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5甲
- Q-5Jia
- 强-5
- 强-5乙
- 1970~1972年
- 核弹载机
- 中国
为满足运载核弹的要求,320厂对强-5做了多项改进:取消了原有弹舱,在机腹部位设计一个较大的凹陷,采用半埋式方式挂装氢弹;借鉴了从美国F-4飞机残骸上缴获的推脱装置,设计了带有推脱装置的弹架,通过甩投方式保证氢弹与载机分离;加装一个时统开关,可以发出信号,告知地面测试飞行员拉起飞机投掷氢弹的时间,指挥部同时计算出氢弹爆炸时间。此外,飞机还装上了上仰甩投瞄准具、高精度弹伞延时器、专用核弹监测与控制系统、电动锁死弹钩装置等。此外,为了避免核爆产生的强光损害飞行员的眼睛,设计了座舱遮光罩,当投放核弹时,座舱遮光罩将自动关闭。
为了增大航程,强-5甲增加了燃油携带量,机内燃油增加到2155 升,机外燃油增加到1560升,共计3715升,增加的油量可以保证强-5甲携带核弹飞到核试验场上空甩投并返回。
强-5甲的改型研制自1970年4月开始。1970年8月1日,第一架强-5甲上天,10月底完成6架飞机的改装任务。1971年12月30日,试飞员杨国祥驾驶0266号 [3]强-5甲第一次甩投氢弹,由于推送装置电路短路造成氢弹连投3次没能投下,杨国祥驾机携带氢弹返航并安全着陆。1972年1月7日,试飞员杨国祥驾驶0266号 [3]强-5甲甩投氢弹试验成功 [1]。
强-5甲是战术核武器投掷专用机型,实际上是中国氢弹试验的投掷机型,机身下部弹舱去掉舱门,形成一个大的凹陷,用以半埋式外挂体积较大的氢弹——也说明中国当时的核武器体积还是比较大的。甲型机身内增加燃油2155升,机外增加1560升,增大了航程;加装124厂的以燃气螺栓为核心的弹射式弹架;采用5714厂的上仰甩投瞄准具;加装核弹检测与控制系统、电动锁死弹钩装置。氢弹采用了高精度的弹伞延时器。甲型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提供了一种战术核攻击的手段,在对抗坦克集群时有较大实际意义。1971年12月30日,该型26号机首次试验甩投氢弹。不料周总理之前询问的“如果投不下去”的问题应验了,该甲型机被迫带弹着陆。之后证明是一个关键螺丝旋多了一些。1972年1月7日,甲型机成功完成氢弹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