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业 " 双减 " 政策发布将近一年后,职业教育似乎并没有撑起外界的期待。
最直接的例证是,赛道中曾经的两大明星公司均因负面消息,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两个多月前,万门大学老板被指 " 卷钱跑路 "。近期," 开课吧退租 " 的话题又在社交平台引起热议。
去年 " 双减 " 前后,职业教育因处于政策鼓励范围内,被大量从业者认为是能够 " 翻盘 " 的存在。一时间,不少从业者、教育企业在转型大潮下涌入其中。
然而,一年过去,从业者们体会到,一些行业选手急功近利的动作,让原本就竞争激烈的职业培训陷入恶性循环。
问题出在 " 协议班 "、" 保过班 " 模式上。在这个行业过去二十几年里的发展历程中,承诺考不过就返还一定比例学费的 " 保过班 "、" 协议班 " 成了 " 行业特色 "。职教企业们以此降低用户付费的心理门槛,以及获得更多的现金流来扩充规模。但这种模式,伴随着很高的风险,以至于不能履行承诺服务、退费纠纷频发,成了行业普遍乱象。
职教企业过去一年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也不算好。职教龙头中公教育的市值从 2020 年最高点的 2687 亿元,到今年 6 月 6 日收盘缩水了将近 90%,只剩下 319 亿元。
有从业者分析,职业培训本不是资本 " 风口 ",快速做大求上市的思路并不可行,再出现一个千亿市值的企业也不那么容易。没撑起市场期待的职业教育,机会究竟在哪里?

职教选手接连 " 翻车 "
开课吧退费、欠薪、裁员的风波,从 4 月起开始发酵。
" 开课吧被曝欠薪 "、" 开课吧讨薪群 479 人 " 等话题,4 月初就在微博上广受关注。一位杭州地区的开课吧员工对深燃表示,公司从 3 月起开始拖欠他的工资和提成,到 5 月底,自己仍未收到薪水。
而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开课吧学员退费维权事件接连被曝光。截至 6 月 3 日,黑猫投诉平台上,30 天内开课吧的投诉量达 1685 条,投诉内容大多都是没有按要求收到退费。
学员可可去年花近 3 万元报名了开课吧的考研和教师资格证两个协议课,老师承诺,考不过能在一个月内全额退款,但考研 3 月出国家线,两个多月过去,可可迟迟没有收到返款。" 老师说,估计要到 7 月才能退,但也只是‘估计’ ",她说。
裁员、欠薪、退费难之外,开课吧还被曝拖欠了部分代理商的广告费。5 月,开课吧对外回应称,拖欠的工资和返现会尽快补上、学员退费要在 6 月完成,拖欠广告商费用是优化流程导致,会在 3 个月内完成;至于裁员,是从 5 月初开始组织调整和人员优化,整体裁员规模控制在 30%-40% 左右,预计 5 月底结束。
如果此前爆料员工 " 开课吧在 2021 年底员工规模已达 6000 人 " 的说法属实,照此推算,这批被裁员工的规模在 2000 人左右。
至今,开课吧降本增效的内部组织调整似乎还未结束。6 月 3 日,一位自称是开课吧员工的用户在脉脉上发文称,公司退租了北京的一处办公地点,而员工将以出差形式 " 搬往 " 济南。

图源 / 脉脉
早在开课吧 " 翻车 " 之前,今年 3 月,万门大学就发生了老板被指 " 卷钱跑路 " 的事情。
万门大学创始人童哲,最早是在 2019 年靠终身 VIP 模式吸引了外界关注,单个会员价格不低于 9999 元,在去年还推出了 " 奖学金班 " 活动,VIP 学员学费 9999 元、非终身 VIP 会员 19999 元,称学员只要学习 3600 小时就全部返还学费," 学员可以帮助万门大学上市,万门大学帮助大家学习 "。有媒体报道称,至少有 32000 人参加了该活动。此外,童哲还在 2019 年号召一些员工 " 集资炒房 ",但一部分地区的房价并没有如期上涨。种种这些都为万门大学的落幕埋下了种子。
这两家明星公司的负面消息,只是职业教育乱象的冰山一角。
职业教育培训分为学历与非学历职业教育培训,前者可以获得正式文凭,后者主要掌握职业所需知识和技能。目前市场上讨论的职业教育培训多为非学历职业培训,又可以分为考试培训和技能培训两大类。
其中的考试培训,包括考公考研、成考自考、资格证考试等。中公、华图一直是线下考公培训的头部机构,粉笔以在线教育形式夺得了部分市场,已经在冲刺上市。曾在 2014 年毅然斩断线下、全力攻取线上的尚德,在成人自考领域占据头部已经多年。
至于职业培训当中的技能培训,主要是针对成年人职业技能的培训,比如 IT 培训、理财培训以及收纳整理、剪辑配音等课程。
不过,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职业培训,都难逃被投诉的命运。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职业培训相关的投诉,数量高居不下,而投诉的类型,大多都涉及 " 虚假宣传 "、" 诱导消费 "、" 退费困难 " 等。
过去两年曾靠着短视频广告投放野蛮增长的理财培训,被认为是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的典型。2021 年 8 月,相关部门开展对 " 财商课 " 推销的整治后,财商教育在各大主流平台的广告投放受到限制,赛道的头部公司逐渐消失在大众视野,转而攻入下沉市场。去年尝试过理财教育创业的张鹏对深燃说道:" 这一年,整个赛道可以说是被覆灭了 "。
考试培训类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培训的领域之一,同样采取预付费模式,并且形成了 " 强销售 " 的风格," 保过 " 是普遍使用的营销手段。一些新职业培训包括碳排放管理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等,也往往以 " 保过拿证 " 作为宣传点。
而在考公考研等考生数量庞大、客单价高的领域,保过班、协议班则成了 " 行业特色 "。
从 2007 年左右起,中公推出协议班模式,承诺学员如果未达到约定的培训效果,便返还一定的费用,这种模式看似帮学员解决了 " 后顾之忧 ",也为自身收集扩大经营的资金。在这之后,协议班、保过班的模式,被赛道玩家普遍使用。
多鲸资本创始合伙人姚玉飞分析称,年轻人涉世未深、社会经验不足,加上市场上有增长性的岗位并不多,很多职场人就想通过掌握一些技能或者考取证书,快速提升自己以获得更高收入,职业教育机构们便盯上了其中的生意。
不过,21 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 保过 " 承诺与机构持续扩大经营规模是矛盾的,随着经营规模增大,通过率必然降低、退费比例提高,机构就会出现严重的亏损。" 这不是搞培训,而是搞金融,玩资本 "," 保过 " 这种短视的经营模式,让职业培训行业的竞争陷入恶性循环。

曾是 " 全村的希望 "
尽管乱象频发,然而,就在去年 " 双减 " 政策刚出台时,政策鼓励以及市场需求广阔,让职业培训成为当时为数不多被看好的培训领域,是从业者眼中的香饽饽。
相关政策明确,职业教育拥有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并号召社会参与建立职业教育学校和培训机构。此外,政策还提出 " 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主导建立职教集团,推进实体化运作 "。
有数据显示,2022 年,我国职业教育培训行业规模将突破万亿元,到 2024 年,这个数字将达到 1.3 万亿元。
自 " 双减 " 以来,教育行业的头部公司如高途、作业帮、有道等,纷纷布局职教业务。其中,作业帮在 2020 年就成立了成人业务部门 " 不凡 ",提供公考、财会等类目培训。去年 3 月,有道宣布成立有道成人教育事业部。一个月后,高途品牌更名后,分为高途课堂和高途学院,分别服务 K12 中小学和成人业务,成人职教业务在内部的地位显著提高。
去年,部分离开 K12 领域的教培行业从业者,陆续进入了职业教育领域。张大山便是其中之一,去年 8 月刚从某 K12 机构离职,9 月就进入了一家在美股上市的职业教育公司,尽管此后又多次换工作,但始终在职业教育的圈子里打转。" 我的工作经验主要是在教育行业,职业教育是为数不多还在招人的赛道了 "。
在投融资市场上,职业教育也成了教育领域的焦点。有报告显示,职业教育一级市场 2021 年共发生融资 61 笔,融资数量超 2020 年数量总和,融资总金额破 78 亿元。据黑板洞察统计,2022 年 1-4 月,教育行业有 53 家企业获得融资。这其中接近一半都是职业教育公司。

但从结果来看,时过一年,职业教育暂时还没能撑起市场的期待。
对于转型而来的教育企业来说,职业教育还不能算是有潜力的增长曲线。向职业教育转型后,高途 2021 年 Q4 扭亏为盈,2022 年 Q1 保持盈利,不过,这两个季度的营收规模同比都大幅下滑,2022 年 Q1 同比下滑超过 60%。
作业帮的主要转型方向是智能硬件和进校,职业教育不算是重点。同样,转型后的有道,把重点放在硬件和素质教育上,其在一季度财报中的描述是,职业教育 " 探索了一些可行的商业模式 "。
而在一级市场,投资机构们已纷纷裁撤教育团队,获得融资的职业教育机构集中在早期阶段,大多都是 A 轮以前。而且,有些职业教育机构获得融资,是上下游企业进行的输血型战略投资,或者以职业教育为名,提供咨询服务。
至于二级市场," 双减 " 之后,无论是港股还是 A 股,多数教育公司的市值都缩水了,职业教育也不例外。其中,职教板块上,近两年中公的缩水幅度最为明显,而且业绩出现亏损,今年一季度,其净亏损超 4 亿元。另一头部公司尚德自 2018 年上市以来,股价一直波动下跌,2021 年扭转此前多年的亏损终于实现盈利,可实际却是减少销售和营销费用," 省 " 出来的利润。
今年以来,职业教育赛道的选手接连翻车,更是折射出,传统职业培训行业在 " 保过 " 模式下,扩规模、求上市的模式是有问题的,在这样的老赛道、旧模式下长出新巨头并不容易。

职业教育还有机会吗?
没能撑起市场期待的职业教育,究竟还有没有机会?
政策引导着职业教育的正向发展、提升它的市场地位,这一大方向毋庸置疑,而过度资本化,并不是政策的初衷。
熊丙奇指出,对于面向未成年学生的校外培训机构,相关部门已经加大监管力度,职业培训机构应该紧跟监管的 " 风向 ",而不是继续把职业培训当成资本的 " 风口 "。沉迷资本运作的职业培训必然前景黯淡,只求尽快做大机构上市,无疑会带偏培训业的发展。
姚玉飞认为,未来职业教育或将在产教融合的模式下,朝着低价免费的方向发展,即企业和培训院校合作,将人才培养和产业接轨,真正帮助企业解决产业升级的用人需求。比如随着人工智能、芯片封装、元宇宙等新兴赛道的崛起,原有的人才培养体系可能无法满足市场的用人需求,这时的机会便是,企业可以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定制化培养适合的人才。

在他看来," 双减 " 接近一年后,行业的共识是,职业教育的资本化受到了影响,这个行业很难有大的商业机会了。
即便资本化路径通畅,政策鼓励职业培训朝着实体学校、基地的方向发展,但实体学校的特性是,其容纳的学生数量、能带来的营收规模都是可控的,不可能像在线教育一样呈现几何增长。
" 新兴的职业教育赛道,还是会有一些小而美的机会,企业可以抓住这些机会四面开花 ",姚玉飞提到,这意味着,泛职业教育正迎来新的发展。
雨花石投资创始人尤丹最近在一场直播分享中提到,新职业教育方面需要关注更加垂直的领域,这其中会逐渐分化出优质的细分赛道,比如心理学健康、国学、冥想、方法论等。职业教育赛道的细分产品种类丰富,覆盖人群广阔,如何满足不同人群的差异化需求是关键。
不过,新职业教育细分赛道的另一面是难以规模化、天花板较低。也就是说,职业教育再成长出市值千亿的公司,不再容易。
过去一年,在经过 " 双减 " 的洗礼后,整个教育行业都处于休养生息、重新寻找定位和机会的阶段。短期来看,聚光灯下的职业教育,似乎很难担得起这份光环,过度逐利的发展思路得变变了。而这个万亿的市场将长出怎样的新选手,也还需要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