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万吨塑料漂在海上,中国公司的一笔大生意

来源: 2023-10-01 02:28:22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出品|虎嗅 ESG 组

作者|袁加息

头图|视觉中国

本文是 #ESG 进步观察 # 系列第 053 篇文章

本次观察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循环经济、绿色产品

最近,打起 " 海洋再生 " 旗号的商品多了起来。

苹果在发售新的 Apple Watch 时,专门提到表带里使用了回收的海洋塑料垃圾," 还包含一些废渔网 "。

无独有偶,华为稍早在 5 月发售的 Watch 4,也包含一样的海洋再生表带。而 MUJI 在夏天上新了 " 海洋再生手编包 " 等新品。

海洋再生材料,在业内称为 " 趋海塑料 "(Ocean Bound Plastic,OBP),是海洋塑料垃圾回收而来的塑料。OBP 开始成为一些大品牌环保故事的新内容。其实一些国际化企业行动更早,比如微软、联想、Adidas 等等,前两年就推出了海洋再生概念产品。到了今年,OBP 在国内有加速普及之势。

把海洋中威胁着海龟、海豚、海鸟们的塑料垃圾清理上来,做成有用的商品。听起来十分美丽。

那么,企业对 OBP 材料的使用,真的会帮到环境吗?" 海洋垃圾 " 会不会成为一门好生意?

OBP 是什么?

视频网站上,山东渔民老海展示了他出海一趟带回来的 " 收获 ":一大堆破旧的渔网,一些大大小小的塑料瓶,缠在一起的缆绳,四个白色塑料筐,两个废掉的浮球,一个完全生锈的大铁桶,两只油漆桶。



老海在把捞到的海洋垃圾装车运走。| 图片截取自:抖音 @渔民老海

一直捞,一直有。这些垃圾究竟是哪里来的?

2015 年,美国环境工程师珍娜 · 詹贝克(JENNA R. JAMBECK)和同事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塑料垃圾从陆地到海洋的输入》,首次提出了 " 趋海塑料 "(OBP)的概念。

根据詹贝克论文的计算,全球有 20 亿人居住在离海 50 公里的范围内,这些人每年产生近 9950 万吨塑料垃圾,其中约三分之一被放置在露天垃圾场,或者随意乱丢。这里的塑料会被大风和暴雨带进海里。最终被带进海中的塑料,据估算有 800 万吨 / 年(全球)

此外,河流也是海洋垃圾的一大来源。一些很有影响力的论文指出,诸如长江、黄河、印度河、恒河、珠江、尼罗河这几条河流,把人口密集的内陆地区产生的垃圾带到了海里。

最终,趋海塑料(OBP)被认定有四大类:海岸线 50 公里范围内的陆上塑料垃圾、海滩上的塑料垃圾、随河流入海的塑料垃圾、渔业产生的或打捞上来的垃圾



图:印度金奈的一个渔港。海洋垃圾问题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最为严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OBP 的危害已经为大多数人所知。有几个说法让很多人印象深刻:人每周吃进去的塑料微粒,加起来相当于吃了一张信用卡;岸边死去的海鸟、海豚,肚子里填满了塑料碎片;马里亚纳海沟底部发现了塑料袋;等等。

于是一直以来," 净摊行动 " 成了一种很流行的公益活动,组织志愿者去海滩捡瓶子。

然而,海上的垃圾似乎又是无穷无尽的,不断随着海风和海浪被送到岸上来。并且台风一来,海岸上又会一片狼藉。



2021 年夏,台风 " 烟花 " 过后,上海滨江森林公园千米江堤被垃圾覆盖,志愿者前来参与净滩行动。

时间走向 21 世纪 20 年代,随着 ESG 理念的盛行,企业发现自己可以在 OBP 治理领域做点事情。一些消费品大牌已经开始在产品中批量使用 OBP。本质上这是在探索一条成本上可行的路子,用经济手段激励人们把 OBP 清理干净,并把其中可回收的部分利用起来

回收 OBP,对大企业 ESG 有两层好故事可讲。第一层,OBP 也是塑料,塑料回收原本就是一件环保、减碳的好事。第二层,清理海洋垃圾,更有助于保护海洋生态。

大企业的加入,让 OBP 有望成为有利可图的生意。" 有利可图 " 并不是一个贬义词——一件事情变得有利可图,才能更好地持续。

所以 OBP 会成为一个好生意吗?

趋海塑料是怎样一门生意?

在基本原理上,OBP 的回收和一般的塑料回收产业链没有大的差别。从 OBP 回收上来的材料,也就是 PET、尼龙、PE 等塑料。比如海滩和海中的塑料瓶,回收成为 PET 材料;渔网、缆绳可以回收尼龙材料。



图:以瓶子为例的 OBP 供应链。| 图片来源:云尚海洋公众号

这个链条并不算短,一个重要的问题随之而来:如何让终端企业、消费者等各方信服,材料确实来自海洋废物?而不是用普通的回收料乃至原生料充数?

OBP 材料需要一份能让各方认可的 " 身份证 "。

目前,国际上比较认可的两个认证,来自欧洲的 Zero Plastic Oceans(ZPO)和美国的 Oceancycle。它们分别提供 OBP 认证和 OC 认证。这两个认证分别是 2019 年和 2018 年推出的,它们在既有的再生塑料认证上,进一步增强了海洋保护方面的严谨性。其获得国际认可、逐渐把认证落地,则是更为近期的事。OBP 认证来到中国,是 2022 年底开始的。



图:OPB 认证的标识。

来得虽晚,但是事情的进展迅速。一位供应链人士告诉虎嗅:公司 6 月才拿到 OBP 认证和 OC 认证,同时就在与 MUJI 洽谈订单。在 MUJI 这种注重 ESG 的跨国消费品企业那里,OBP 认证是不错的敲门砖。

云尚海洋是国内最早取得 OBP 认证的回收企业,业务点遍布海南岛各地。公司的创始人胡朝辉告诉虎嗅,目前云尚海洋拥有 3000 吨的 OBP 材料年产能,并且第二批产能也在筹备中。

3000 吨,相当于 5 万人的一年塑料用量。这个体量虽远不能和其他主流塑料的规模相比,但在 OBP 领域已经算大供应商。这些 OBP 是从哪里收集上来的?



图:云尚海洋收集的 OBP 瓶砖。| 胡朝辉供图

OBP 认证很严格,注重实质性阻断塑料垃圾入海的举措。认证方不会接受从发达沿海城镇的成熟垃圾转运体系中来的废塑料,或者管理良好的垃圾场里的废塑料。那些 " 目前没人管,已经在海中或很可能散入海中的废塑料 ",才会得到 OBP 的认证。

这就决定了 OBP 的来源渠道。以云尚海洋为例,它收集 OBP 的主要渠道有两个:第一是和当地的拾荒者合作,从海滩、未开发和不发达地段捡;第二是和渔船合作,从海里捞。公司用比普通废品收购更有说服力的价格,收购他们收集上来的 OBP。

胡朝辉告诉虎嗅,OBP 是有绿色溢价的,目前买主们接受 OBP 相比同类塑料原材料的价格稍高。在他看来,OBP 的来源、处理技术、价格,都不是问题。扩产也不是难事," 但是我们不能在需求没有保障的时候就盲目拓产 "。换句话说,问题在于广大终端消费品企业对这种材料的接受度还不高

而在终端企业这边对 OBP 的顾虑,似乎又恰恰在于那些上游认为 " 不成问题 " 的事,尤其是 OBP 材料是否有品质保证、能否达到产品质量要求、能否规模化供应等等。甚至有客户苛刻地要求,要保证 OBP 材料不受日本核废水的影响。

考虑到 OBP 多少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海水浸泡和阳光暴晒,导致塑料劣化,会影响最终产品的强度。为此,企业需要一些技术和供应链上的投入。

有供应链人士对虎嗅表示,OBP 材料由于认证严格、货源少,并且品质又不占优势,一直会是一个小众市场。

但这个初生市场毕竟有知名企业的撑腰,会继续生长。入局最早的 Adidas,已经生产了 1100 万双包含 OBP 材料的鞋,拥有一个名为 Primeblue 的海洋保护概念产品线,在 2020 年一年 " 阻止了 2810 吨 OBP 流入大海 "。

联想集团从 2022 年起开始把 OBP 用在电子产品零件和产品包装上。联想告诉虎嗅,电子产品对塑料材料要求比纺织鞋服行业更严格,必须经过跌落、震动、老化、外观等测试要求。想在 3C 产品里使用 OBP 材料,障碍重重。但集团决意突破这些障碍,未来推出海洋再生概念的鼠标、键盘、电脑包等等,届时联想每年使用的 OBP 预计达到 170 — 180 吨。

云尚海洋也在努力为下游的企业传递确定性。它在 " 收破烂 " 之外,也是个区块链企业,为下游提供 OBP 材料溯源信息。公司也接触国内的知名鞋服品牌," 但企业和终端消费者,接受这个概念还需要一个过程 "。

未来潜力

根据云尚海洋的测算,中国 OBP 市场产量规模的天花板,是 5 万— 10 万吨 / 年。这个天花板可能在四五年的时间内达到。

这个数字是 " 供给端 " 决定的。中国近年的塑料使用量在亿吨上下,其中流落到海边成为 " 趋海塑料 "、并且有回收利用价值的,预估总量就是每年 5 万至 10 万吨的水平。

纯从数字计算来看,国内 OBP 材料大概有 10 亿元人民币的市场规模。不算大,但这个产业如果达到满产,意味着很大程度上阻断了新增的海洋塑料污染。由此产生的生态价值,可能比经济价值意义更大一些。

不能忽视的是,回收企业在收集 OBP 材料之外,还清理了大量没有回收价值的垃圾。这部分垃圾的归宿是焚烧填埋。业界也在为这部分 OBP 的生态价值寻找变现途径。比如认证机构 ZPO 可以把这些 OBP 认证为 "OBP 积分 "。企业可以通过购买 "OBP 积分 " 来抵消自己使用的塑料,从而达成 " 塑料中和 "。不过这套规则目前还未能推广。

OBP 材料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或许是消费品牌们 " 讲故事专供 " 的材料

就在这个月,ZPO 升级推出了 "Social+OBP" 认证,进一步打开了社会创新的空间。ZPO 考虑到,海洋垃圾的清理工作,是与沿海居民的生活分不开的:企业支持趋海塑料治理,可以顺道为沿海社区做贡献。所以 OBP 收集可以有机地与企业社会责任结合起来。

"OBP 产业链的底层工作者,大部分是地方上的拾荒者。" 胡朝辉告诉虎嗅。他的企业为拾荒者提供简单的培训,教他们更有效地做垃圾分类,并且支付给他们比普通垃圾收购站更高的价格。" 而且,拾荒者顶着热带的烈日和蚊虫叮咬在工作,我们会给他们提供一些防晒或者防虫的装备。"



图片来源:胡朝辉

说得再功利一点,"Social+OBP" 对于企业会是绝好的故事,可以讲给消费者,并写在 ESG 报上。比如 MUJI 此次的 " 海洋再生手编包 ",把 OBP 材料制成的 " 柳条 " 交给山东的草编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坊来生产,组成了 " 非遗 +OBP" 的组合。

"Social+OBP" 具体是什么,就要考验企业的社会想象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