出去,大概要三十万,他只给了两万六。

    说实话,我怕别人说出去不好听,怕丢脸。

    通过村里协调,我想通了,我是嫁闺女,不是卖闺女。

    只要儿女幸福比什么都强,我不是为了钱。

    

    近日新婚改政策出台,其中强调对天价彩礼、铺张浪费、低俗婚闹、随礼攀比等不正之风将进行整治。

    但这只是“建议”,法律不可能规定说结婚就给10w,所以真正实施起来,肯去做的人是少数。

    大多数人还是认为,该给多少,一分都不能少。

    该去借,就去借,借不成,照样分。

    在彩礼问题上,真正要改变的是人本来的观念。而这观念是最难改变的——

    女方家:我的女儿,我养了这么大,你给10w是什么意思?

    男方家:你要50w?你是嫁女儿还是卖女儿?

    男方:我家拿不出这么多钱,你能和你那贪钱父母谈谈吗?

    女方:我父母贪钱?我在你心中不值50w吗?

    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有些家庭寄希望通过婚姻改善父母养老条件,或者说希望用彩礼改变女方家庭的命运。

    彩礼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了人们的物质焦虑。

    

    思考3:你是否会为了彩礼放弃爱情?

    先来看一个有意思的真实事例——

    小美和大军准备结婚,小美要十八万彩礼,大军实在拿不出这笔钱,二人无奈分手。

    一年后大军遇到“真爱”陈丽。

    陈丽一分钱都不要就嫁给了大军。

    在这件事情,从表面上看大军是幸运的,但深层次想,难道给十八万的都不是爱你的,只有免费嫁给你的才是“真爱”吗?

    

    作为男方,不妨认真想想几个连锁问题:你是有多爱她?你愿意承担这笔彩礼,哪怕再多、要去借钱也无怨无悔?

    这和结婚誓言中的——“无论疾病还是健康,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任何理由,都爱她、照顾她、尊重她、接纳她,永远对她忠贞不渝,直至生命尽头”,是一个意思的。

    所以,如果是深爱的人,是不会为了彩礼而放弃爱情。

    结婚是一生一次的事,从某种意义上值得“最贵”的彩礼。

    

    作为女方,在原则上支持父母提出的彩礼数额,毕竟亲生父母都是为你好,再怎么也不会坑你,要多少彩礼,“表面”上都支持。

    实在多了,私下和男友商量,两人先共同把钱凑上,将来两人再慢慢还。

    退一万步来说,这钱都是在“一家人”的口袋里。

    你爱她吗?你愿意照顾她吗?你愿意照顾她的家人,包容她的一切吗?

    当思考至此,我们会发现,大部分由于彩礼问题引发的争吵,最根本是由于——两个人都没有很爱对方。

    深爱彼此,风雨同路,一切都不会是问题。

    结语:

    

    从前车马慢、书信慢,爱情靠等,一生只爱一人。

    如今什么都快,见面快、爱得太快。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是很爱的人要结婚?

    因为年纪到了、因为意外有了孩子、因为他家庭条件好、因为我就想随便嫁个人气气她……

    因为父母老是催、因为冲动、反正大不了就离……

    结婚的理由五花八门。

    当爱情快节奏,不纯粹。再碰上彩礼问题,就有了各式各样的人间闹剧。

 

 

彩礼去向:一,女方父母留下作补偿;二,用于女方兄弟讨老婆;

                  三,女方父母留一半,一半当嫁妆;四,全部用于嫁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