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漫谈普契尼

来源: 飞花碎玉 2020-05-10 13:42:2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1731 bytes)

     国葬

          一九二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比利时布鲁塞尔, 有个意大利人因喉癌治疗未果不幸在这里去世。死讯传到罗马歌剧院时,歌剧“波希米亚人”正上演到一半,指挥嘎然停止了演出, 指导乐队更换曲谱,在 观众们的惊诧之中,歌剧院沉重响起肖邦的“葬礼进行曲”。

 

         两天后, 比利时为这个外国人举行了罕有的国葬。成千上万人不顾严冬挤满布鲁塞尔街头。 士兵们持枪列队,肃穆行礼。仪仗队抬着棺材缓缓步入大教堂,葬礼由比利时和意大利两个王室联合主持。

 

         一九二四年在中国是个烦乱的多事之秋。 北伐开始,冯玉祥政变,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紫禁城。但从布鲁塞尔到米兰,十二月的欧洲都在为这个去世的伟人默哀。这个人是谁? 有谁能在一个客居的国度惊动其国王给逝者的遗孀亲发唁电,能博得万众寒冬洒泪长街送行?

 

         这个人并非什么王公政要,他便是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普契尼。喜爱音乐尤其歌剧的朋友肯定听说过“今夜无人入睡”,“冰凉的小手”等等著名的咏叹调。他的歌剧即使在他去世后百年还是世界各大歌剧院的保留节目, 例如“曼侬内斯库”, “蝴蝶夫人”, “托斯卡”,“ 波希米亚人”,当然还有他永恒的终曲“图兰多”。普契尼一生创作时对于剧本的选择可谓千寻百觅,挑剔至极。 鲜为人知的是普契尼自己的生平实际上是个动人的故事,并不是说美丽,但沉重,悲怆,戏剧叠生---普契尼的传记作家甚至开玩笑说,如果普契尼能够再生,他的下一部歌剧剧本实际不需要到处寻找,因为他自己的人生轨迹就是一个勿需支付版税的绝佳选择。

 

         本人是个歌剧迷,但非音乐专业人士。这篇文字也无意写成普契尼的传记。今年春天新冠病毒肆虐全球,我所居住城郊虽然疫情并不严重,但也被命令居家隔离几十天。因祸得福的是世界各大歌剧院纷纷把其珍藏的名剧演出放在网上让观众免费观看,我才有机会把普契尼的大部分歌剧逐个欣赏,光是波希米亚人就看了五六个不同版本。每部戏看完总感到依依难舍,趁着余兴就在网上搜寻各种关于该剧和普契尼的各种历史资料来读。读的越多,对普契尼的人生越是着迷,索性买了几本普契尼的传记来看。这些传记实际上我们市里大图书馆都有收藏,可惜疫情期间全部关闭,开放之日遥遥无期,急不可待的我只好咬牙花银子从亚马逊上买回家来读。

 

          我不打算在这里给大家勾画普契尼的光辉人生和成就,这方面大英百科写的自然比我好上千倍。这里只想跟大家聊些关于普契尼的不太广为人知的故事。讲普契尼免不了要论及他的音乐,这方面我是外行,如果有不准确或者错误的地方, 还要请懂行的朋友谅解。如前面声明的,这不是普契尼小传,这些故事也是凭脑子里日渐衰退的记忆松散写成,故称漫谈普契尼。

 

                                                                        幼年丧父

         普契尼出生在意大利卢卡的一个音乐世家。从他的曾曾祖父开始,普契尼家族在这里建立了一个持续一百多年的一个音乐王朝。第一代普契尼是卢卡大教堂的管风琴家和作曲家,创作了很多弥散赞美诗等宗教作品,另外也是卢卡市音乐厅的指挥。普契尼的爷爷多门尼科名声最盛,除宗教音乐外还创作有歌剧和其他世俗作品。普契尼的父亲米凯莱是这个音乐王朝的第四辈,和前辈一样,他是教堂的管风琴家和合唱指挥,另外还是卢卡音乐学校的教授和校长。

 

         那时候在意大利,教堂乐师是一个受人尊敬而且稳定的职业, 并且还可以“世袭”, 当然后辈也要有音乐才华和正规教育才行。普契尼从出生起,就担起继承这个音乐王朝的使命。普契尼的意大利全名实际上是一大串名字的组合---贾科莫·安东尼奥·多米尼科·米凯莱·塞孔多·马利亚·普契尼,前面四个都是他的先辈名字的重复,光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家族对这个贾科莫第二的深厚期望。

 

俗话讲少年丧父是人生三大悲剧之一, 对普契尼来讲,他的不幸似乎更为沉重。 米凯莱在普契尼刚满五岁的时候就早早过世, 年馑五十一岁。正当盛年的米凯莱在意大利北部音乐界已经卓有声名,他的音乐作品因着重于宗教素材所以并不出名,但米凯莱是个非常出色的音乐老师,培养了很多颇有才华的学生。他的妻子阿贝尼比他小十八岁, 是他一个学生的妹妹。米凯莱去世后留下年轻的妻子和六个女儿,让家族庆幸的是他还留下一个儿子,普契尼音乐王朝总算还有一个希望的传人。

 

可是五岁的小普契尼自然无法即刻接过父亲的衣钵。教堂和音乐学校都同意把这些位置给这个小普契尼留着。卢卡在历史上曾经很富有,并入托斯卡尼之后受周围佛罗伦萨,比萨等大城市的竞争开始有些衰落。但市政厅还是给普契尼家庭提供每月六十里拉的抚恤金,以帮助阿贝尼供养七个未成年的孩子。普契尼的舅舅, 也就是米凯莱的学生,被教堂和市政安排接替了米凯莱的职位,并开始给普契尼教钢琴和其它正规音乐训练,所有人都指望在小普契尼长大的时候他能再把这个职位继承回来。

 

     普契尼小时候似乎并不是个勤学苦练的好学生。依据当地的传说,小普契尼上课吊儿郎当,对他不感兴趣的科目例如数学毫不上心。他曾被“留级”,还曾经把教堂管风琴的金属管偷拆下来去卖钱换烟抽。但他还是在舅舅的指导下学有所成, 十四岁起开始在教堂弹管风琴,也在卢卡的咖啡馆弹钢琴挣些小费。十六岁时普契尼进入父亲过去执教的音乐学校接受正规教育。也是在这里他首次读到威尔第歌剧的乐谱并对其着迷。十七岁那年,威尔第的晚年名作阿依达在附近的比萨上演。卢卡和比萨之间专门开了两班火车拉有票的观众去欣赏。十七岁的普契尼买不起歌剧票,所以火车自然不能坐。但他和几个朋友步行二十多公里到比萨,也不知怎样混进剧场,看到“阿伊达”的首演。 据说从那一刻起他就立志不去继承教堂乐师的职位,而要全心学习创作歌剧。 他对母亲和家人讲, 他一定要成为威尔第那样的歌剧大师。

 

望子成龙

          普契尼要放弃给他辛苦保留的而且相传四代的稳定职位去全心创作歌剧,对于这个音乐世家可是个充满风险的选择,幸亏他有一位有主见而且意志坚定的母亲。 阿贝尼虽然也出身在音乐家庭,但她似乎更多继承了商人父亲的精明和管理才能。米凯莱去世后三个月阿贝尼又生了个遗腹子, 教养八个年幼的孩子对这个年轻的寡母来讲自然是莫大的挑战。但这个精明坚强的女性靠着市里微薄的抚恤金,以自己的才干还有家族的支持,不但没有让普契尼和姐姐妹妹们忍饥挨饿,居然还一直雇着两个佣人,维持着这个家族在卢卡的中产地位。

 

         普契尼有四个姐姐,两个妹妹,很长时间他是家里唯一的男孩,母亲和姐妹们视他为掌上明珠,对他宠爱有加。阿贝尼对女儿们并不特别担心,觉得她们自会嫁人,建立自己的家庭。对于儿子,阿贝尼却完全是东方式的望子成龙。如果放在今日,阿贝尼肯定是个虎妈。她从未改变对儿子的信念:小普契尼一定要和祖辈一样成为作曲家,而且要成为最好最有名的普契尼。

 

         普契尼在当地音乐学校并没有脱颖而出。他的学生作品在学校各种比赛里也是榜上无名。阿贝尼认为普契尼成绩平平, 主要原因是卢卡这个池塘太小,没有她的儿子驰飞的空间。 普契尼自己立志放弃宗教音乐,成为世俗歌剧作曲家,阿贝尼认为儿子必须去米兰有名的音乐学院深造。可米兰昂贵的学费和生活费从哪里来?阿贝尼亲自连续两年替儿子在卢卡市申请赞助,可惜申请终未获准。阿贝尼不气不馁,游说自己的家人和所有能搭上线的朋友来支持儿子。有个当医生的堂兄被她说动,愿意支持普契尼一部分学费,但大头还是没有着落。

 

普契尼姐姐在学校的有个同学, 她的妈妈是个公爵夫人。这个贵族又和意大利王后的宫廷女管家是朋友。阿贝尼挖掘这些关系,借着她们给玛格丽塔王后写了一份申请信。没有历史资料证明这份申请到底是怎么写的,有个普契尼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做了一个模拟:

          王后陛下:

         您是王后,是穷人的母亲,也是艺术家的救星。我是一个寡妇,有两个儿子。我立志要让他们接受最好的教育。我的儿子都在学习音乐,老大贾科莫已经展现了很高的天赋。普契尼家的祖上五代塑造了一个音乐世家。如果贾科莫被给以机会,他一定会继承这个音乐世家的光荣传统。贾科莫已经完成在卢卡音乐学校的教育,他梦想着去米兰这个音乐之都进一步深造。我的收入只有卢卡市府授予的每月七十五里拉抚恤金(领到手的只有六十七里拉),我当然负担不起去米兰上学的费用。卡拉法公爵夫人对我很了解,她鼓励我向您求助。王后陛下,以您无边的慈爱和慷慨,能不能赞助一个贫困的母亲和有远大抱负的孩子?

 

                                                                      敬吻您的慷慨之手,您的阿贝尼

 

不管真的申请是不是这样写的, 玛格丽塔王后批准了给普契尼的赞助,每个月给他提供一百里拉奖学金。 资金有了,还得通过米兰音乐学院严格的入学考试,但这对普契尼来说不成问题,在二十二岁他终于进入米兰音乐学院。

 

         米兰是意大利北部的名城, 也是意大利的音乐中心。这里孕育了贝利尼,罗西尼等等歌剧大师,斯卡拉歌剧院堪称歌剧的圣殿。繁华的购物中心,众多剧场和咖啡馆,如云的窈窕淑女,让小城卢卡长大的普契尼见识到完全不同的一个世界。因为拮据,普契尼和几个同窗共租一间公寓,经常为缺钱烦恼。 其中一个室友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马斯卡尼。这段贫苦而浪漫的生活给普契尼日后创作“波希米亚人”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普契尼时常用书信向母亲汇报自己的成绩和进步。

 

         普契尼对于很多音乐理论科目并不上心,例如美学。他甚至在教材插页里写道“天哪教授,赶紧结束吧,我快闷死了!” 但对于作曲,他却显出极高的天赋, 深得导师庞切耶里(作曲家)和巴兹尼的赏识。导师时常请普契尼参加他家里音乐名流的聚会。 三年后毕业时,他的毕业作品“随想交响曲”得到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学校乐团组织了这首作品的首演,并请到斯卡拉歌剧院的指挥费力泊前来执棒。演出大获成功,米兰音乐评论对普契尼的天赋好评如潮,二十五岁的普契尼第一次进入到意大利音乐人士的视野。

 

         阿贝尼对于远在米兰的儿子并没有放任自流。她经常给普契尼的导师写信,询问普契尼的学习进展,而且毫不羞涩的要求这些老师给儿子寻求工作机会。导师庞切耶里回信说他欣赏普契尼的才华,愿尽所能帮助普契尼发展。在毕业作品演出成功的基础上,庞切耶里强烈推荐普契尼参加那年全国歌剧创作大赛。他认识的一个词作家方塔纳有一个现成的剧本“妖舞”。那时候的习惯是作曲家付钱从词作家手里购买剧本。普契尼当然没有这笔资金,但冲着庞切耶里的面子,加上音乐界对“随想交响曲”的好评,方塔纳答应免除剧本费并成了普契尼的朋友。普契尼接受了导师的推荐,带着剧本回到老家, 开始创作他的第一部歌剧。

         普契尼不像莫扎特那样有急智,几天可以写出一部交响曲。 “妖舞”让他费尽心力,反复推敲, 直到参赛作品投稿截止期前才最终完成。他甚至来不及把手稿誊写清楚,结果因为笔迹潦草,好几个评委不屑于费心研读,以致作品在比赛中落选。虽然没有赢得比赛,看过手稿的同学和朋友对这部歌剧大为欣赏。方塔纳亲自出马,以他的关系找各界名流寻求捐款赞助,要通过独立制作把这部独幕歌剧搬上舞台。首演选在米兰沃姆剧场,交响乐队的大部分乐师都是米兰音乐学院的同学,结果演出大获成功。普契尼写信告诉母亲,“观众反响巨大,谢幕十八次,终曲加演三遍”。本来剧院只计划演出三场,因为观众爆满,剧院决定加演一场。第四场剧终时年轻的作曲家被请上舞台,并按意大利传统被戴上樟叶花环。 米兰首演成功后,剧团应约在意大利举行了巡回演出, 所到之处均获成功。

 

         就在儿子首部歌剧大获成功之刻,阿贝尼患上癌症。普契尼来到病危母亲的床前,把自己获得的桂冠献给了母亲。阿贝尼逝世时候年馑五十四岁,她虽然没有机会亲眼目睹儿子日后的辉煌,但相信她的心目里绝对相信自己培养了一个能够继承威尔第的歌剧天才。

 

 

伯乐识马

         十九世纪意大利的音乐世界实际上由几家大出版商垄断,其中最大的要数米兰的瑞卡迪公司。和现今的音像出版商类似,这些公司控制着作品的版权和演出权, 要想在音乐界出人头地,没有这些出版商的青睐几乎是不可能的。瑞卡迪公司包揽了贝利尼,罗西尼,威尔第等歌剧泰斗。普契尼凭着自己毕业作和第一部歌剧,自然也梦想着叩开瑞卡迪公司的大门。

 

         当然商界免不了竞争。普契尼所参加的歌剧大赛就是瑞卡迪的一个竞争对手发起组织的。出版商要想保住自身的垄断地位,不断发掘新的作曲家, 不断培养新星是经营策略的一个重要部分。谁能接替威尔第保持甚至发展意大利歌剧的辉煌?瑞卡迪公司的老板朱里奥苦苦追寻了很多年。跟普契尼同一时代的优秀作曲家也有很多,例如列扬卡瓦多,马斯卡尼, 卡拉尼等。但这些优秀作曲家里谁能成为威尔第那样的大师?

 

         普契尼第一部歌剧的搭档方塔纳是个诗人,也是米兰社交圈里八面玲珑的人物。方塔纳第一次把普契尼介绍给朱里奥, 冲着他的面子,朱里奥听了普契尼用钢琴弹奏的“妖舞”的片断。普契尼的音乐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并同意为首演赞助印刷乐谱的费用。首演成功后,朱里奥坚信自己发现了威尔第的传人,他在瑞卡迪音乐杂志上刊登了一个通告:瑞卡迪公司买下普契尼首部歌剧在意大利和世界各国所有出版演出权利。另外,瑞卡迪公司决定赞助普契尼创作下一部歌剧“埃德加”,并每个月预付二百里拉给普契尼。这笔薪金并不是天价,但可比王后所赐的奖学金高出一倍。

 

         古话伯乐识马实际上只讲了一半故事:甄别千里马固然重要,识别之后对于千里马的饲养调教以致呵护也是成功的重要部分。千里马成功的过程中肯定会有挫折,会使你怀疑所选的到底是不是真的千里马还是只能风光一时的赝马?

 

         第一个失败是普契尼的第二部歌剧“埃德加”。这个作品还是由方塔纳撰写剧本,1889年在斯卡拉歌剧院首演。首演几乎是个全盘的失败。普契尼将失败的原因归罪于糟糕的剧本,这也导致了普契尼与方塔纳合作的终止。朱里奥并没有这个挫折丧失对普契尼的信心。

 

         第二个挑战是普契尼对于剧作家变换无常的甚至苛刻的要求。 很多剧作家刚跟普契尼合作就闹着不干,因为普契尼对剧本太过挑剔。朱里奥基本一边倒地向着自己的作曲家,并利用自己权力和人际关系亲自协调普契尼和剧作家之间的争执。普契尼的第三部歌剧“曼侬内斯库”在创作过程中换了五六位剧作家,普契尼自己和朱里奥也都参与编写。这部歌剧于1893年首演并大获成功,并很快风行到欧洲各国,奠定了普契尼歌剧新秀的地位。有趣的是歌剧出版时没有标明谁是剧作家, 因为根本无法分清这一堆剧作家里谁最后贡献了那一部分。

 

         幼年丧父的普契尼实际上在出版商朱里奥身上找到了缺失的父亲的影子。朱里奥也像父亲一样引导,鞭策,呵护自己的新秀。他不光指导普契尼歌剧的创作和推广,还帮普契尼处理协调个人的经济, 法律以及感情事务。朱里奥和普契尼的友谊和合作持续了几十年,给世界奉献了波希米亚人,蝴蝶夫人,托斯卡等等经久不衰的作品。一九一二年朱里奥去世,普契尼此后的创作落入低潮。

 

 

黄金搭档

         作为业余爱好者,我一直奇怪与作曲家和剧作家的关系:是先有剧本, 还是先有音乐?是按音乐填词,还是根据歌词谱曲?普契尼和自己两个剧作家之间风雨几十年的合作揭示了这其中生动的一面。

 

         朱里奥同意歌剧埃德加的失败主要由于剧本,于是他利用出版社的商业实力刻意筛选符合普契尼风格的剧作家。在创作曼侬内斯库的过程中,朱里奥推荐的两位剧作家伊里卡和杰科萨成为普契尼的黄金搭档。

 

         说黄金搭档并不是说这三个人配合默契,珠联璧合,事实上恰恰相反。伊利卡是个剧作家,性格急躁, 杰科萨是个诗人,温和沉稳。每一出歌剧创作的开始主要由普契尼敲定或选定故事,伊利卡完成剧情和对话,杰科萨把对话提炼成合辙押韵的歌词, 然后普契尼根据歌词和剧情来谱曲。这个过程是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通过不断修改达到最后让普契尼满意的结果。普契尼是个完美主义者。他认为歌剧要打动观众的心坎,音乐, 剧情,唱词要融为一体, 当然音乐要起主导作用(交响乐队和人声)。 普契尼对于舞台表演非常熟悉。他知道一个角色从舞台这边走到另一边需要几拍的音乐,适合配上多少句歌词,剧情和歌词以及舞台设计如何配合音乐一起达到高潮。

 

         大多作曲家是根据定稿的剧本来谱曲,剧作家相对独立,甚至会立合同约定自己的文字部分不能改变。这迫使很多作曲家自己亲自编写剧本。但普契尼却迫使剧作家接受他的主宰地位。波希米亚人是根据法国小说改编。歌剧中的咪咪实际上是小说里两个人物合二为一的再创作。伊利卡的剧本本来包含一幕描述鲁道夫和咪咪如何分手,但普契尼觉得这段剧情会让故事和表演宣宾夺主,盖过音乐,所以要大刀阔斧地砍掉。伊利卡当然不干,数次给朱里奥告状并不断声称要退出。有钱才能任性,因为剧作家和作曲家实际上都要出版商供养,所以争吵的结果要由朱里奥决断,而他又多数时候偏向普契尼。杰科萨的歌词也一样,普契尼往往根据音乐激情逼他这里加几句, 那里减几句, 或者一句里增加或减少几个字。艺术家都有自尊。试想那个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李大才子,如果被玄宗皇帝逼着改他诗里的某句,李白可能也会佛袖而去。 杰科萨和伊利卡一样时常给朱里奥抱怨。波希米亚人是至今上演最多的一处歌剧,我猜这与三人对剧情歌词还有音乐的细功打磨分不开。

 

         在争吵中这个三人搭档完成了“波希米亚人”,又接着创作了“蝴蝶夫人”和“托斯卡”。今天的观众能欣赏到这些名曲,全托这几个争吵冤家组成的这个黄金搭档。

 

爱恨丽人

 

         普契尼自己说过他除了写歌剧,一生只有两大爱好,其一是打猎, 其二是美丽的女人。 有趣的是普契尼作品的主要人物全都是女性, 其中有纯净贞洁的圣女, 例如巧巧桑和侍女刘; 也有水性杨花的浪女, 像玛诅塔和曼侬, 还有性格暴戾的狂女图兰多,和为爱情可以牺牲一切包括色相的烈女托斯卡。普契尼晚年还写了部全女性的小歌剧,可惜很不成功。作品如此,普契尼自己的生活也为众多女性而包围。六岁之前普契尼是在母亲和六个姐妹的厚爱中长大。按东方标准普契尼可以称得上个孝子。他母亲没有活着在这个未来歌剧大师全球盛名和财富享到多少福份,但普契尼对母亲的敬爱从他和母亲之间的众多信件里足以证明。普契尼艺术上的成功也使他成为百万富翁(他去世的时候财产总额按现在市值高达两亿美元)。普契尼的弟弟在他父亲去世三个月才出生,普契尼对这个弟弟尽满长兄的职责。这个弟弟也是位音乐家, 在米兰上音乐学院时就住在普契尼的公寓里。后来闯荡南美, 二十多岁可惜患黄热病死在那里。

 

         可惜后来出现在普契尼身边的女人让我们的作曲家成为一个浪子,甚至成了姐妹们眼里的逆子。有个传记作者说普契尼好像自己也生活在歌剧里,下面这两个女性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普契尼米兰音乐学院毕业后,回到老家卢卡创作自己的第二部歌剧。为了补贴家里收入,他开始教学生挣些学费。他有个商人朋友, 有个年轻的太太, 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商人请普契尼来教他太太弹钢琴。师生之间自然接触紧密, 一来二去,两个人居然从钢琴旁亲密到床上去了。普契尼的商人朋友自己也是个风流浪子,但他很长时间并不知道自己被好友戴了绿帽子。这个女人叫艾尔维亚。

 

         如果这段师生情只限于短时的床底之欢,事情也就罢了。偏偏师生两个彼此爱的要死要活,执意要厮守终身,一年之后艾尔维亚居然和普契尼私奔了,而且拖着两个孩子中的女儿,跟普契尼公开住在一起。这事闹成了卢卡的大丑闻。出版商朱里奥听说后,肯定不愿自己好不容易发现的新星被出墙绯闻毁掉。可惜他的劝说未能阻止情事的发展。普契尼的姐姐伊格尼亚比他只长一岁,两个人自小非常亲密。这个姐姐后来成了修女。普契尼和一个有妇之夫的私奔对这个修女姐姐自然打击巨大。她联合其他姐妹还有舅舅等亲戚力劝浪子回头。可惜家人的反对也未能改变普契尼死心塌地的痴爱。

          普契尼和艾尔维亚生了个儿子叫安东尼。几年之后,普契尼的商人朋友勾引另外一个有夫之妇被人发觉,这个被戴绿帽子的丈夫可不依不饶,硬是要约偷情者决斗, 而其在角斗中把商人给干掉了。艾尔维亚这才成为自由之身,和普契尼1904年终结连理。

 

         听起来有点像童话,只是这一对情侣并没有永久幸福下去.  普契尼无法控制对美丽女人的欲望。他和很多女歌唱家有染, 几乎不断地惹出各种艳遇。创作蝴蝶夫人时,普契尼借口了解日本文化,把一个日本的女高音金屋藏娇好几个月。艾尔维亚当然不会相信这两个人在一起只是切磋歌剧。艾尔维亚自己没有什么音乐天赋, 并不懂得普契尼的作品。而且她控制欲强,脾气暴躁,普契尼的婚后生活可谓充满风雨。

 

         这些不断的风雨终于演化成一场风暴。 普契尼的癖好除了打猎和美女,实际上可以再加至少两样:抽烟和豪车。那时候汽车刚刚风行, 普契尼用自己的财富购买了无数汽车和摩托车。 有一次他的司机开车带着普契尼和妻子儿子兜风,不幸在路上翻车。艾尔维亚和安东尼倒是无恙,普契尼却被压在车下,要不是住在附近的一个大夫赶来相救,我们的作曲家或许会死于这场车祸。 命是救过来了,但腿却断了一个。艾尔维亚请了个年轻的保姆来照顾普契尼的起居。

 

         没过几天, 艾尔维亚就开始怀疑普契尼和保姆不清不白。 或许正像古话说的疑人偷斧,艾尔维亚的怀疑让她看着这两个病人保姆之间的任何接触都似乎是越轨的证据。也许因为对普契尼一贯的偷情再也忍无可忍, 情急的艾尔维亚公开指责保姆对她丈夫不轨。让艾尔维亚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保姆居然是个烈女, 羞愤之下居然在普契尼府上自杀。 当地验尸官为了排除谋杀的可能对自杀的保姆做了尸检。谋杀是被排除了,意外的是验尸官发现这个保姆还是处子之身。

 

        保姆家这下可不依不饶了, 状告艾尔维亚诽谤并致其女儿身亡。法院审理认定艾尔维亚有罪, 要判她入狱五个月。如果普契尼真的爱心它移,这可能是甩开艾尔维亚的最好时机。但普契尼并未抛弃这个为自己私奔的女人。他利用自己的声名和关系,最终说服保姆家人接受赔偿达成和解。艾尔维亚总算免除牢狱之灾。

 

         这件事对艾尔维亚和普契尼之间的感情造成了很大创伤, 但两个人的婚姻却未受影响。普契尼也许从感情上做不到坐怀不乱,但从婚姻和家庭上他却从一而终。普契尼临死,让儿子拿来一张纸, 写了这么一句话“我要走了,我为你可怜的妈妈伤心”。艾尔维亚没有成为普契尼的唯一情人,但却是最早也是最终的情人。

END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加跟帖:

  • 标题:
  • 内容(可选项): [所见即所得|预览模式] [HTML源代码] [如何上传图片] [怎样发视频] [如何贴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