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四面山发现神秘庄园 传说曾经是和珅官邸(组图)

来源: 今日时事 2007-10-30 13:49:08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7179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今日时事 ] 在 2007-10-30 13:29:51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img/up3/1310.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img/up3/1311.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img/up3/1312.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img/up3/1314.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大门古戏台华表座天井厢房堂屋
 
10月30日报道 在四面山麓江津柏林镇双凤原始森林中,暗藏着一座占地两万多平方米的神秘庄园———会龙庄。

会龙庄坐西南朝东北,复式四合院布局,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庄园总占地面积20468平方米(约30.7亩)。庄园内共16所院落、18口天井、202间房、308道门、899个窗户,虽多而不乱。山庄是一个由328根石柱擎起的石木结构建筑群,满园亭台楼阁曾经全是雕梁画柱、绘彩描金。

会龙庄至今仍保存着完整的建筑群。而且,这个建筑群的格局竟和北京紫禁城相似。修建庄园的主人是谁?具体从何时开始修建?花多少年完成总体建筑?建筑为何仿紫禁城格局?明显高于当地水准的建筑工艺,由谁设计?如何督建完成的?修建该庄园共花费了多少资金,资金从何而来……不解之谜一个接着一个。

0月25日,记者前往此山庄探个究竟。

庄园曾有三道围墙

从柏林镇双凤场新街步行3分钟,即可到达会龙庄。青瓦白墙的大型建筑群,座落在农田、林木间,显得气势恢宏、颇有霸气。

曾经在双凤中学任校长的戴华德生在庄内,长在庄内,工作在庄内。他家的房屋是父亲抗美援朝复员后由政府分的,位于会龙庄的小朝门一侧。

据戴华德介绍,到文革前夕,会龙庄仍有高高的围墙,容易被人攻入的部位均设三道围墙,每道间隔10—30米,内两道为土墙,外墙用石头砌成。石头外墙酷似长城,高4至5米,绵延数千米,墙顶上筑有巡逻用的步道,还分设若干处土堡用于防御外侵。

戴华德带着记者参观了一圈,三道墙都只残存了一点点。戴华德介绍,早些年村民修房、修路的石材均取自会龙庄的石制外墙,现今外墙地上部分已基本消失殆尽。

大量精致木雕被毁

迈过大朝门遗址,推开庄园厚重的木门,重重叠叠的三重院落就在眼前。全部建筑均分隔成上下两层,进门处的头顶是一方戏台。戏台前的内院可容纳数百人。

戏台由二十四根石柱支撑,石柱最高9.4米。整个庄园共有328根这样的石柱,或圆或方,方柱边角磨圆、凿纹,圆柱打磨得细腻圆润。

中堂地势比前院高,坐在中堂内正好能平视对面戏台。

中堂内的圆形石柱被漆成了黑色,底座是朱红色,底座上还有精致的深浮雕图案。石柱高约7米,周长1.9米,由整块巨石雕琢而成,石柱顶端留有与木梁衔接的孔洞。

据说,中堂大门两侧的门柱上还曾有木制装饰,底色朱红,饰以金箔。

据戴华德介绍,这种木刻装饰平时以红布遮掩,只有贵客临门或重大节庆、喜事时才取下红布。可惜的是,文革期间,被红卫兵一把火烧了。“被毁掉的精致木雕,在戏台下整整堆了一大屋子。”

池水终年不枯不漫

穿过中堂,两边是天井,天井内有花台各两处,天井外是花厅。其中一天井后接一水池。

会龙庄前些年成为双凤初中和小学所在地,曾在会龙庄内上学十年的董家林女士告诉记者,在她的记忆当中,池水从来没干涸过。即使头天因清淤抽干池水,第二天早上池水依然会到平时的水位。哪怕是去年百年不遇的干旱,还是今年115年不遇的强暴雨,池水也不涨不落。

会龙庄除庄外有一水井外,没有其它水源,不知庄园水池内常年不枯的池水从何而来。下雨天庄内排水沟内水流滔滔作响,也不知流往何处。

据当地村名介绍,会龙庄的排水系统,无论遇到多大的洪水,从来没有失效过,院内从无积水。

院中曾立四座华表

大堂前一院内有四个精雕细琢的大石墩按正方形摆放。据传,石墩是本庄园主所立华表的底托。

自称是庄园主王氏后人的王永建说,祖上告诉他,由于家族曾遭被灭门之灾,此后立下家规:不许从政,只能经商。所以历史上,王家虽有很多举子文人,但都没有谋求权位。但到了王雅常时,家业达到鼎盛,家丁数百,洋枪百余支,钱地无数。王雅常开始幻想当一个快乐的土皇帝,于是命石匠在中庭雕刻了四根华表。

没想到,当地一穷秀才向清廷举报。为免灾祸,王雅常忙将大堂房屋降低7尺,并将华表埋入中庭地下,只剩下四个石墩在此。

绣楼有夹墙可藏身

于中堂天井旁往里走,经过几重院落登上绣楼,此楼原为会龙庄女眷居所。二楼全部木墙、木地板,但少有人知绣楼的一面墙壁中有夹墙。

夹墙全部连通,有近一米宽,可在其中藏人和通行。据陈作伦介绍,夹墙平素用来藏贵重之物,更重要的用途则是抵御土匪的抢夺。如果土匪强行进入会龙庄,女眷和老人、小孩可进入夹墙暂时躲避匪灾。

陈作伦说,夹墙十分隐蔽,绣楼上曾住有多位学校老师,多年后老师无意中发现,墙内的夹墙竟通遍整座绣楼。

修建于民国时期的碉楼。

修缮要耗40吨油漆

据会龙庄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作伦介绍,会龙庄在解放前一直住着大量王姓家族的居民。解放后,庄园大部分房屋被充公,庄园前半部分成了粮仓,而庄园后半部分则成了学校,有双凤小学和双凤中学。这两个学校规模最大的时候办了26个班。

会龙庄内有一座五层碉楼,高38米,号称西南最大碉楼。碉楼每层楼设有不规则的漏斗状枪眼和遮蔽式小窗。一层碉楼大门后还有一间密室,用于扼守碉楼大门,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会龙庄作为学校时,曾有多位老师住在这里,老师们无意中发现,碉楼结构极其隔音,如果楼上、楼下有人说话,根本不能互相偷听。

登上碉楼顶层,木质阁楼四面临风,视野开阔,可观周围四方景色。从碉楼上俯瞰会龙庄全景,全庄严格按照中轴线对称修建。据研究过此庄园的重师大教授黄中模称,该庄园的建筑格局仿照紫禁城。

1997年,双凤小学搬走;2002年,双凤中学也搬走了。同年,粮仓也空了出来。这个庄园也被评为了市级文物单位。

之后,当地政府跟我市一家装饰公司达成协议,由该公司负责修缮工作和费用,开发旅游。2006年11月,修缮工作开始。

据陈作伦介绍,修缮工作预计将在明年五一前结束,修缮工作也将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并向国内外的专家请教了修缮的方法。他还向记者透露,修缮工作将花费500万元,光是恢复雕梁画栋,就要耗掉40吨油漆。

精致的亭台建立在水池之上,据说不论天干大旱,它从未干涸过。

站在碉楼之上,俯瞰会龙庄,气势恢宏。

戏楼,彰显出主人家当年的阔气


加跟帖:

当前帖子已经过期归档,不能加跟帖!