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无量寿 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
(如贫得宝第三十七)
净空法师讲述
如贫得宝第三十七
此品标题是从比喻上说。佛在经文中告诉我们,善因必得善果,劝勉我们努力精进,断恶修善。
汝等广植德本。勿犯道禁。忍辱精进。慈心专一。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
此节经文是世尊对我等止作双勖。‘汝等’指当时与会大众。引伸它的意思,凡是后世读到《无量寿经》,听到《无量寿经》的众生,都包含在内。我们每一位同修也都在佛的呼唤之中。“广植德本”。‘广’是广泛;‘植’是种植;‘德本’是四弘誓愿、六度、十愿。如果以净土法门来说,‘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就是‘万德之本’。古大德讲得很明白,这一句佛号,不但是正修,也是助修。我们看莲池大师、蕅益大师在《弥陀经》注解里讲得很详细,在净宗行门中,持名是‘正行’。除了一心专念之外,我们的身体没有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前,不能脱离这个社会,不能脱离广大的群众。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心态处世待人接物?佛在此一再叮咛、嘱咐,苦口婆心告诉我们“勿犯道禁”,不要违背道理,不要触犯禁戒。
学佛的人,第一要‘守法’。佛教给我们的教诫,必须遵守。‘道禁’不仅是指‘戒条’,戒条范围太小。凡是佛在一切经论里的教诫,我们都要遵守。除了佛的教训之外,世间的法律、规约、风俗习惯,都要遵守,都不可违犯。世出世间的禁戒很多。为什么有这么多禁戒,无非是维系社会秩序,世界和平。人人守法,社会自然就和睦,所以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今天这个世界,国与国之间有许多条约,都在道禁范围里。要想把前面两句做到圆满,以下三句就很重要,定要忍辱,定要忍耐。为什么会触犯道禁?因为忍不住烦恼,情绪控制不了,就触犯法令规章。所以,一定要学忍辱,凡事都能忍,都能让。菩萨六度里就特别强调忍辱、精进。唯有忍辱的人才能精进,他有耐心,样样守法,样样守规矩,心就定。唯有清净心,学道功夫才能得力。无论修学那个法门,把握这个原则,那有不成就的。修净宗,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也不例外。
精进的‘精’是专精。善导大师在《观经上品上生章》注解里开示提醒我们,这一段开示非常重要,因为现前的社会,几乎时时处处都会遇到。有一些人来告诉你:学这一部经,念佛法门不能成功,你要广学多闻。说这些话的人引经据典,我们听了怎么办,是不是再去学很多法门?祖师也引经据典告诉我们:即使是阿罗汉、辟支佛、地前菩萨各个人也引经据典,尽虚空遍法界的人都来劝你,说念佛法门不能成就。你怎么办?你一定要肯定佛讲的话是究竟了义,决定不错。你要有智慧分析给他听:你引的经典不错,我也很尊敬,那是佛对某一类根机的人说的,某一个时代说的,某一个地区说的;说得对,没错,对那些根性的众生有用。我不是那个时代人,也不是那样的根机,我还是老老实实依此经学念佛法门。一门深入,决定不改,绝不动摇,你这一生就成功,这是‘精进’。
更进一步,就是十地菩萨来跟你讲、等觉菩萨来跟你讲,人数也是尽虚空遍法界,都引经来劝你:你学净土法门不能往生,不可靠,要广学多闻。你也要照前面的话来说,增长自己的信心。即使诸佛菩萨来劝我们,也不动摇。这个心就真正定了,决定不动摇。不但是祖师大德苦口婆心的劝勉,教诫我们老实念佛,求生净土。我们细想,是有道理。即使我们在眼前看到的,不要说过去,就是最近这些年往生的,只受持一句阿弥陀佛,都能预知时至,站著往生、坐著往生,这些人是现身说法。他们只依一句佛号都能成就,依一部经怎么不能成就?你把这个事实真相真正搞清楚,才决定不会动摇。
善导大师的《四帖疏》必定要读,黄老居士的《无量寿经》注解里引用不少。这是我们讲的‘精进’,也就是觉明妙行菩萨教我们念佛的秘诀,‘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三句就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的‘净念相继’。只要做到‘净念相继’,自自然然就‘都摄六根’。不要再分别,我要怎样摄受六根。愈想,妄念就愈多;愈想,心就愈散乱。只要记住一句‘净念相继’,就成功。‘净念相继’就是此处讲的‘精进’、‘专一’。
佛说给与一切众生乐是‘慈心’,拔一切众生苦是‘悲心’。慈、悲可以连起来讲,因为拔苦,就与乐。‘与乐’当然就‘拔苦’。‘慈悲’是一体的两面,一个得到,两个都得到。慈心就是爱心,佛门里不讲爱心。因为爱是感情的,是情识生的;慈是理性的,是理智的。爱一个人,若不是在现前这个时代教他离苦得乐,来生怎么办?依旧搞轮回,还要堕三途,这就不是与乐。要给他生生世世得究竟乐,这才是真正的慈。要想使众生真正能生生世世离苦得乐,不是我们能力可以做到的。这话是真的,但是念佛的人则不然。
我们为什么念佛,还不是希望生生世世永脱苦海,得究竟圆满之乐。目的在此。今天我们知道这个方法,把这个方法再教给别人,介绍给别人,推荐给别人。这与诸佛如来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的方法、能力,可以说是无二无别。修学别的法门那有这个能力;修学念佛法门就有这个能力,这是真正的‘慈心’。我们能教一切众生,无论他信,或者不信,给他作增上缘,使他在这一生中有缘见到阿弥陀佛的形像,听到阿弥陀佛的佛号声。这就是慈心,就是大慈大悲。
我们印小张的阿弥陀佛像,到处跟人结缘,尤其是海外与大陆。这是慈心的流露,事虽然很简单,用心可不容易!佛在经上常常说,‘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他要是能信,依照这个方法修学,他一生中决定能成就。他若不信,不能依照这个方法修学,在阿赖耶识里落下金刚种子。将来,也许后世,也许多生多劫以后再遇到念佛法门,这个种子就起现行,起作用,他就能欢喜接受,毕竟得度。所以,不能看轻我们送人一张小佛像,劝人念一句阿弥陀佛。这是大事因缘,不是小事。世间一般无知的人,看这是小事,没有什么。其实这一生中,没有比这桩事更大的。这是真正的慈心,真实的慈心。
我们明了这个事实真相,在日常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人,或是对一切众生,我们常常念阿弥陀佛,使他能听见。这都是慈心帮助他离苦得乐。我们在生活中能节俭一点,把多余的财力用来弘扬净宗。末法时期,最契众生之机的就是这部《无量寿经》,所以大家听起来特别欢喜,比听其他经论欢喜多了,这就是很好的证明。不但中国人欢喜,跟外国人讲,他们也欢喜。我们知道,这一部经典普度末法一切众机,正如经上所说的,将来佛法在此世上灭尽,这部经最后灭,还能在世间住世一百年。
今天要把佛法介绍给广大群众,介绍什么法门好?自然是净土法门。所以,这部经典要多印。世界有四十亿人口,中国大陆就有十二亿人,我们才印了几十万本,不够分配。一定要发心!目前这个社会,真的证实文殊菩萨在楞严会上所讲的‘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说明现代人喜欢听的多,读的兴趣没有听的那么浓厚。录音带的流通比经书收的效果更大,但是两样都重要。因为录音带的寿命毕竟不能长久,听几十次之后,音声就变质。我们这次到大陆,很多听了录音带的同修们来告诉我,翻录次数太多,都不清楚,希望我们能有清晰的带子再送他们一套。而经书就不会随著时间磨损,可以常住在世间。两样工作,我们都应当努力做,真正帮助人念佛,鼓励人得到这一部无上的法宝。这几句都是从原则上讲的。
佛又告诉我们一桩事,我们可不能发生误会。“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因此,我们不能小看娑婆世界,这个世间虽然不好,但是对真正修行人来讲,也很不错。因为在这个地方修行一天,超过在西方世界修行一百年。要是不相信,我举一个例子给大家作为参考:我们这次到大陆观光参学,看到大陆上的修行人,觉得他们修行一天应该胜过我们一月;百年、一年不敢讲。你们去过大陆,他们虽然生活在苦难中,但道心却比我们真实恳切。我们的日子过得太舒服,修不修无所谓,不肯认真。他们在那个环境里修行认真。譬如,我们今天得到经书,不算什么,没瞧得起;而他们得到一本经书,如获至宝。我们今天听录音带,稍微有一点杂音就不听了;他们的音带杂音很多,听都听不清楚,还是当作宝贝,还在聚精会神的仔细听。印祖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这是我们比不上他们的。
同样的道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修学的环境一帆风顺,永无障碍,则不及此地精进,突破障难,受尽苦难。这是在此世界真精进的难能可贵处,退缘极多而能不退,故曰胜过极乐。既然修行一天胜过无量寿国一百年,为什么我们还要离开这个世界?因为这个世界寿命短促,诱惑的力量太强大,虽一时精进胜过西方,但是自己终究是保不住自己,再得人身有隔阴之迷,前生所修的功夫退失得干干净净。怎么晓得?我们在座的每位同修,过去生中都很努力修行,想想现在怎么样?岂不是都退得干干净净。如果不退转,大家早就成佛了。佛在本经上说得很多,也作了证明,末法时期,接触到这一部经典能生欢喜心的,都是过去生中,多生多劫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可见这个法门,我们过去生中修过不少次。为什么没往生?原因是临命终时,还是有牵挂,还是放不下,就被这事误了。
佛在此地特别提醒我们“斋戒清净”。‘斋’是什么?如果从形式上看,‘斋’是日中一食,不是吃素。斋就是一般讲的‘持午’。午时是十一点到一点钟。‘斋是过中不食’,就是‘日中’。假设日中是十二点,过了十二点还是午时,吃了就破斋。但是地球是圆的,它会转,所以每一个地区日中的时间都不同。从前测量日中非常准确,用日晷。现代想知道日中是几分几秒,天文台发行的‘天文日历’,每一天日中的时间都记载得很清楚。过了日中就决定不能吃,只可以喝水。经上讲,糖水可以喝,果汁就不行,会沉淀。牛奶、豆浆皆会沉淀,都不可以吃。要是吃点水果、喝果汁,皆属破斋。我们看到许多人持午,到下午还喝一点豆浆,喝一杯牛奶,皆非如法。这是从事相上说。
佛法中小乘人著重‘相’,大乘人著重‘心’。大乘人论心不论事。‘心’是‘清净心’。‘心’要像《坛经》讲的‘本来无一物’,才是‘斋戒清净’。如果心里还有妄想、分别、执著,就不是斋戒清净。由此可知,这个人一天一夜念佛,这是精进念佛。七天七夜念佛,就是打精进佛七。在家人可以修八关斋戒,实际上就像佛七一样,精进念一天佛。这一天里,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只有一句佛号,绝不间断。要提起精神,这一天一夜若睡觉就不行,就中断。不能睡觉,这要拼命,要认真努力。七天七夜一般人受不了,所以我们提倡一天一夜。一个月念一次,这一天一夜决定要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决定心口相应。现在我们用念佛机助念,是很不得已的。实际上,最如法的还是敲地钟,由法师或者老修居士带著念。当然,一天一夜只有一个人敲地钟是很累的,受不了,需要两、三个人换班。这样的修行才能胜过西方极乐世界的修学。
如果还有杂念,有妄想,就远远不如极乐世界,那就差远了。极乐世界的人,个个都是斋戒清净。因为环境清净,所以他们的斋戒清净是不足为奇的。我们这边五浊恶世,浊恶至极,还能在这里突破浊恶障难,斋戒清净,真是非常希有,难能可贵之处在此,所以才说胜过西方世界‘为善百岁’。当然,佛没有妄语,我们相信这话是真实的。但是这句话里更重要的意思是,佛在此地劝勉我们要认真精进念佛。
所以者何。彼佛国土。皆积德众善。无毫发之恶。
这是讲西方极乐世界不但没有恶事,连恶的名字都没有。所有十方世界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决不会起恶念,因为六根所接触的境界都是纯善。阿赖耶识里虽然有恶习种子,但没有恶缘把它引起来。
于此修善。十日十夜。胜于他方诸佛国中。为善千岁。
于此世间修行既能超胜西方世界,自然亦能超胜他方佛土。这跟前面讲的意思一样,前面讲“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此处“十日十夜,胜过他方诸佛国土,为善千岁”。此皆形容娑婆修行之难成就,浊恶障难,易堕难进。苟能克服障难,突破浊恶,精进不退,至为艰难可贵,故说胜于他方佛国修行。
所以者何。他方佛国。福德自然。无造恶之地。
十方诸佛刹土,善多恶少,修善易而不难,尤其是凡圣同居土。唯一不同的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它是十方世界独胜,一切诸佛赞叹。不是赞叹释迦,不是赞叹弥陀的实报土,而是赞叹弥陀的凡圣同居土,十方世界所不能比。西方世界的凡圣同居土,何以独胜?本经前面我们读过,是弥陀弘愿不可思议力的加持;是十方世界众生,以清净心念佛求生。修的因清净,佛的加持就更清净。往生的人都是以清净心往生的,‘心净则土净’,都是这样往生的。因胜,缘胜,果报殊胜,所以十方世界不能相比。
唯此世间。善少恶多。饮苦食毒。未尝宁息。
今天我们读这一句经文,感慨非常深,我们今天确实是饮苦食毒。在古代读此句经文,很难体会其真实义。最近医学发达,好像在日本或是那个地方,化验母奶,发现有致癌的毒素;好在毒素还轻,不足以伤害婴儿。这表示近来饮食里普遍有毒素存在。现在饮食卫生要是再不留意,毒害必是一天比一天严重。古代的农作物,从来没有用农药,没有用化学剂的。现在用农药,用化学物,长得是好看,可是里面含有毒素,不是天然长出来的。如果将这个理论引伸,就知道我们精神粮食的苦毒更多。
从前人的精神生活是诗词、琴棋、书画……,现代人的精神生活是什么?全世界年轻人过的是什么生活?过去虽然是专制时代,但是专制、独裁的人为了维系他的政权,为了安定社会,凡是有毒素的思想,他都禁止。孔夫子删诗书,定礼乐。删定诗书礼乐的标准是什么?是《论语》上讲的‘思无邪’。这就是精神生活的标准,决定不能让人有邪思邪念。凡是引导邪思邪念的,一律都禁止,所以社会才能长治久安。佛在经论中说,凡夫的善心所十一,恶心所有二十六,何况善心所力弱,恶心所势强。人心像洪水一样,防范就像筑堤一样,小心翼翼,决定不能让它崩溃。今天提倡民主自由,言论自由、思想自由、出版自由,邪知邪见充满世间,善心所的堤防崩溃了。这是精神生活的毒素,怎么防范?没有法子防范。
佛在这里讲“未尝宁息”,现在是天天增长,增长到一定的程度,这个世间就有大灾难。恶因加上恶缘,后来一定有恶报。这一段是佛说明现今世间的状况,文字虽然不多,说得够清楚。这就说明了为什么在这样的环境里,他的心还能清净,还能老实念佛。真了不起!这样的德行,超过西方世界的修行人。我们想想自己是不是这样的人,能不能做到一日一夜身心清净?一试验就晓得,不试验不晓得。一试验,恐怕连十分钟都做不到,这才知道此事真难。此处是讲实质,不是讲形式。形式上一天精进念佛,或者七天精进佛七,那是样子。心里还是胡思乱想,还是妄念纷飞,就不是此经所说的标准。
吾哀汝等。苦心诲喻。
‘吾’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自称。‘哀’是对此世界的苦难众生。这些苦难的众生必须是觉悟的;不觉悟的,佛虽然哀悯他,他也不接受。这话是对学佛已经入门的人讲的,而且是已经发心专修净土法门,也就是对我们讲的。世尊苦口婆心教诲我们,晓喻我们,提醒我们。
授与经法。悉持思之。悉奉行之。
‘ 经’就是这本《无量寿经》。佛将此经传授给我们,将修行的方法教给我们。‘悉’是全部。这一部经典自始至终所讲的字字句句,我都接受,而不是只遵守一部分,才是‘悉持’,这是佛对我们的期望。果然能完全接受,依教奉行,完全照做,就跟阿弥陀佛没有两样,就是弥陀化身。真正学阿弥陀佛,以阿弥陀佛为榜样,学得跟阿弥陀佛一模一样。
“悉持思之”,‘思’是思惟、明白佛的教诲。“悉奉行之”,把佛的教训在生活中都做到。
尊卑。男女。眷属。朋友。转相教语。
不但自己完全接受,依教奉行,自己得利益,同时也希望大众都能得此经利益,要把经法普遍介绍给别人。‘尊’是长辈;‘卑’是晚辈。对长辈要劝他念佛;对晚辈要教导他念佛。“男女、眷属、朋友”是广指我们相识的一切大众。只要认识的,我们都应当劝勉。“转相教语”。我教他,他学了之后,又教别人,这样辗转教劝,使诸佛度生第一法门弘通虚空法界,利益一切众生。
自相约检。和顺义理。欢乐慈孝。
这三句经文讲‘自行’,前面讲的是‘化他’。我们接受这个经法之后,立刻就要介绍给别人。自己修行,要知道‘约检’。‘约’是约束自己;‘检’是时时刻刻检点心行。约束身心,不犯律仪。检点就是朝暮课诵。早课重在‘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佛的教训。晚课是‘反省’,就是检点今天一天,佛对我们的教训,有没有切实照做。已经做到的,明天继续努力,希望做得更圆满;没有做到的,赶紧发心做。这样做早晚课,才能收到效果,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所以,早晚课不是念经给佛菩萨听,是要求自己认真修行。
“ 和顺义理”。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事务繁杂,不外乎对人、对事、对物。我们要注意的,对人要尽义务,五伦十义。我们是佛弟子,有义务将佛法介绍给广大的群众。对事、对物不能违背‘义理’,在态度上要和、要顺。佛讲的‘六和’,普贤菩萨教我们‘恒顺众生’。真正做到‘和顺’,定要从‘忍辱’著手;若不能忍让,这两个字就做不到。忍辱做到,自然就能做到和顺,此时只觉得心平,心安。心安,理就明白。‘理’是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看清楚,在一切境界里,心自平静。清净心、平等心起的作用是“欢乐慈孝”。欢喜是佛家常讲的‘法喜充满’。‘乐’是与一切大众相处,皆得其乐。与善人相处,与恶人相处,与圣贤相处,与妖魔鬼怪相处,他都乐,正是仁者无敌。为什么乐?他能得其真实。‘慈悲’,平等的慈悲。‘孝’字的意义非常深广,真实体会,万法一体,才是孝的意义。《华严经》上讲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就是‘孝’义;‘欢、乐、慈’才能做到圆满。
所作如犯。则自悔过。
初学总不免常犯过失,此乃无始劫来的习气。若能不犯,即成圣成贤,不是凡夫。虽然常犯过失,也不必害怕。怕的是自己犯过失,自己不知道。因为犯过失,自己不知道,就没有改过的机会,所谓积恶难返。虽然犯过失,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表示他觉悟、觉醒了,他不迷。不迷就有救,他能改过自新。迷惑的人,不知道自己有过失,他不会改过。唯有菩萨时时刻刻知道自己在犯过失,所以他能念念改进,这是‘精进’。佛法中说,只有两种人没有过失:一是佛,二是凡夫。凡夫造作而不知有过失。菩萨还有过失,所以知道过失立即悔改。
去恶就善。朝闻夕改。
发现自己的过失,立刻就悔改。改过自新,佛法里讲得很多,有从枝叶上改,有从根本上改。枝叶是事相。做的事相太多,无量无边。那些事做错了,赶紧改过来,这是在枝叶上改,不但麻烦,也改不干净。会改过的人,从根本改。‘根本’是心地。佛在大经里讲的就是根本,最原始的根本,根本的根本。佛说,我们的病根是从 ‘妄想、执著’而生的。‘妄想、执著’就是根本的根本。什么是妄想?起心动念就是妄想。要不打妄想太难了,决不是自己能控制的。想佛法也是妄想,经上明白教我们‘真心离念’、‘真心无念’。‘有念’就是妄想。假如真的无念,则此‘无念’是无明。由此可知,不管是无念,是有念,都错了。
佛菩萨真正慈悲,告诉我们,唯一的‘正念’就是‘念阿弥陀佛’。这一念,不是妄念,不是妄想,不是执著,唯独这一念是正念,除这一念之外,都不是正念。不是正念,就是邪念,就是妄想执著。如何能做到二六时中,一天到晚保持正念,不要把正念忘失,这就是‘不舍正念’。这是我们现前必须做的功夫,这个功夫就是从根本改过。我们讲改过修善,从根本改;如果讲修行,从根本修。不许心里有一个恶念,起心动念都是阿弥陀佛。遇到一切人,没有第二个念头,就是想把阿弥陀佛介绍给一切众生,希望众生跟自己一样欢喜信受。这样才能报佛恩。回向偈云‘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要真的做,不是口头上说说就完了。真正做,不是难事。保持自己的正念,时时刻刻把这个法门推荐给别人,介绍给别人。这就是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奉持经戒。如贫得宝。
今天台湾在形式上,佛法的发达是世界第一,无论在什么地方,想得到佛经、录音带、录影带,实在太容易,处处都有。其他地区不容易得到一本经书。四十年前在台湾得到一本经书,跟现在世界其他地区同样困难。那时我初学佛,得到一本经书,如获至宝。到那里去找?寺院里有藏经,但不准借出,只可以在寺内抄写。自己想读的经,必须辛辛苦苦利用星期假日到寺院抄写,中午吃个馒头,一杯开水。经本得来不易,那像现在这么普遍,经典普遍流通。今人没有福报,大家对经书并不尊重,诚敬的心没有了。
“ 如贫得宝”,今天在台湾的同修不容易体会这句话,但是大陆的学佛同胞则深深体会。他们甚至获得一张佛像都当作宝贝。我们送他一张小佛卡,他们跪在地上顶戴接受,真令人感动!而在此处,我们没有把它看重。现在台湾的《大藏经》太多了,学佛的人家,大多能有一部《大藏经》供养在家。我们送《大藏经》到大陆,他们是怎样接受的?穿袍搭衣,列队跪拜恭迎,一个人顶戴一册经,这样接受的,非常感人!如获至宝,真是教我们看了惭愧。
我们应当把经法当作世间最珍贵的宝物看待。唯独佛陀经法能救度我们,帮助我们永脱轮回,脱离三界,帮助我们在这一生往生不退成佛。这是世间任何珍宝都无法相比的。明白这个事实,才知道经法之宝贵。
改往修来。洒心易行。
过去所行,过失错误太多,想法、看法、作法都错了,从今天起都要改正过来。对于时光要特别珍惜,过去没有掌握,未来我们真正发心是可以掌握的,要好好为未来的幸福,真实的修学。“洒心易行”,‘洒’是洗刷的意思,把心里许多的污染都洗干净。用什么洗?用这一句‘阿弥陀佛’微密观照。心地的污染就是罪障、业障,把它洗干净,业障就消除,罪障就消灭。从前慈云灌顶大师说得很好,六道众生无始劫以来所累积的罪障,所有一切经法都没有办法忏除的,这一句佛号能除灭。这一句话很不容易说出,灌顶大师要不是澈见佛号真实功德利益,怎么可能说得出来。
念佛的时间不长,往生时那么潇洒,那么自在,是业障忏除了。没有病苦,预知时至,站著走,坐著走,随意自在,这都是业障消除的现象。业障没有消除,纵然往生,还有病苦,就是业障没有消除干净。这是古来祖师大德都明白的,积功累德是一桩事,业障消除多少又是一桩事。祖师大德们说,讲经的法师积功累德多;消除业障则未必能比得上在家的同修。在家同修功德不如法师,但是消业障往往超过他们。玄奘大师对中国的佛教贡献多伟大,辛辛苦苦从印度把佛法传到中国来。他往生的时候生病,而且相当苦,有人就问他,‘你老人家一生有这么大的功德,这样好的修持,为什么临终还有病苦?’他说,‘我无始劫来的业障,这次都报掉了。 ’他的病苦即是业障现前报掉;没有消掉,在临终这一刹那报掉。由此可知,凡是往生能无疾而终的,就是业障消了。
祖师大德也有消除业障,走得很自在的。禅宗六祖大师走得就很自在,他一年前就知道。一般预知时至多在一个月、半个月前,也有在三个月前就知道。在《坛经》上看到,六祖是一年前知道的,他嘱咐人到国恩寺赶紧替他办后事。在家同修弘法的缘没有成熟,就努力消除业障。如果有缘,有机会弘法利生,也应该舍己为人。自己的业障深,但只要积功累德,临命终时,有积善功德加持,顶多临终受些病苦,就像玄奘大师一样,业障就在此时消除。因功德力,得诸佛护念,龙天保佑,魔不会来扰乱。凡夫临终时,魔会来扰乱,因为业习烦恼所牵,所以临终时见到许多已过世的人,且多是妖魔鬼怪变现来诱惑,来找麻烦的,来破坏正念的。
真正消业障,就是把心里这些污染都洗刷干净。念佛法门第一殊胜,即是心里只想阿弥陀佛,口念阿弥陀佛,身礼阿弥陀佛,三业都在阿弥陀佛,业障自然就不现前,罪障也消除。念佛决定不能打妄想,不能掺杂其他法门。觉明妙行菩萨说‘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我们印在小佛卡的后面,希望时时提醒自己,这是念佛的秘诀。“易行”是把从前不好的行为、错误的行为,都改正过来。‘易’是更换的意思。
自然感降。
‘感’是感应;‘降’是下降。如是修行自然就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与观音、势至、诸佛如来就起感应。
所愿辄得。
这句即是‘有求必应’。求命终时没有病苦,能不能得到?决定可以得到。求命终时站著往生,也能得到。第一、是命终时自在,毫无痛苦。第二、是以这个样子,激发别人的信心,让人家看到我们这样走的,他也会对念佛法门生起坚定的信心,这就是‘化他’。自行、化他都做到究竟圆满。我们在这个世间不求别的,只求这一桩事,决定往生。
现在大陆的佛教比过去进步很多,特别是两个月前,上海曾经举行全国佛教会议,会议中决定成立‘佛陀教育文化基金会’。他们要筹募一笔基金,这笔基金完全用作佛教教育事业,用作培养弘法人才。真正难得!这次我在北京见到赵会长,他跟我提起此事,我们全力支援他。他们的基金充裕,培养的人才就愈多。我在此地告诉诸位同修,我们随分随力,这是长期的工作,甚至每个月,或者两个月,我们留一笔钱寄去帮助他们。学佛的人多了,念佛的人多了,这一块土地才会为诸佛所护念,一切龙天善神拥护,国泰民安,天下太平。这也是我们对于这个世间唯一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